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也是最让人抓狂的,就是画面比例不匹配造成的黑边框。你拍了个16:9的视频,结果PR里的序列设置是9:16(竖屏),得嘞,两边肯定黑。反过来,竖屏放进横屏序列,上下就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视频尺寸跟你的“画布”尺寸不搭。
怎么弄?最直接、最暴力但也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缩放(Scale)。选中你时间线上的视频素材,到“效果控件”(Effect Controls)面板里,找到“运动”(Motion),底下有个“缩放”(Scale)。拽那个数值,或者直接输入个百分比,让你的视频画面变大,直到把黑边框给“撑”出去。这招好使是好使,快!但得注意,缩放过度是会牺牲画面质量的。本来是1080p高清的,你硬给它放大200%去填一个更大的画面,那肯定糊啊!锯齿都出来了。所以,这招适合那些黑边不是太夸张的情况,或者你压根儿不在乎那点画质损失(比如做个快速预览啥的)。

更“正经”一点儿的办法,其实是从源头上解决。如果你的素材画面比例跟你的最终输出要求不一致,可以考虑新建一个序列,它的设置要符合你的素材或者你的输出标准。比如大部分手机拍出来是16:9,那就建个16:9的序列(1920×1080居多)。如果是专门拍的竖屏短视频,那就建个9:16的序列(1080×1920)。把素材拖进去,如果序列设置对头,它自己就该是满屏或者接近满屏,黑边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大半。当然,如果你非得把一个16:9的素材塞进9:16的序列还想满屏,除了缩放别无他法,但那样上下画面就得被裁掉一部分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剪辑边框”,只不过是剪辑掉了视频本身的画面内容去适应边框。
说到真正的“剪辑”掉边框里多余的东西,或者只是单纯想裁掉画面边缘,比如不小心拍到了话筒杆,或者背景里有个路人甲的半拉身子,这时候咱们就得请出另一个利器了:裁切效果(Crop Effect)。
这个“裁切”跟缩放可不是一回事儿。它就像拿剪刀✂️,直接从画面的某一边或者几边,把指定比例或者像素宽度的区域给“剪”掉,让它变成透明。怎么用?在PR的“效果”(Effects)面板里搜“裁切”或者“Crop”,找到那个视频效果(Video Effects)里的“变换”(Transform)分类下的“裁切”,把它拽到你的视频素材上。然后在“效果控件”面板里,你就能看到“裁切”的选项了,通常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百分比滑块。
这个百分比是相对于画面总宽或者总高的。比如,你觉得画面左边有一小块儿不需要的东西,把“左”那个滑块往右拽,你会看到画面左边慢慢被“切”掉了,变成透明或者黑色的区域(取决于你的序列背景)。你可以精确地调整这个百分比,直到把碍眼的东西都切掉。
裁切效果特别灵活,你可以只切一边,也可以上下左右都切一点,比如你想做个伪宽屏电影效果,就可以上下都裁切掉一部分。而且,裁切是非破坏性的,它只是在播放的时候把那部分区域隐藏起来,并没有真正改动原始素材。随时可以调整百分比,或者直接把这个效果删掉就恢复了。
用裁切的时候得注意一件事儿。裁切掉一部分后,你的画面“实际”显示区域就变小了。如果你想让这个裁切后的画面重新填满整个序列,就得配合“缩放”一起用。先裁切掉不需要的边框内容,然后把画面整体缩放,让裁切后的画面部分放大到填满整个画面框。这个操作顺序很重要,先裁再缩放,或者先缩放再裁切,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通常是先裁干净,再整体放大填满。当然,放大多少,还得看你裁切了多少,裁切得越多,要放大的比例就越高,画质损失的风险也越大。
还有一种情况,不是简单的黑边或者边缘多余,而是你想剪辑出一个非标准的画面形状,比如画面中间显示一个圆形的视频区域,外面是别的颜色或者另一个视频。这就要用到更高级点的玩意儿了:蒙版(Mask)。在“不透明度”(Opacity)或者其他一些效果里,你可以创建蒙版。蒙版就像一个遮罩,只显示蒙版区域内的内容。你可以画个圆形的蒙版,或者任何形状的蒙版,PR就只会显示蒙版覆盖区域的视频内容,蒙版外面的就是透明的,底下垫什么就显示什么。这个用来做创意边框或者异形画面非常棒,但操作上比裁切和缩放要复杂一些,需要抠图或者画形状,而且可能涉及到关键帧去让蒙版跟着主体动。这已经有点超出单纯“剪辑边框”的范畴了,但从“处理画面边缘区域”的角度来说,蒙版也是个强力工具。
对了,有时候那些边框不是黑的,而是白色的,或者灰色的,取决于你的序列设置里的背景色。但处理思路都是一样的。要么缩放盖住,要么裁切掉。
总结一下,PR里搞定视频边框,无论是想去掉黑边,还是想剪辑掉画面边缘多余的东西,主要的武器就是缩放和裁切效果。缩放简单粗暴,画面放大盖住;裁切精准,直接把不要的部分“剪”掉。大多数时候,特别是处理画面比例不匹配造成的黑边,配合序列设置的调整和适当的缩放是最常见的套路。如果想剪辑掉画面边缘的杂物,裁切效果是首选。实在要玩花活儿,蒙版才登场。
说到底,理解你的视频画面比例、你的序列设置以及你最终想要的画面效果,是第一步。工具就在那儿,缩放、裁切、蒙版,还有位置(Position)调整画面位置来配合裁切或缩放填满画面。多练练,多试试不同的效果组合,找到最适合你素材和需求的剪辑方式。别怕瞎捣鼓,在PR里,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那些教程啊,经验啊,都得自己上手了才能真明白。视频剪辑嘛,不就是跟画面死磕的过程吗!这些边框,不就是拦路虎?搬开就是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