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Edius那会儿,其实有点懵。界面跟Pr或者FCPX不太一样,按钮、面板的位置得重新适应。但它有一点特别硬核,就是对硬件的优化做得真好。同样配置的电脑,跑Edius就是比跑其他软件流畅,特别是多轨道、复杂格式混编的时候,它那个无文件转换的本事,是真的牛!你想啊,出去拍东西,设备五花八门,什么高清的、4K的、不同编码的,一股脑扔进素材箱,Edius基本上都能吃进去,直接剪!省去了漫长的转码时间,这在赶时间的项目里,简直是救命稻草。
剪辑的流程,用Edius其实挺顺手的,一旦习惯了它的逻辑。素材导入到素材箱里,可以分类、建文件夹,跟文件管理器似的,清清爽爽。然后就是往时间线上拖。Edius的时间线是它最核心的操作区域,多轨道编辑,视频轨、音频轨、字幕轨、覆叠轨,分得明明白白。剪切、复制、粘贴,这些基本操作都有对应的快捷键,而且Edius的快捷键设计得非常合理,很多核心功能都能单手或者双手配合键盘完成。

我个人最喜欢Edius的几个点,一个是它那个波纹剪辑(Ripple Edit)。这功能在很多软件都有,但在Edius里用起来特别顺畅。当你用剃刀工具(快捷键C)把一段素材切开,或者删掉一段,后面的素材会自动往前吸附,整个时间线不会留空隙,后面的音频视频也不会错位,这在剪长片子、频繁调整结构的时候,效率高得吓人。还有那个滑移工具(Slip Tool)和滚动工具(Roll Tool),调整剪辑点,画面不变,时长不变,只改变素材的入点出点,精修剪辑点简直是丝滑。
快捷键!说到Edius,就不能不提快捷键。J、K、L播放、暂停、倒放,I入点、O出点,用鼠标点来点去多慢啊,Edius就是让你双手不离键盘。选中片段,Alt+Delete,一段就没了,后面自动吸附。Ctrl+C,Ctrl+V,那跟用Word似的。熟悉了Edius的这一套快捷键,剪片的速度能飞起来。感觉手指在键盘上跳舞,画面就在时间线上乖乖听话。
加特效和转场?Edius的特效库虽然不像AE那样包罗万象,但常用的调色、滤镜、模糊、锐化、抠像(色度键)这些都有,而且处理速度很快,实时预览的效果非常好。转场也是,自带了不少,直接拖到两个片段之间,双击还能调整持续时间和过渡方式。它那个3D转场,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过时,但在特定场合用一下,效果也还行。关键帧(Keyframe)动画?当然也有,调整参数,比如位置、缩放、透明度,设个关键帧,就能做出简单的动画效果。不过真要做复杂的动态设计,那还是得去AE。Edius强项在于剪辑本体。
音频方面,Edius也挺给力。多轨编辑,可以方便地调整每一段音频的音量,加个淡入淡出。自带的音频滤镜也能做些基础的处理,比如降噪、均衡器、压缩。如果你的项目对音频要求不是特别高,完全可以在Edius里搞定。当然,真要精细混音,那还是Pro Tools或者Audition的事儿。
Edius还有一个特点,对付长素材特别友好。比如说你录了一两个小时的会议或者讲座,扔进去,Edius基本不会卡,实时剪辑,找重点,切废话,效率非常高。这可能得益于它对长GOP编码的优化,以及它独特的代理编辑(Proxy Edit)流程,虽然不一定所有人都用,但它提供了这种可能。
当然,Edius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界面确实有点“老派”,没那么现代感。有些高级功能,比如字幕系统,虽然能用,但跟Pr或者独立字幕软件比起来,还是稍微弱了点。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小bug,但总体来说,它稳定性非常好。我用它剪过不少急活儿,系统崩溃的情况很少见,不像有些软件,动不动就给你来个意外退出,那种感觉真是让人抓狂。辛辛苦苦剪了几个小时,没保存,啪!没了!Edius在这方面让我很放心。
谁适合用Edius呢?我觉得是那些需要高效处理大量、多样化素材的剪辑师,比如电视台、活动公司、婚礼摄影师。他们需要的是速度和稳定,是能把各种机器拍出来的东西快速拼接到一起的能力,Edius在这方面是王者。当然,个人用户,如果你对剪辑速度有极致追求,或者电脑配置不是顶尖但又想流畅剪辑高清甚至4K素材,Edius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学习曲线可能开始有点陡,但一旦掌握了它的精髓,尤其是快捷键和波纹剪辑那一套,你会发现剪片子变成了一件非常流畅的事情。
最后输出,Edius的导出设置也挺灵活的,各种编码、分辨率、码率都可以调。预设也挺多,可以导出成适用于不同平台的格式。速度嘛,跟你的电脑配置有关,但通常来说,Edius的渲染速度也挺快的。
总而言之,用Edius剪辑视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快”和“稳”。它不是最花哨的,但绝对是干实事的利器。如果你受够了软件卡顿、素材格式不兼容的烦恼,Edius或许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试试看呗,或许你也会爱上这匹不太张扬但跑得飞快的老马。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