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问我,短视频怎样剪辑制作?上来就甩给我一堆问题:用什么App?什么转场特效最火?BGM去哪儿找?我跟你讲,这些都是末节。你工具玩得再溜,Pr、达芬奇、剪映的功能键都快被你盘出包浆了,剪出来的东西还是味同嚼蜡。为什么?因为你缺的不是技术,是剪辑思维。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跟写文章一样。给你全世界最好的钢笔和纸,你脑子里空空如也,写出来的还是流水账。剪辑,是在用镜头语言“写作”。你的素材,就是你的词汇库;你的剪辑手法,就是你的语法和修辞。

别再一上来就闷头冲进素材堆里乱砍乱伐了。先退出来,泡杯茶,问自己几个要命的问题:我想让观众看完这条视频后,心里是什么感觉?是哈哈大笑,是鼻子一酸,还是恍然大悟,或者仅仅是觉得“哇,好酷”?这个,就是你整个剪辑工作的“北极星”。没有它,你所有的操作都是在黑暗中瞎开船,能开到哪儿全凭运气。
我们来聊聊最核心的——节奏感。
节奏,不是说非得卡点。卡点只是节奏感里最入门、最机械的一种。真正的节奏,是情绪的流动,是叙事的呼吸。你见过哪个电影从头到尾一个节奏的?不得把人看睡着了。
你的片子也一样。要学会“张弛有度”。比如,你想表现一个很燃的瞬间,前面可以稍微铺垫一下,用几个慢悠悠的空镜,或者人物平静的状态,BGM也放得轻柔。然后,“啪”一下,画面切得飞快,动作、特效、鼓点密集的BGM全都顶上来。这种由静到动的巨大反差,才能把观众的情绪瞬间点燃。
反过来也一样。一段激烈的追逐或者争吵之后,突然切一个主角失落的特写,背景音瞬间抽离,只剩下一点点环境的风声。这种“骤停”,比你用一万句台词去解释“他很难过”都有用。这,就是高级的节奏感。它是在玩弄观众的心理预期。
所以,别再迷信那些“一秒切四个镜头”的公式了。快,不是咔咔咔一通乱切。你要思考,这里的快,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展示信息量,还是为了营造紧张感?这里的慢,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抒情,还是为了让观众看清细节?
再聊聊BGM这回事,它简直是短视频的半条命。
我最烦的一种视频,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火就用什么BGM。一个很温馨的生活vlog,非得配个电音舞曲,驴唇不对马嘴,看得我直犯尴尬癌。
选音乐,是品味,更是叙事的一部分。它不是背景板,它是你的另一个“旁白君”。一段好的配乐,能直接把视频的情绪价值拉满。你拍下雨天,与其用那些烂大街的伤感流行歌,不如去找一段纯粹的、带点忧郁气质的钢琴曲,或者干脆就是高品质的雨声白噪音。前者烘托氛围,后者让你身临其境。哪个更高级?
音乐的切入点和音量大小也全是学问。别从头到尾一个音量。高潮部分音乐推起来,叙事部分音乐弱下去,甚至可以完全静音,让人物原声或者环境音出来“透口气”。这种听觉上的层次感,才能让你的作品听起来不“廉价”。
然后是画面。很多人拍的素材其实不差,但一剪出来就灰蒙蒙的,或者颜色怪得像中毒。这就是调色的锅了。
别把调色想得太复杂,你不需要成为调色师。你只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色彩认知。你想让画面看起来温暖、治愈?那就往橙色、黄色的暖调上靠一靠。你想营造科技感、清冷感、或者悬疑感?那就加点蓝色、青色的冷调。
现在很多剪辑软件都有一键滤镜,方便是方便,但最大的问题是“千人一面”。我更建议你,在套用滤镜之后,再手动微调一下对比度、饱和度、亮度。让这个颜色,更贴合你自己的素材和情绪。有时候,仅仅是把饱和度拉低一点点,视频的“电影感”就出来了。记住,调色是给视频化妆,目的是让它更好看,而不是给它戴上一张不属于自己的假面。
还有字幕,求求了,别再用那个系统默认的、又粗又黑的宋体了,还加个描边,简直是视觉灾难。
字幕是设计的一部分,它的字体、大小、颜色、位置,都在帮你说话。一个复古风格的视频,你就去找个手写体或者旧报纸风格的字体。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就用简洁利落的无衬线字体。
字幕的位置也很关键。别总傻乎乎地放在最底下。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一句话,你可以让它“Duang”一下占据整个屏幕。或者,让字幕配合人物的动作出现,比如人物手指指向哪里,字幕就从哪里冒出来。这些小细节,都是让你的视频从“能看”到“好看”的关键。
很多人剪视频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惜材如金”。自己辛辛苦苦拍的每个镜头都舍不得删,最后剪出来一个又臭又长的东西。你要狠下心来,当一个“刽子手”。任何一个镜头,只要它对于你最终想表达的情绪和故事没有决定性的帮助,哪怕拍得再美,也要果断砍掉。短视频时代,观众的耐心是以秒计算的。黄金三秒的说法虽然俗,但道理是对的。你必须在开头就亮出你的钩子,告诉别人“我这个视频值得你看下去”。
说了这么多,其实短视频怎样剪辑制作的最终答案,是回归你自己。
所有的技巧、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你得先有东西想表达,然后才是如何去表达。去模仿,去学习,但千万别被那些爆款公式框死了。今天流行这种风格,明天可能就变了。但你独特的视角、你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你个人化的审美趣味,这些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也是最宝贵的。
所以,别再问“怎么剪才能火”了。去问问你自己,“我想通过这条视频,分享一个怎样的世界?”
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你的剪辑,才算真正开始。你的每一次剪切、每一次转场、每一段配乐的选择,都将成为你独一无二的签名。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