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细想想,这事儿还真不是没用。首先就是无障碍需求。你想啊,有些朋友可能眼睛不太方便,或者他正在干别的没法一直盯着屏幕,但又想了解视频内容,这时候如果字幕能“开口说话”,是不是就好很多?再说了,有时候视频原声特别嘈杂,或者说话人声音很小、口音重,字幕是唯一的文字凭证,如果能听到它读出来,就等于加了一层保障。还有啊,有时候做那种解说类、知识分享类的视频,直接把字幕读出来,感觉就像多了一个画外音,或者说,让字幕本身“活”了过来,挺有意思的,也能增加观众的注意力。
那怎么弄呢?这事儿吧,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看你用啥工具,想达到啥效果。最直观的想法,不就是文字转语音(TTS,Text-to-Speech)嘛。现在各种平台、各种软件,提供这功能的多了去了。

最土的办法,就是你把视频里的字幕一条一条提取出来,或者你本来就有个字幕文件(比如SRT格式),然后你找个在线的TTS工具。把字幕文字复制进去,生成音频文件( usually MP3 or WAV),然后下载下来。接着,打开你的视频剪辑软件,把这段音频导入进去,拖到时间轴上,然后,逐字逐句、甚至逐个词地对!你懂那种感觉吗?看着屏幕上字幕出现的时间点,听着生成的语音,一点一点地挪动音频块,让它们严丝合缝。哎呀,那工作量,尤其对于字幕多、语速快的视频,简直是噩梦!你得把音频剪得稀碎,跟画面里的字幕对上,稍微快了慢了,听着就别扭。想想都头大!
当然,这是最基础、最费劲的路子。稍微高级一点呢?有些视频编辑软件,或者一些在线平台,开始集成AI配音功能了。它可能直接就能导入你的字幕文件,然后选择一个音色(男声、女声、不同的“感情色彩”,虽然大部分还是听着挺机械的),一键生成整段音频。这种方式就省去了复制粘贴、逐段生成的麻烦。音频是连续的,然后你再导入视频软件,主要的工作就变成了把这段长音频跟你的视频画面对齐。虽然不用一段一段生成了,但时间轴同步依然是个大挑战。AI生成的语音速度可能跟原视频说话人的速度不一样,它读完一句,可能原视频的字幕还没消失呢,或者原视频下一句都出来了,它还在吭哧吭哧读上一句。这种时候,你可能需要对生成的音频进行变速处理,或者更痛苦地,回到TTS工具那里,把一句很长的字幕拆成两句甚至三句来生成语音,再重新对。
再来点更高端的?我听说有些专业的语音合成软件,或者一些剪辑软件的插件,能做得更智能。它们甚至能分析你视频原声的语速和情绪(据说哈,我还没深度体验过那么贵的),然后生成匹配度更高的语音。有的甚至允许你调整生成的语音在某个词上的重音、语速,让它听起来更自然一点。但这玩意儿,一来价格不菲,不是我们这种业余爱好者随便就能折腾的;二来,再怎么智能,它还是机器,跟真人带着感情、有抑扬顿挫的朗读比起来,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尤其是一些很口语化、带地方腔调、或者有特定情绪表达的字幕,机器读出来,那种味道就全没了。听着就像个没有感情的播报机器。
所以,把字幕读出来这事儿,技术上是能实现,而且方法也越来越多样,但效果和付出的精力,那真是天差地别。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非常自然、听着舒服的效果,而且字幕内容比较长、复杂,最靠谱、但也是最麻烦的方式,其实是找个真人来配音。或者,如果你自己的声音条件允许,自己念。把字幕稿子摆在面前,看着视频画面,像给纪录片配音那样,跟着画面和字幕的节奏念。这虽然听起来很“原始”,但你能完全控制语气、语速、情感,最终出来的效果是机器合成语音完全比不了的。而且,自己念的时候,你可能还会根据画面或者自己的理解,对字幕的文字表述做一点微调,让它听起来更像“说话”,而不是“念稿子”。这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的需求不是那么高,比如只是为了让那些眼睛不方便的朋友能大概听懂,或者只是想给视频加一个额外的“声音层”,那用现有的TTS工具或者AI配音平台也足够了。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发音清晰、听感没那么生硬的音色。这年头,AI语音技术发展挺快的,有些头部的平台生成的语音,已经能做到挺接近真人了,至少不会有那种老旧机器人的电流音或者卡顿感。
我摸索下来,觉得比较折中的办法是:先把整个字幕文件用一个不错的AI配音工具生成一个完整的音频轨。然后把这个音频导入到视频剪辑软件里,跟原视频对齐。发现有对不上的地方,尤其是语速跟不上字幕出现速度的地方,就选中那一部分音频,使用变速功能稍微调快一点点;如果AI停顿太短,听着很赶,就在对应的地方把音频剪开,手动加一点静音进去。这样比一段一段生成、一段一段对,要省事得多。但前提是,你用的AI配音工具生成的语音质量本身就不错,不需要大规模的后期修改。
还有个小细节,如果你用AI读字幕,最好考虑一下字幕里有没有标点符号。有些TTS工具对标点符号的处理很智能,能读出停顿甚至语气;有些就很傻,把逗号句号也当文字一样读出来,或者完全忽略,一句长长的句子听着喘不过气。所以在生成语音之前,检查并优化一下字幕文本,去掉不必要的符号,调整一下句子结构,让它更适合被“朗读”,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剪辑视频把字幕读出来,这门“手艺”吧,核心就是文字到语音的转换,然后是声音跟画面的同步。方法从手工耿式的土法炼钢,到依赖越来越聪明的AI工具,再到返璞归真用真人配音,路子不少。选择哪条路,得看你的预算、时间、技术水平,以及最重要的,你到底想让这个“会说话的字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想要自然、有感情?难!想要能听清、不错乱?通过努力,现在门槛已经低了不少。
我个人觉得,未来这块肯定会越来越方便。可能以后剪辑软件会内置更强大的AI,直接分析视频内容和字幕,一键生成匹配度超高的语音。但即使技术再进步,那种带着人情味儿、带着生活气息的声音,恐怕还是机器难以完全模仿的。所以,如果你的视频内容本身就很有温度,需要那种情感连接,那别嫌麻烦,试试自己或者找个朋友念,或者干脆找个专业的配音老师,那效果,绝对是机器给不了的。但如果是偏向信息传达、科普类的,那AI配音,绝对是提升效率的好帮手。最终的选择,还是在于你如何权衡利弊,以及你心中对这个视频声音的期待是什么样子的。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