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有没有过那种经历?电脑一开,Pr(就是Adobe Premiere Pro,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哈)那图标一点开,瞬间脑子嗡嗡的,素材堆成山,时间线乱麻麻,鼠标怎么点都感觉不对劲儿,想剪个视频出来,比登天还难!
别急,我懂,太懂了!想当年,我也在Pr这个大坑里摸爬滚打了好久,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就为了搞明白那些按钮是干嘛的,效果怎么加上去,画面怎么就不卡了… 那个酸爽,我现在想起来还牙痒痒!

但是呢,咬咬牙,坚持住,Pr这玩意儿,一旦你掌握了几个核心的《premiere剪辑技巧》,那感觉,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以前那些让你抓狂的问题,突然就变得顺滑起来,甚至还有点儿… 好玩?
今天啊,我这个老运营、老剪刀手,就来跟你们掏掏心窝子,把我这些年用血泪换来的,能让你剪辑效率噌噌往上涨,避免走弯路掉坑里的《premiere剪辑技巧》给你们唠唠。这不是教科书,没那么板着脸,就是咱们哥俩好、姐俩好,瞎聊瞎聊,但绝对干货!
第一个要命的技巧:跟你家键盘“谈恋爱”!
我知道,好多人刚开始剪辑,全程鼠标流,一个操作点啊点啊点。慢死了不说,时间长了鼠标手都快出来了!腱鞘炎了解一下?
Pr的快捷键,那真是命根子!就像练武功得有口诀一样,剪辑的口诀就在你的键盘上!
你得花点时间,把那些高频操作的快捷键给我印在脑子里,刻在指头上!比如:
C键:剪刀工具!咔嚓一下,素材就断了。比你用鼠标去工具栏点要快多少?
V键:选择工具!剪完了得选吧?别再去找那个小箭头了。
Delete/Backspace键:删除!剪掉的垃圾,赶紧清掉。
Q键/W键:这个厉害了!叫“波纹剪辑”!Q是删除当前播放头之前到素材入点的内容,后面的片段会往前自动吸附!W是删除当前播放头之后到素材出点的内容,同样会自动吸附!妈呀,第一次发现这功能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发现了新大陆!以前都是剪一刀,删一段,再把后面的拖上来… 简直弱爆了!
空格键:播放/暂停!这个你要是不知道,那真得回炉重造了哈。
J/K/L键:J是倒放,K是暂停,L是快放!连续按L是倍速快放!这三个键组合起来,预览素材那叫一个丝滑!
还有什么标记入点(I)、出点(O)、添加到序列(,和.)… 一开始记不住没关系,慢慢来。可以先记最常用的那几个。关键是得有这个意识:能用键盘解决的,绝不用鼠标去拖去点!
再高级一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定义快捷键!比如我,就把某些常用效果的开关、缩放时间线啥的都改成了我顺手的位置。一旦你的手指习惯了键盘上的“舞蹈”,你会发现剪辑速度直接翻倍,那种行云流水的操作感,简直不要太爽!
第二个救命的技巧:电脑慢?试试代理文件(Proxies)啊大兄弟!
好多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电脑配置不行,剪辑高清、4K素材卡成PPT,画面一动一卡的,根本没法看,没法剪!
别灰心!Pr有个超级良心的功能,就叫“代理”(Proxy)。
这是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给你的高清大文件(比如100G一个的4K视频),创建一个“替身”或者叫“低分辨率的副本”。你在Pr里面剪辑的时候,不是直接操作那个又大又卡的原始文件,而是操作这个小的、流畅的“替身”。
等你剪!完!了!要导出了,Pr再自动去找回那个高清的原始文件进行渲染输出。
是不是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操作起来也不难,导入素材的时候或者导入后右键素材,选择“代理”-“创建代理”。Pr会跳出一个框让你设置代理文件的分辨率和格式,选一个低一点的,比如1080P甚至更低,格式选H.264或者ProRes Low Resolution(Mac用户可能更常用ProRes)。然后点确定,Pr会自动调用 Adobe Media Encoder(Ame)帮你转码创建代理文件。
等AME转完,Pr里的素材图标上会出现一个小小的“附加”标志(有时候是绿色的),这就说明代理创建成功了!
剪辑的时候呢,你需要在程序监视器下面找到一个像开关一样的按钮,叫“切换代理”(Toggle Proxies)。点了它变成蓝色,就说明你正在用代理文件进行预览和剪辑啦!卡顿瞬间消失,丝般顺滑!
这个技巧,对于用普通笔记本或者配置不是顶天的台式机剪辑高清素材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续命神药!请务必学会它!
第三个提升效率的神器:调整图层(Adjustment Layer)!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给你的视频调色,或者加个统一的滤镜效果,比如噪点、虚化啥的?
小白的做法是啥?一个视频片段一个视频片段地去加效果,去调参数。妈呀,如果有100个视频段,你就得重复操作100次!累不累?改参数的时候,还得一个一个改!疯不疯?
这个时候,“调整图层”就闪亮登场了!
在项目面板里,右键新建一个项目,选择“调整图层”。然后把这个新建的调整图层,拖到你的时间线上,放到所有视频轨道的上面。
这个调整图层本身是透明的,你看不到它有任何画面。但是!你给这个调整图层加任何效果(比如 Lumetri Color 调色、高斯模糊、噪点),它下面的所有视频轨道上的片段,都会统一应用这个效果!
也就是说,你想给整个视频或者某一段视频统一调色,只需要把调整图层拉到对应的长度,然后在这个图层上调一次色就搞定!想改?也只需要在调整图层上改一次,下面所有片段跟着变!
是不是很方便?很强大?它就像一个透明的盖子,你在这个盖子上画了啥,下面的东西就都染上了啥颜色。
这个技巧不仅用于调色和加统一效果,很多时候,比如制作故障风、Luma Fade转场等,调整图层都是核心操作之一。熟练掌握它,能帮你省下海量的时间和重复劳动!
第四个别忽视的细节:声音,声音,还是声音!
很多刚开始剪辑的朋友,往往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画面上,后期一看,画面挺炫酷,结果声音要么太小,要么有噪音,要么说话声音像蚊子,背景音乐震耳朵…
一个视频的质量,声音占了一半甚至更多!想想看,一个画面模糊但声音清晰的视频,和一个画面超清但声音含糊不清有噪音的视频,哪个更能让人看下去?
所以在剪辑的时候,声音轨道一定不能被忽视!
最基础的:
调整音量:确保你的对话声音足够清楚,背景音乐音量合适,不会盖过人声。Pr的时间线上可以直接拉动音频片段中间那条白线来调整音量,或者在效果控件里精确输入数字。
简单的音频效果:Pr自带一些非常实用的音频效果。比如“降噪”(DeNoise)和“降混响”(DeReverb),对付一些简单的底噪和空旷感很有效。还有“均衡器”(Parametric Equalizer),可以简单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压低一些恼人的低频噪音。
音频混合器:可以让你像专业的调音台一样,分轨道调整音量、加效果,甚至做关键帧动画。
不用一开始就学得很深,但至少得保证你的视频听起来是舒服的!人声清晰可辨,音乐烘托情绪但不干扰,没有刺耳的噪音。
这几个《premiere剪辑技巧》,可能听起来不是那种炫酷到炸裂的转场或者特效,但它们真的是你在日常剪辑中能实实在在提升效率、解决头疼问题、让你剪辑过程更愉快的基础大招!
从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看,很多时候,不是你学不会Pr,而是你没找到那个对的方法,那个能让你事半功倍的小诀窍。Pr功能太多太杂,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抓住几个能让你跑起来的轮子。
所以,别再盯着那些花里胡哨的教程望而却步了,也别再抱怨电脑卡、剪辑慢了。试试我今天说的这几招呗?
键盘快捷键练起来!素材卡顿了就开代理!想统一加效果就用调整图层!剪完视频也给声音把把关!
实践出真知!赶紧打开你的Pr,拿一段素材练练手。刚开始可能有点生疏,但多用几次,你就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向你敞开!
剪辑这条路,没人是天生的,都是靠一点一点摸索,一次一次试错,慢慢练出来的。别怕犯错,多尝试,多思考。
好了,今天就先唠到这儿。这些《premiere剪辑技巧》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剪辑路上有什么问题,或者你有什么更神的独门秘籍,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冲鸭!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