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剪辑,就是把视频咔咔咔一顿切,然后拼在一起,配个音乐,完事。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剪辑这活儿,压根就不是个纯技术工种,它更像是……一种魔法,一种用时间和画面来施展的骗术,一种引导观众情绪的艺术。你手里的鼠标,就是你的魔杖。
今天不跟你扯那些玄乎的理论,就聊点实打实的,能让你片子立马看着“对劲儿”起来的视频剪辑基本技巧。

第一刀,也是最狠的一刀:粗剪
拿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素材,是不是头都大了?别慌。粗剪阶段,就是你的“素材屠宰场”。你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拍废的、晃动的、没对上焦的、NG的镜头,毫不留情地全部扔进垃圾桶。对,别心疼。素材这东西,拍的时候是宝,到了剪辑台上,没用的就是垃圾。
这个阶段的核心就一个字:快!别去管什么精细的卡点,也别管什么情绪递进。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整个故事的框架给搭起来。按照脚本或者你脑子里的故事线,把可用的镜头按顺序排列在时间线上。就像用积木搭房子,先把一楼二楼三楼的结构给码出来,至于窗户怎么开,墙刷什么颜色,那是后话。
完成粗剪的片子,通常都很难看,节奏稀烂,故事也讲得磕磕巴巴。没关系,这是正常的。这坨“泥巴”,就是你接下来要精雕细琢的原材料。
剪辑的灵魂:节奏,节奏,还是节奏!
为什么有的片子看得人热血沸腾,有的却让人昏昏欲睡?剪辑节奏在作祟。这玩意儿听着玄,其实就是控制镜头切换的快慢和停顿时长。
想表现紧张、激烈、信息量爆炸?快,更快。一个镜头,一秒,甚至零点几秒。砰!砰!砰!观众的心跳会不自觉地跟着你的剪辑点加速。想想那些动作片的打斗场面,是不是快到你眼睛都跟不上?这就是快节奏的魅力。
但有时候,你需要的是……慢慢来,让呼吸放缓,让情绪在长镜头里慢慢发酵……比如,主角在黄昏下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长长的镜头跟着他的背影,配上舒缓的音乐,那种孤独感和故事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时候你要是还咔咔咔一顿切,那气氛就全毁了。
剪辑节奏没有公式。你要像个DJ一样去感受,去打碟。跟着音乐的节拍切,跟着人物的呼吸切,跟着情绪的起伏切。多看,多感受,慢慢地,你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节奏感”。
让转场丝滑如德芙的秘密武器:J-Cut 和 L-Cut
新手剪辑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硬切。画面A结束,啪,直接切到画面B。这就像说话说到一半,被人硬生生打断,特别突兀。
想让你的剪辑听起来、看起来都更专业、更流畅?你必须认识两个好朋友:J-Cut和L-Cut。
J-Cut :声音先进,画面后进。因为声音轨道比画面轨道先进来,形状像个字母“J”,所以叫J-Cut。想象一下,你正在拍一个人走路,还没看到他,就先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和开门声,然后画面才切到他推门而入的场景。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能极大地增强视频的沉浸感和连续性。
L-Cut :画面先进,声音后进。这回轮到画面轨道比声音轨道长了,形状像个“L”。比如,两个人对话,画面已经从说话的A切到了正在聆听的B,但我们听到的,依然是A的声音。这能让我们看到B的反应,让对话不只是“你一句我一句”的乒乓球,而是充满了情绪的交流。
熟练运用J-Cut和L-Cut,你的片子会立刻摆脱那种学生作业的生涩感,变得像电影一样自然流畅。
B-Roll:你画面的救命稻草
什么是B-Roll?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补充画面,或者叫“空镜”。你采访一个人物,总不能让一个大脸盘子在那儿说五分钟吧?观众会疯的。这时候,你就需要插入一些和他说话内容相关的画面。
他在聊童年,你就切一些老照片、旧玩具的特写;他在讲创业的艰辛,你就切一些他深夜在办公室加班、对着电脑苦思冥想的画面。这些就是B-Roll。
B-Roll的作用巨大:1.掩盖瑕疵:采访对象的某个地方说错了,或者中间有停顿,你可以用一段B-Roll盖过去,然后把声音剪辑好,天衣无缝。2.丰富信息:光听他说,不如让他看。B-Roll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具体。3.渲染情绪:一个空旷的房间,一个滴水的龙头,窗外淅淅沥沥的雨。这些B-Roll组合在一起,不用说一个字,悲伤的氛围就拉满了。
拍片子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多拍B-Roll,各种特写,各种环境。剪辑的时候,你会感谢当初那个勤劳的自己。
临门一脚的魔法:调色与声音
素材都剪顺了,节奏也舒服了,故事也完整了。但片子看起来还是有点“灰”,有点“平”?因为你还差最后两步:调色和声音。
调色就是给视频化妆。你想让片子是温暖、治愈的日系风格,还是冰冷、肃杀的悬疑风格?色彩说了算。稍微拉高饱和度和对比度,画面就会变得通透;加上一层淡淡的青色或黄色滤镜,整个片子的情绪基调就定了。别小看调色,王家卫的电影为什么那么有味道?色彩帮了大忙。
声音,才是视频的灵魂,占了至少一半。我不是在开玩笑。你把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的音轨关掉,它立刻就变得滑稽可笑。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背景音乐(BGM),更重要的是音效(SFX)。
人物走路的脚步声,开门的吱呀声,喝水时喉咙的滚动声,打字时键盘的敲击声,环境中的风声、鸟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真实感。去找一些高质量的音效库,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地把声音铺满你的时间线。当你的画面和声音完美咬合时,你会发现,你的片子“活”了过来。
剪辑到最后,其实剪的是你的审美,你的耐心,和你对这个世界想说的话。这些视频剪辑基本技巧,只是你表达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拿起这些工具,去创造,去讲述,去把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变成一段段动人的光影。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