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NodeVideo这玩意儿,第一次打开,很多人估计跟我一样,得愣住好几秒。这不是咱们平时习惯的剪辑软件啊!它不是那种一条时间轴、上面堆积木式的图层 (Layer)玩法,它是节点 (Node)连接节点 (Node),像电路图,像乐高积木一块一块拼,但更抽象,更… 参数化?所以,如果你问我NodeVideo怎么剪辑视频?我的回答是:它主要不是拿来“剪辑”的,它是拿来“合成”和“做特效”的,或者说,它的“剪辑”方式,是建立在它那套独特的节点 (Node)逻辑上的。
你想用它做简单的视频拼接、剪切、加字幕?当然可以,基本功能是有的。你拖一条素材进去,左拉右拽,剪剪切切,改改速度,加个简单的转场文字,行不行?太行了!但… 用它就为了干这个?大炮打蚊子啊!而且说实话,就简单的掐头去尾中间掏一段,它未必比那些傻瓜式剪辑app来得顺手,甚至可能因为界面逻辑跟你想的不一样,反而觉得别扭。NodeVideo的灵魂和精髓,全在那密密麻麻、连来连去的节点 (Node)里。

那它到底拿来干啥呢?说白了,就是做那些“看起来很炫酷”的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和复杂的合成 (Composition)。什么手机上的高品质运动模糊 (Motion Blur)啊,逼真的辉光 (Glow)和光效啊,粒子乱飞啊,三维文字扭来扭去啊,甚至一些模拟物理效果的东西,这才是NodeVideo的主场。用它“剪辑”,更像是搭建一个复杂的视觉流程。你不是简单地把素材放在时间线上,而是把素材作为输入,通过一系列的节点 (Node)(比如调色节点、模糊节点、扭曲节点、混合节点、粒子节点等等)进行处理,最终输出成你想要的样子。每个节点 (Node)都有自己的参数,可以细致地调节,而且你可以把不同的节点 (Node)串联起来,一个的效果输出给下一个作为输入,这样层层叠加,能玩出的花样就太多了,几乎没有上限。
举个例子吧。比如你想让画面里某个物体发出辉光 (Glow)。在普通的剪辑软件里,可能就是一键加个滤镜完事。但在NodeVideo里?你得先把视频素材拖进来,这算一个输入节点。然后,你可能需要一个节点来提取出你想要发光的那个区域,这可能是个遮罩 (Mask)节点,或者基于颜色亮度的抠像 (Keying)节点。这个被抠出来的部分,作为新的输入,再连到一个辉光 (Glow)节点上。这个辉光 (Glow)节点里又有一堆参数:辉光的亮度、范围、颜色、模式… 你得一点一点去调,去试,直到效果满意。嫌不够?再把辉光节点的输出,连到一个模糊 (Blur)节点上,让辉光更柔和扩散;或者连到一个混合 (Blend)节点上,用特定的混合模式把它叠加回原始画面上。这还没完,如果想让辉光有那种呼吸感,还得在辉光 (Glow)节点的某个参数(比如亮度或半径)上,再连接一个曲线 (Curve)节点或者用关键帧 (Keyframe)去动画 (Animate)它,让它的数值随时间变化。你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辉光 (Glow)效果,在NodeVideo里就可能需要三四个甚至更多节点 (Node)的配合,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层“搭”出来。这哪里是剪辑?这分明是视觉编程!
所以,NodeVideo怎么剪辑视频,核心逻辑是:你想对视频的哪个部分进行怎样的处理?把这个处理过程拆解成一步一步的操作 (Operation)或效果 (Effect),每一步就是一个节点 (Node)。然后,把这些节点 (Node)按照流程图的方式连接起来。视频素材是起点,你最终想要看到的画面是终点,中间那些连接起来的节点 (Node)链,就是你的“剪辑”或者说“合成”过程。
导入素材,在画布上右键(或者点加号),选择“Import”或者“Media”,把你的视频文件、图片、音频文件导进来,它们会变成画布上的输入节点 (Node)。
然后,你想做什么效果?想调色?加个“Color Correction”或者具体的颜色调整节点 (Node)。想加文字?加个“Text”节点 (Node)。想让画面抖动?找“Transform”里或者其他地方的抖动 (Shake)相关的节点 (Node)。想加粒子?找“Particle”相关的节点 (Node)。
把素材的输出(通常是节点右侧的小圆点)连接到你要加的特效 (Effect)节点的输入(通常是节点左侧的小圆点)。
调整新加的节点 (Node)的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在屏幕下方或者侧边的属性面板里。每个参数都可以手动输入数值,或者通过表达式 (Expression)、曲线 (Curve)、关键帧 (Keyframe)来实现动态变化。
如果需要多个效果叠加,就把前一个特效 (Effect)节点的输出,连接到下一个特效 (Effect)节点的输入。比如素材 ->调色 (Color Correction)->辉光 (Glow)->运动模糊 (Motion Blur)-> 最终输出。或者更复杂的并行处理后混合:素材 -> 分支1 (调色) + 分支2 (特效) ->混合 (Blend)。
NodeVideo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合成 (Composition)。你的整个节点 (Node)流程图,就是一个合成 (Composition)。一个复杂的项目里可以有很多个合成 (Composition),就像AE里的预合成一样,可以让你把一部分复杂的操作打包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在主合成 (Composition)里使用。
当你所有的节点 (Node)都连接好了,效果也调满意了,最后一步就是渲染 (Render)输出。选择输出节点 (Node)(通常是连接了所有最终效果的那个节点),设置好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点开始。这会儿就看你手机的造化了。老手机?洗洗睡吧,它可能给你烤糊了。新机皇?恭喜你,可以去泡杯茶等会儿了。复杂的合成 (Composition)渲染起来是相当耗时的,而且贼耗电。
这过程… 烧脑!真的烧脑!特别是刚上手的时候,看着画布上那堆方块和线条,跟看天书似的。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没有相关软件基础的,摸索半天可能就憋出来一个几秒钟的镜头,效果还不如网上找个预设 (Presets)套一下。但它的强大之处在于,一旦你理解了节点 (Node)的逻辑,会“搭”了,那你的创意几乎就没有技术限制了。网上那些炸眼的短视频特效,很多都可以用NodeVideo在手机上实现。它的自由度和可能性,远超那些基于时间轴的“剪辑”软件。
所以,NodeVideo怎么剪辑视频?我的体会是,用它不是“剪”视频,而是“造”视频、“画”视频。它需要学习成本,需要耐心,需要一台性能过得去的设备。它更适合那些喜欢钻研、享受搭建过程、追求独特视觉风格的创作者。如果你只是想把几个旅游片段拼一起加个背景音乐发朋友圈,那NodeVideo真不是你的菜,杀鸡焉用牛刀?但如果你想在手机上做出电脑合成软件 (Compositing Software)级别的视觉效果 (Visual Effects),那NodeVideo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啃,去研究。当你最终看着自己亲手“搭”出来的效果在屏幕上亮瞎眼,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而且,这玩意儿的社区里,大家分享的节点 (Node)配置、预设 (Presets)什么的,贼拉牛逼,也是学习的好路子。它的“剪辑”,就是玩节点 (Node),玩特效 (Effect),玩合成 (Composition)。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