我这人吧,捣鼓视频有几年了。一开始哪儿懂什么配音啊,觉得画面做好就够了。后来看那些大神的片子,再瞅瞅自己的,总觉得缺点啥。后来琢磨过味儿来了,差的就是这声儿!特别是旁白,或者视频里人物的画外音,有时候甚至是模拟点啥声儿,这都属于配音范畴。
那,怎么上手呢?最基础的,你得有家伙什儿。不是非得专业录音棚那架势,对咱这种个人创作者来说,一个说得过去的麦克风是第一步。别小看这玩意儿,好点儿的麦克风,收进来的声音干净,杂音少,后期处理起来能省老大劲儿。我刚开始用手机耳机带的麦,录出来那叫一个“空灵”,混响大得跟在澡堂子里吼似的,背景里空调声、鼠标声啥都有。后来咬牙入了个人声麦,世界瞬间安静了。记住,环境也很重要,找个相对封闭、吸音点儿的地方,比如衣柜前,或者用点海绵啥的,能大幅减少反射音。

录音这块儿,软件倒不是大问题。Windows 自带的录音机都能凑合,讲究点儿的可以用 Audacity(免费的,功能够用)或者 Adobe Audition 这类专业的音频软件。主要看你录啥。如果是大段的旁白,找个安静的时间,一气儿录完,情绪连贯。如果是对话或者需要跟画面精确同步的,那可能得一句一句甚至一个词儿一个词儿地来,那叫一个碎。
录完了,音频文件就有了。常见的格式比如WAV(无损,体积大) 或者MP3(有损压缩,体积小)。WAV音质肯定更好,后期处理空间大,推荐用这个。
接下来,就是把这声音弄进你的剪辑软件里了。什么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DaVinci Resolve 甚至剪映,都行。每个软件的操作界面不一样,但核心逻辑差不多:导入你的视频素材,导入你录好的音频文件。
关键来了:同步。这是配音最考验耐心的环节之一。如果你录的是对着视频画面的旁白,那还好说,直接拖到时间轴上,听着画面里的内容,对上你说的词儿就行。但如果录的是模仿画面里人物说话的对口型,我的天,那真是针线活儿!一句一句对,一个字一个字抠,有时候甚至得切开音频,挪动那么一点点,才能让声音和嘴唇动作看着不那么违和。特别是那种语速快的或者情绪激烈的段落,简直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拖进时间轴后,声音可不是直接就能用的。首先得做音频处理。这一步太重要了,直接决定了你配音的听感是“专业”还是“业余”。常用的处理包括:
1.降噪:如果你录音环境不够理想,肯定有底噪。剪辑软件或者音频软件里都有降噪效果器,能去除大部分持续性的环境噪音。但小心别降过头了,声音会听起来闷闷的,失真。
2.增益/电平调节:录音音量可能不稳定,或者太小/太大。需要调整电平,让声音既清晰响亮,又不至于破音(也就是波形顶到头了)。通常会看分贝表,让主体的配音音量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比如 -6dB 到 -3dB 之间。
3.均衡器 (EQ):这个就像调音台上的高中低音旋钮。人声通常集中在中频,通过 EQ 可以去除一些不舒服的低频嗡嗡声,或者提亮高频让声音更清晰。
4.压缩器 (Compressor):这玩意儿能缩小声音最大和最小部分之间的动态范围。简单说,就是让轻声部分变响一点,响声部分压下去一点,让整个声音听起来更平稳,不会忽大忽小。旁白常用这个。
5.混响 (Reverb):除非你想要那种空旷的效果,否则录音时最怕的就是混响。如果非要加点空间感,可以用软件模拟,但要轻,一点点就行,别让声音听着像飘在空中。
处理完单条音轨的声音,还得考虑它跟视频里原有声音(比如环境音、对话原声)以及背景音乐的混音。这就像做菜放各种调料,得讲究个比例。配音(比如旁白)通常是视频里最重要的声音信息,音量应该比背景音乐大,比环境音也明显。但也不能完全盖过,得让它们和谐共存。背景音乐嘛,就老老实实待在下面,烘托气氛,别抢戏。
我在做一些讲解类视频的时候,配音的音量总是要反复调。大了刺耳,小了听不清。有时候为了让背景音乐在说话的时候稍微压下去一点,说完话再抬起来,还得在时间轴上拉动那些小小的关键帧来控制音量变化,那叫一个精细活,眼睛都快看花了。
再说点儿写稿子的事儿。配音配什么?得有稿子啊!特别是旁白。好的配音,除了声音好听、感情到位,还得词儿写得好。口语化一些,别跟念书似的。对着镜头讲,或者录画外音,语气得自然。我发现自己录自己的声音,特别容易僵硬,像个机器人在播报。后来学聪明了,想象自己在跟一个朋友聊天,或者对着空气讲,语气就放松多了。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者营造点儿情绪,还得故意放慢语速,或者在某个地方停顿一下。这些细节,都是让配音“活”起来的关键。
遇到过最麻烦的情况是什么?录完了一大段,结果发现麦克风设置错了,或者中间不小心碰到桌子,发出巨大的声响。那种绝望感,瞬间不想干了。所以啊,录音前检查设备、试录一小段,太有必要了。还有就是口水音,录音时离麦克风太近,或者嘴巴没张开,容易有那种黏糊糊的声音,后期也挺难清理的。
总的来说,电脑剪辑怎么配音,它不是一个标准流程,更像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优化的过程。从准备设备,到安静录音,再到导入软件、细致处理音频,然后和画面、其他声音进行混音,每一步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小问题。但当你最终听到自己的声音清晰、准确地讲述着画面上的故事,或者和你剪辑的人物完美同步,那种成就感,嘿,真不错。
它磨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你的耳朵和耐心。学着听自己的声音哪里不好,学着分辨那些细微的噪音和瑕疵,学着把控声音的情绪和节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多练多听。别怕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很多人一开始都不适应,关键在于清晰、准确、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所以,如果你问我电脑剪辑怎么配音?我会说,准备好你的麦和你的脑,一点点摸索,一点点调整,找到那个最适合你视频的“声儿”。这路上肯定有坑,但踩过去,你的视频就会更有灵魂。相信我,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