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啊,咱拍视频,哪儿能次次都那么规整?手机随手录一段,相机架好了拍一段,甚至网上看到个有意思的片段(版权合法的情况下哈),朋友传过来一点儿素材。它们可能格式不一样,分辨率不一样,色调不一样,甚至风格都南辕北辙。硬生生搁一块儿,那不叫剪辑,那叫素材堆砌。所谓的“mix”剪辑,就是要把这些不一样的玩意儿,通过某种魔法,让它们产生奇妙的反应,变成一个有整体感、有情绪、有故事的东西。
这玩意儿,上来就问“怎么剪”,有点像问画家“怎么画”。得先知道你想画个啥呀!你的素材是记录一次旅行的?那可能是阳光灿烂的沙滩,也可能是雨中泥泞的小路;是给产品拍宣传片?那得有精致的细节特写,也得有宏大的场景展示;是拍自己的生活vlog?那更杂了,可能前一秒还在厨房手忙脚乱,后一秒就在路上看风景发呆。

所以,“mix怎么剪辑视频”的第一步,压根儿不在软件里,而在你脑子里。得有个想法,哪怕只是个模糊的轮廓。比如,我想让这个视频看起来快节奏、信息量大,像个碎片化的日记;或者我想让它慢悠悠的,有点文艺,有点怀旧。这个想法,就是你“mix”的灵魂,是把所有散落的珠子串起来的那根线。
接下来,就得开始捣鼓你的素材了。别一股脑全扔进剪辑软件里,先看!像筛沙子一样,把那些 blurry 的、手抖得太厉害的、声音完全不能用的、或者跟主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先筛掉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你的原料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帮你理清思路,也是在为后续的“mix”做准备。你会发现,哦,原来我手头有这么多不同角度的画面,有白天有晚上,有室内有室外,有高清的也有渣画质的。这些差异,本身就是可以利用的元素!
然后呢?开始拼。不是线性的拼,是跳跃的拼。你可能先剪辑出你觉得最精彩的几个片段,它们甚至不是连着的,就像搭积木,先搭几个你喜欢的模块。这些模块,可能是你视频的高光时刻。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感觉对不对。是不是有点儿突兀?是不是缺了点过渡?这时候,“mix”的手法就来了。
怎么过渡?不是只有那种酷炫的转场特效!那是给小白用的。真正的“mix”高手,玩的是节奏和情绪。一段很燃的画面,突然切到一个平静的特写,再配上对比强烈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mix。或者,用声音来衔接。前一个画面结束了,但它的环境声或者背景音乐还在延续,直到下一个画面出现,新的声音慢慢取代旧的。这种声音的延续和变化,比任何视觉转场都显得高级。
还有颜色的mix。你那些不同设备、不同时间拍的素材,色调肯定不一样。硬放一块儿,看着就别扭。这时候就需要调色了。不是为了把所有画面都调成一个死板的颜色,而是让它们在整体上看起来和谐。比如,暖色调的户外片段,可以稍微压低饱和度,让它不那么跳;冷色调的室内片段,可以稍微提亮一点儿。甚至可以故意制造一点点色彩对比,突出某些画面,这也是一种“mix”的策略。关键在于,让你的眼睛觉得舒服,让你的情绪跟着画面流动。
音乐更是“mix”的大杀器!选对音乐,你的视频瞬间就有了灵魂。一段舒缓的旋律,能让你的慢镜头充满诗意;一段激昂的鼓点,能让你的快切画面肾上腺素飙升。而且,你可以混合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片头用一段引人入胜的曲子,中间转换场景时换成另一种风格,片尾再回归主题或者来个升华。音乐的起承转合,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mix”,它在看不见的地方,帮你把那些原本孤立的画面,粘合在一起。
别忘了文本和图形的mix。字幕、标题、小图标、甚至手绘涂鸦,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们可以用来解释画面里没有表达清楚的信息,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重要的点,可以用来增加趣味性,甚至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绪。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文字标题,就能瞬间改变观众对这段画面的解读。这也是一种视觉元素的“mix”,它让你的信息传递更立体。
所以,“mix怎么剪辑视频”,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种个人经验和感觉的累积。你会发现,剪着剪着,你就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章法。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用这个转场,什么时候直接切;什么时候该让音乐响起来,什么时候该让它安静。这些决定,都是基于你对素材的理解,对你想要表达的情绪的把握,以及你的审美。
这过程会遇到各种抓狂的时候。素材格式不支持?声音和画面对不上?剪完了总觉得差口气?这都是正常的。别怕推倒重来。也许你剪了半天,觉得完全不对,那就删掉,换个思路重新开始。每一次的“mix”尝试,都是在学习和进步。
我个人觉得,“mix”剪辑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你可以天马行空,把完全不搭边的元素硬是拽到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你可以模仿你看过的电影、短片,也可以创造出完全属于你自己的风格。它不像写论文那么严谨,更像是在玩一个大型的拼图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定的,而且拼出来的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情感的作品。
别去纠结非得用哪个软件,哪个功能。手里有什么工具就用什么。手机上的剪映、CapCut,电脑上的Pr、达芬奇,甚至是一些更小众的工具,它们都只是实现“mix”的手段。重要的是你脑子里那个“mix”的想法和实现它的方法。
最后说一句,剪辑是个体力活,也是个脑力活,更是个走心的活儿。所谓的“mix”,就是把你的汗水、你的思考、你的情绪,和你那些乱七八糟但充满真实感的素材,混合在一起,揉捏出一个属于你的小世界。别问“怎么剪”,去感受着剪吧。多看,多想,多练,你就会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mix”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