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把你要剪的素材一股脑儿倒进去。别管是手机里拍的各种零碎视频片段,还是从别的地方存的图,甚至几首你觉得搭调的音乐,全给它拽进Videole的素材库里。这步倒是挺简单的,点那个加号,“允许访问相册”,然后选呗。但有时候啊,你会发现有些格式它不认,或者导进去之后莫名其妙变了色,这时候就得先用别的工具转一下格式,或者忍了。导入这事儿,听着容易,偶尔也给你使点小绊子。
素材都进来了,就到了“灵魂剪辑”阶段了。这玩意儿最基础也最常用的,就是剪切和分割。想想看,你拍的视频,总有些头疼脑热、手抖脚晃、说错话的片段吧?这些都得“咔嚓”掉。它的操作界面,下面一条长长的就是时间轴。你的所有素材都在这条轴上排队。你要剪哪里,就用手指头在那条轴上滑啊滑,找到那个点,然后点“分割”。分割完,两段视频就分开了,把你不想要的那段选中,点删除,干脆利落。

听着简单是吧?但实际操作起来,想精准地剪掉比如你笑场的那一秒,或者镜头晃动的那几帧,就得把时间轴放大放大再放大,用到双指捏合屏幕,把时间轴撑开,这样才能看到更细微的节点。这时候,你的手指头就得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地移动那个白色指示线。稍微手一抖,可能就把后面一句重要的话给剪飞了,或者前面一段杂音没剪干净。得来回Undo(撤销),再重新来。这过程,说实话,挺磨人的,特别是视频长了,时间轴拉得老长,找点儿东西眼睛都快看花了。
基础的“去芜存菁”搞定后,你的视频片段就按你想的顺序排列好了。但片段和片段之间,总得有点儿过渡吧?不然画面突然一跳,挺生硬的。这时候就用到转场效果了。Videole内置了不少转场,什么“溶解”、“淡入淡出”、“推入”、“擦除”,还有一些更花哨的什么“图形”、“特殊效果”。你点一下两个视频片段中间那个小图标(通常是个方块或者圆圈),就会弹出转场菜单。选一个你喜欢的,或者说,你觉得没那么“土”的。
我的经验是,除非你想做那种特别酷炫或者搞笑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淡入淡出”或者简单的“推入”就挺好。那些图形转场、特殊转场,用好了是亮点,用不好分分钟让你的视频看起来像十年前的影楼作品,拉胯指数爆表。而且转场多了,也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或者显得很乱。所以这块儿,我通常比较克制,能不用就不用,或者只用一两种简单自然的。
然后是给视频“穿衣服”——加音乐和字幕。背景音乐太重要了!一个合适的BGM,能瞬间把视频的氛围提起来。Videole 自己有个音乐库,分门别类,什么Vlog、旅行、舒缓、动感…种类还挺多,而且据说都是无版权的,这点挺省心。你可以试听,觉得合适就加进去。
但话说回来,内置音乐听来听去也就那些,想找点儿特别的、有感觉的,还得自己从手机里导入。导入本地音乐也简单,点“音乐”,然后选“我的音乐”,找到你下载好的音频文件就行。导入后,音乐也是一条时间轴,可以剪辑、可以拖动位置。关键是得调音量!你的背景音乐不能盖过原视频的声音(比如人声说话),也不能太小听不见。点音乐轨道,有个音量调节,得一点点试,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还需要给音乐做个淡入淡出,让它出现和消失得自然点。这活儿,得靠耳朵收货。
加字幕,嗯,这是个体力活,也是让很多人头疼的地方。特别是如果你的视频里对话很多,得一句一句听,一句一句往上打字。Videole 里点“文字”,然后“添加字幕”,一个字幕框就出来了。你可以输入文字,改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甚至加动画。它也有个“智能识别字幕”的功能,听起来很高大上是吧?实际用起来嘛…怎么说呢,普通话标准、语速慢、没啥杂音的情况下,识别率还行。但凡有点儿方言、背景音吵、语速快,或者你说话含糊不清,识别出来的东西就得让你哭笑不得,然后你还得花更多时间去修改。所以大部分时候,我还是老老实实一句一句手动打。这个过程,真的考验耐心,打完一段长视频的字幕,感觉眼睛都是花的,颈椎病都能犯了。
除了音乐和字幕,还有些附加功能,比如加贴纸、特效、滤镜啥的。贴纸就像QQ表情包,有时候用一两个活跃气氛还行,多了就幼稚。特效嘛,比如什么闪电、下雪、爆炸之类的,用在特定场景可能出彩,滥用就很尴尬。滤镜就是调色,让你的视频看起来更暖、更冷、更有电影感什么的。Videole的滤镜效果也挺多,一键应用,挺方便。但专业人士的调色那是一帧一帧抠出来的,手机App的滤镜也就图个大概,别指望它能把阴天拍的视频变成晴天。
所有东西都折腾得差不多了,自己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觉得没啥问题了,就到最后一步:导出!点那个导出按钮,它会让你选分辨率和帧率。分辨率越高,视频越清晰,文件越大。帧率越高(比如60fps),视频看着越流畅,特别是拍运动画面。一般我们手机拍的视频,默认就是1080P 30fps,导出的时候选这个规格就行,清晰度够用,文件大小也还能接受。如果你想传到B站或者更高要求的平台,可能会考虑1080P 60fps或者更高的分辨率(如果它支持)。
导出过程就只能等了。视频越长、加的效果越多、选的分辨率越高,导出时间就越长。有时候手机配置不高,导出过程中还容易发热、卡顿,甚至闪退!闪退就得重头再来,那感觉…真的想把手机砸了!所以导出前,一定要确认手机电量充足,网络稳定(虽然导出不完全依赖网络,但有些App功能需要),最好清理下后台应用,给它腾点儿资源。导出成功的那一刻,听到“铛”一声或者看到“导出完成”的字样,真的会有一种“卧槽,我竟然搞定了!”的成就感。
总的来说,用Videole来剪辑视频,体验就是这么回事儿。它确实把一些专业的剪辑操作简化了,让咱们这些剪辑小白也能上手,弄出点儿能看的东西。导入素材,在时间轴上剪切拼凑,加点儿音乐、贴点儿字幕、套个转场,最后导出,基本流程就是这样。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它有很多局限性。比如精度不够高,素材管理有点乱,特效模板化严重,导出不稳定等等。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要反复操作好几次,挺费时间。所以别指望它能做出啥大片,或者完全替代电脑上的专业剪辑软件。
但是呢,对于我们这种日常拍点Vlog、旅拍、生活片段,只想简单剪辑一下发到社交平台分享的,Videole是真的够用了。它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功能不算最顶尖,但涵盖了大部分基础需求。摸透它那些个功能,知道它的脾气(比如啥时候容易卡、啥时候导出快),就能比较顺畅地完成你的小创作。
所以,别怕折腾!多试试它那些按钮是干啥的,这个转场加上去看看效果如何,那个滤镜用上画面啥感觉。剪辑视频这事儿,特别是用这种手机App,很多时候就是在摸索中前进,踩坑然后绕过去。慢慢地,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剪辑习惯和风格。一开始可能剪得磕磕巴巴,时间长了,速度就上来了,剪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像样。用Videole 怎么剪辑视频?就是“多用,多试,别怕错,多一点耐心”,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