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这个“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这可真是一个太常见、太实用的需求了!你想啊,现在大家手机里随便一拍就是视频,发到网上分享,有时候想秀一下生活,又不想让某些人露脸,或者纯粹是出于隐私保护,再或者就是为了节目效果——比如那种搞笑视频,把某个路人的脸打个码,喜感瞬间就来了。别说,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事儿,折腾过好些回。网上那些教程吧,有时候讲得挺干巴的,就跟念说明书似的,听得人云里雾里的。今天就来聊聊我的经验,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说点实在的,手把手地掰扯清楚,这脸,到底怎么给它“藏”起来。
首先,得明确一点:遮脸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在视频的特定位置,把原来的画面替换成别的。这个“别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常见的马赛克(学名像素化),一坨一坨的,模糊到亲妈都认不出来;也可以是模糊效果,比马赛克柔和点,像近视眼没戴眼镜看世界那样;更讲究点的,可以用个黑色方块、小图标、表情包,甚至是一段小动画来盖住。选择哪种,看你心情,看你视频的风格。搞笑的可能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包,新闻类的肯定老老实实打马赛克或模糊。

那具体操作呢?这得看你用什么工具了。现在市面上剪辑软件多得去了,手机上的、电脑上的,免费的、收费的,功能也是五花八门。
咱先说手机上的APP。这可是主力军啊,方便快捷。比如大家常用的剪映、快影、必剪这些,功能都挺全乎的。打开你的视频,找到你要遮住脸的那一段。重点来了,你要用的功能,一般都在“特效”或者“蒙版”或者“画中画”之类的选项里。
方法一:利用自带的“马赛克”或“模糊”特效。这招最简单粗暴。在剪辑界面里找到“特效”,然后滑啊滑,应该能看到“马赛克”或者“模糊”之类的分类。点进去,挑一个你喜欢的样式(有时候马赛克也有不同大小的格子)。关键在于,这个特效通常是给整个画面加的。所以,你还得进一步设置,让它只作用于脸部。这时候就要用到“蒙版”功能了。选中你加的那个马赛克特效条,看看有没有“蒙版”的选项。点进去,你会看到各种形状:圆形、方形、心形、甚至自定义形状。选一个能大概框住脸的形状(圆形或者方形最常用)。然后,你可以调整蒙版的大小和位置,把它挪到要遮住的脸上。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人脸它不是固定不动的呀!它会晃,会转,会跑出画面。这时候,你加的那个固定不动的蒙版可就露馅儿了。怎么办?这就引出了手机剪辑软件里的一个高级点但又超级实用的功能——关键帧!或者叫跟踪。
在设置蒙版大小和位置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关键帧”的按钮,通常是个小菱形或者一个时钟图标。点击它,然后在视频播放条上往前挪一点,如果脸移动了,你就手动调整蒙版的位置和大小,让它继续盖住脸。每当你调整一次,软件就会自动记录一个“关键帧”。在两个关键帧之间,软件会自动计算蒙版怎么平滑地从前一个位置移动到后一个位置,就像动画一样。脸一直在动,你就需要不断地设关键帧,跟着脸跑。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但效果绝对好。有些更智能的APP还有“运动跟踪”功能,你框选住脸,它能自动识别并跟踪脸的移动,给你生成一串关键帧,省不少事儿。但跟踪效果嘛,有时候也看“脸”,角度光线复杂了可能就不太准,还得手动微调。
方法二:使用“画中画”功能叠加遮挡物。这个方法更灵活。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用来遮挡的素材,比如一个黑色的纯色图片,一个搞笑的表情包图片,或者一个动态的小动画。在剪辑界面,找到“画中画”或者“叠加视频/图片”的功能,把这个遮挡素材导入进来,它就会出现在视频画面上。然后,你调整它的大小,把它缩小到能盖住脸的大小,挪到脸的位置。同样,因为脸会动,你还是需要用到“关键帧”来跟踪人脸的移动,调整这个叠加素材的位置和大小,让它始终盖住目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你可以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素材来遮脸,玩出花儿来。
方法三:更高级点的,用“智能识别”或“人脸跟踪”。现在一些比较牛的手机APP,比如专业版的剪映或者CapCut,提供了更智能的选项。在特效或者功能列表里,可能会有直接针对“人脸”的功能。比如“人脸马赛克”、“人脸跟踪”。你选中这个功能,软件会自动识别画面中的人脸,然后你可以选择给这些人脸自动添加马赛克或者模糊。如果选中了“跟踪”,它还能自动跟踪这些识别出来的人脸,让马赛克或模糊跟着跑。这个功能非常省心,尤其适合画面里有多个人脸都需要处理的情况。但识别精度嘛,同样受画面质量和光线影响。
再说说电脑上的剪辑软件。比如Adobe Premiere Pro、DaVinci Resolve(达芬奇)、Final Cut Pro(苹果电脑专属)等等。这些专业软件功能更强大,操作也更精细,当然学习成本也更高。
在这些电脑软件里,遮脸的原理和手机上类似,但工具和流程更专业。
方法一:使用特效和蒙版。大部分专业剪辑软件都有“Mosaic”(马赛克)或“Gaussian Blur”(高斯模糊)等视频特效。把特效拖到视频片段上,它会作用于整个画面。然后,在特效控制面板里,找到“Mask”(蒙版)选项。你可以用钢笔工具或者形状工具(圆形、方形等)在预览窗口里绘制一个蒙版,圈出需要处理的脸部区域。这个蒙版也是可以“跟踪”的!在蒙版选项旁边,通常有个跟踪按钮(比如一个向前的箭头或者一个播放图标)。点击它,软件会分析蒙版区域的内容,并尝试自动跟踪它的运动。如果自动跟踪效果不好,你同样可以像手机上那样,在不同的时间点手动设置关键帧,调整蒙版的位置和形状。电脑软件的关键帧系统通常更完善,调整起来更精准。
方法二:利用“运动跟踪”模块。一些专业软件,比如After Effects(这更偏向后期特效,但跟剪辑结合紧密),或者达芬奇的Fusion页面,有非常强大的运动跟踪(Motion Tracking)模块。你可以选择一个目标点(比如人脸的某个特征点),软件会生成跟踪数据。然后,你可以把马赛克、模糊或者其他遮挡物(比如图片、视频层)“链接”到这个跟踪数据上。这样,遮挡物就会自动跟着人脸移动了。这种方法通常比直接跟踪蒙版更稳定和精确,尤其是处理复杂运动时。
方法三:叠加层和混合模式。就像手机上的画中画,你可以在视频轨道上方新建一个视频轨道,导入遮挡图片或视频。通过调整位置、大小和透明度来覆盖脸部。配合关键帧实现跟踪。如果需要更高级的效果,比如让遮挡物和背景融合得更好看,可能还会用到混合模式(Blend Mode)或者调色。
一些细节和心得:
选择合适的遮挡物:马赛克和模糊是最基础的,能保护隐私但不太美观。如果想要点趣味性,可以考虑用表情包、小动物头像什么的。记得找那种背景透明的PNG格式图片,或者背景可以抠掉的。
耐心!遮脸,尤其是需要精准跟踪的,是个细致活儿。特别是人脸运动幅度大、角度变化多的时候,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关键帧。别急,慢慢来,效果才能好。
预览和检查:每次调整完,一定要完整播放一遍视频,看看遮挡物有没有跟住脸,有没有露馅儿的地方。尤其注意画面边缘和快速运动的时刻。
批量处理:如果有很多个视频或者同一个视频里有多个人脸需要遮,看看你用的软件有没有批量处理或者更智能的识别功能。有些软件可以“记住”你对某张脸的跟踪数据,然后应用到同一个人的其他片段上,能省不少时间。
不同的脸不同的处理:如果画面里有你需要突出的人,有需要模糊的人,处理的时候要区分开来。只给需要遮的人脸上加蒙版或遮挡物。
不仅仅是脸:有时候你可能需要遮的不是脸,而是车牌号、文件上的文字、或者其他敏感信息。方法是类似的,就是把蒙版或者遮挡物挪到对应的位置,然后进行跟踪。
考虑目的:你遮脸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不让家人朋友被认出来,一般的马赛克或模糊就够了。如果是涉及到更严格的隐私保护,比如采访路人,可能需要打更高程度的马赛克或者直接用黑块完全遮盖。
总而言之,剪辑视频把脸遮住,听起来好像挺复杂,其实核心思路就是那几样:特效+蒙版+关键帧/跟踪,或者叠加层+关键帧/跟踪。手机APP越来越傻瓜化,很多步骤都简化了。电脑软件则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和更精细的效果。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法和你最顺手的工具。多试试,多练练,熟能生巧,你也能把脸遮得严严实实,还能玩出各种花样来!毕竟,剪辑这东西,实践出真知嘛。动手去试试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