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捣鼓Wink那会儿,说实话,我是冲着它那“手机里就能干大事”的名声去的。电脑?哎呦喂,打开PR或者FCPX,密密麻麻的按钮、眼花缭乱的时间线,光是看一眼就觉得脑袋胀。Wink呢?打开,界面清清爽爽,该有的功能都在显眼的位置,感觉就像是,嗯,一个懂你的朋友递过来工具,说,“喏,试试这个,不难。”
最先上手,当然是导入素材。这就像你拎着一堆菜回家,第一步总得把它们都倒出来,看看都有啥吧?Wink里,点加号,选视频或者照片,批量操作挺顺滑的。把你手机相册里那些七零八落的片段一股脑儿倒进去。可能是一段在公园里看鸽子扑腾的十秒钟,也可能是一张刚拍的猫咪睡姿特写,又或者是你对着镜子尬舞的半分钟。别嫌它们乱,这就是你的原料库。

素材进来了,下一步,当然是剪啊!这是核心,也是Wink最“傻瓜”但也最“体贴”的地方。选中一个片段,下面就会出现操作条。什么分割、变速、裁剪、镜像……点一下就出来。分割?简单到爆,拖动进度条到你想断开的地方,点“分割”,咔嚓,一段变两段。这个功能用得特别多,因为我们手机里拍的原始视频,往往都太长了,或者中间有很多废话、无效画面。得像个外科医生一样,把那些不必要的“脂肪”切掉,留下最精髓的部分。
变速也挺好玩。想让画面慢下来,营造那种电影里的“慢动作”感觉?或者把一段无聊的走路画面加快,像看默片一样?拖动那个速度条,或者选择预设的倍速,轻松搞定。特别是那种运动场景,比如你家狗子撒欢跑,或者一道闪电划过天际(如果拍到了的话),用慢动作回放,瞬间就有了点史诗感。反过来,一些过渡或者无聊的固定镜头,两三倍速一播,快进的感觉,节奏一下就起来了。
裁剪呢,就是调整画面的大小比例。有时候拍竖屏习惯了,但想发到朋友圈或者B站用横屏,就得裁。或者想突出画面里的某个主体,把周围杂七杂八的背景去掉,也可以用裁剪。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你“框定”观众的视线,告诉他们,“嘿,看这里!”
光剪还不行,得排序。把那些剪好的短片段,按照你心里想好的故事线,或者纯粹凭感觉,一条一条地拖到时间线上排列。这就像你把切好的菜,一道一道摆盘上桌。先上凉菜?还是直接硬菜?全凭你说了算。这个过程,是赋予你这些零散素材“灵魂”的关键。一段拍海浪,接一段你在沙滩上奔跑,再接一段夕阳西下,瞬间就有了“海边的一天”的氛围。如果顺序错了,可能就显得莫名其妙。所以,排序,是个需要一点点“叙事”能力的地方,哪怕是很简单的叙事。
然后,重头戏来了,让画面更漂亮点?调整功能,就是给你的“菜”加调料。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这些听着有点技术性的词儿,在Wink里都变成了一个个滑动条或者简单的按钮。觉得画面太暗?拉高亮度。颜色不够鲜艳?增加饱和度。想让细节更清晰?试试锐度。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滤镜!Wink内置了不少滤镜,套上去,画面风格立马变了。复古、电影感、小清新、黑白……选一个你喜欢的,有时候一个好的滤镜,能瞬间提升视频的质感,就像给朴素的衣服加了一件好看的外套。而且,很多滤镜还自带柔光、磨皮啥的,拍人像视频特别友好,谁不想看起来美美的呢?
视频不能光看,还得听。配乐和音效,是让视频“活”起来的魔法。Wink的曲库挺丰富,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而且很多都是可以直接免费用的。选一首符合你视频情绪的背景音乐,欢乐的配个轻快的小调,悲伤的来点舒缓的旋律,节奏感的配上动感的BGM。对了,调整音乐音量也别忘了,背景音乐别压过你视频里原始的声音,除非你想要那个效果。音效呢,比如什么“叮”的一声、动物的叫声、环境音,加对了地方,能让画面更生动。想象一下,你视频里猫咪打哈欠,这时候配一个慵懒的“喵呜”或者一个滑稽的“哈欠”音效,是不是瞬间趣味性就出来了?Wink也支持提取其他视频的音频,这个功能也很实用,有时候听到别人视频里一段好听的BGM或者有意思的对话,可以直接“拿来”用在自己的视频里。
除了这些,Wink还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比如文字和贴纸。给视频加个标题?或者在某个画面上写句吐槽?亦或是打个字幕?Wink的文字编辑功能,字体、颜色、大小、动画效果,都挺全的。贴纸呢,表情包、小图标、动态装饰,往画面上一丢,瞬间就多了几分可爱或者搞怪。别小瞧这些小东西,它们往往能帮你更好地表达你想传达的信息,或者纯粹是增加视频的趣味性。
还有画中画功能,可以把另一个视频或者图片叠加到主视频上。比如你想一边讲解一边放一段示范视频,或者想在视频里加上自己的reaction小窗,画中画就派上用场了。这让你的视频内容形式更多样,信息量更大。
Wink最近几年好像还在AI智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什么AI降噪、AI美颜、AI抠图,甚至有些版本还有AI字幕或者AI配音。这些功能有时候挺省事的,尤其是AI降噪,夜里拍的视频噪点多,它能帮你稍微处理一下,虽然不能完全变高清,但总比原来好点。AI美颜嘛,就看个人需求了,但用起来确实方便,不像别的软件还得手动调参数。
整个剪辑过程,在Wink里基本就是导入、剪切、排序、加料(调色、音乐、文字、贴纸),然后导出。导出的时候,可以选择分辨率、帧率,甚至文件格式。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但文件越大。帧率越高,画面越流畅。一般手机上看看或者发社交平台,1080p、30fps就足够了,文件不会太大,上传也方便。
说到底,Wink剪视频,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做出好莱坞大片的工具,它更像一个面向普通人,或者说,面向“生活记录者”和“轻量内容创作者”的工具。它把那些复杂的专业剪辑操作,都简化成了手机屏幕上的点按和拖动。你不用懂什么轨道、图层(虽然它内部也有类似概念,但界面上做了很好的隐藏),你只需要知道你想把哪个画面放在前面,想让它动得快点还是慢点,想加个什么音乐,想让画面看起来暖和点还是冷清点。
当然,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在精细调整方面,肯定比不上专业的桌面软件;比如在处理大量素材或者进行多层复杂叠加时,可能会有点吃力;比如一些特别炫酷的转场效果或者高级特效,可能找不到或者效果有限。但对于大部分手机视频剪辑的需求——记录生活、分享瞬间、制作简单的教程、vlog,甚至做点好玩的短视频段子——Wink绰绰有余。
用Wink剪视频,与其说是学习一门技术,不如说是学习一种“表达”的方式。你手里拿着那些杂乱无章的视频素材,就像画家手里拿着颜料,作家手里拿着文字。Wink只是那支笔、那个画刷。怎么用它把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想要分享的故事,“画”出来、“写”出来,那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多试试不同的功能组合,多摸索摸索它的潜力,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App,能帮你把手机里的那些“边角料”,变成让人眼前一亮的“小作品”。它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去玩儿出属于你自己的花样。上手真的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想好,那个你打算用它剪出来的视频,到底想告诉别人点什么?想让他们看到什么?想让他们感受到什么?一旦你心里有了点谱,Wink,就能成为那个帮你把“谱”变成“曲”的,好搭档。就去试试吧,别犹豫,手机打开,点开Wink,把你的素材倒进去,开始玩儿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