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些年跟视频剪辑死磕,我电脑里装过的软件,卸了又装,来来回回不下十几种。从最初被PR(Premiere Pro)那套复杂的“学院派”逻辑搞得头昏脑胀,到后来投奔FCPX(Final Cut Pro)的怀抱,以为找到了归宿,但总觉得吧,还是差点意思。要么太重,开个工程文件跟启动一艘星际战舰似的;要么太“聪明”,自作主张的磁吸时间线有时候能把人逼疯。
就在我快要认命,觉得剪辑这活儿就得配上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和随时准备重启的耐心时,我无意中发现了剪辑软件ev。

一开始,我是不屑的。又一个挑战者?市场上还嫌不够乱吗?名字也起得这么……简单。但架不住朋友的安利,说你试试,绝对香。行吧,死马当活马医。下载,安装。
双击打开的那一刻,我有点愣住。
界面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一个专业功能向的软件。没有铺天盖地的窗口和按钮糊你一脸,主色调是那种能让你静下心来的深灰。布局逻辑清晰得可怕,左边是素材库,中间是预览窗,底下是那条至关重要的时间线。我几乎没看任何教程,凭着多年形成的肌肉记忆,就把素材拖了进去,切割,拼接。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丝滑。对,就是这个词,丝滑。
它的时间线操作,是我用过所有软件里最符合直觉的。它不像PR那么死板,也不像FCPX那么“自由”到失控。它的吸附恰到好处,你想要它对齐的时候,它“啪”一下就吸住了,你想要微调一两帧,它也绝不跟你犟。这种“懂你”的感觉,对于一个剪辑师来说,太宝贵了。这意味着你不用把精力浪费在和软件的“脾气”作斗争上,而是完全沉浸在创作本身。
我试着把一个之前做废掉的旅游Vlog项目导进了剪辑软件ev。那是一个包含了大量4K素材、各种无人机镜头和GoPro运动镜头的“重灾区”。在以前的软件里,光是代理文件就得生成半天,预览起来还是一卡一卡的,像在看PPT。
但在剪辑软件ev里,我直接拖的原片。居然……能实时预览!虽然不是满分辨率,但流畅度足以让我完成绝大部分粗剪工作。这太颠覆我的认知了。我特地看了下它的资源占用,控制得相当不错。这对于我这种笔记本移动办公党来说,简直是福音。再也不用背着又厚又重的游戏本到处跑了。
当然,对于新手入门来说,剪辑软件ev的友好程度更是“犯规”级别的。它内置了很多高质量的转场、标题模板和滤镜。注意,我说的是“高质量”,不是那种五毛特效。很多模板的设计感很强,稍微改改文字和颜色,就能直接用在成片里,完全不拉胯。这为很多刚接触剪辑,但又想快速出片的朋友,省去了大量学习AE(After Effects)或者去素材网站上淘模板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但你可别以为它只是个“新手玩具”。当我深入探索下去,才发现这东西深不可测。
它的调色模块,初看很简单,就是些基础的曝光、对比度、饱和度滑块。但点开高级面板,曲线、色轮、HSL,这些专业工具一应俱全。而且它的调色逻辑非常直观,尤其是在做肤色保护的时候,选取范围精准,调整起来效果自然。我拿它调过几个人像采访的片子,那种通透又红润的肤色,客户看了都赞不绝口。
还有它的音频处理。内置的降噪效果,一键下去,能把嘈杂环境音里的人声干干净净地剥离出来。虽然比不上专业的Audition,但对于绝大多数视频制作者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甚至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还是它的渲染速度。这是所有剪辑师的终极痛点。谁没经历过在死线(deadline)前夜,对着那条纹丝不动的渲染进度条,默默祈祷、点烟、喝咖啡的绝望?
剪辑软件ev的渲染,快得有点不真实。我同样一个十分钟的4K H.264项目,在PR里可能要半个多小时,在EV里,十五分钟不到就搞定了。这节省下来的时间,意味着你可以多检查一遍成片,可以多睡一会儿,甚至可以……多接一个活儿。时间就是金钱,朋友们。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个EV的“野生代言人”。但没办法,当你被一个工具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痛点,提升了效率,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是藏不住的。它不是完美的,或许在某些极其精尖的领域,比如复杂的动态图形或者电影级别的特效合成,它还比不上那些行业巨头。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Vlogger、UP主、独立制作人、广告公司的小伙伴,甚至是只想给家庭录像做个精美集锦的普通人——剪辑软件ev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足够简单,让你能快速上手,享受创作的乐趣;又足够专业,在你需要的时候,能给你强大的支持,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
它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扫地僧,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力深厚。如果你还在为选择哪款视频剪辑软件而纠结,或者对你手头的工具感到厌倦和疲惫,真的,去试试剪辑软件ev。它可能不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剪辑大神,但它绝对会让你重新爱上剪辑这件事。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