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怎么去头去尾

为啥要去头去尾?你想啊,你录视频,很少能做到“Action”一声,画面立马丝滑入场,声音完美到位。开头可能是你找角度、调焦、清嗓子,或者对着镜头酝酿情绪的那几秒,画面可能晃得跟地震似的,声音全是杂音。再看结尾,按停止录制键的瞬间,镜头跟着手一抖,或者你长舒一口气、说了句“搞定”,这些多余的、不专业的、甚至有点暴露你“演”的痕迹的画面和声音,留着干嘛?就俩字儿:碍眼。它会破坏视频的整体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觉得“这片子好像不太专业”,甚至可能因为开头那点不适感,直接划走了。别小看那短短几秒,在如今这个内容爆炸、大家都没啥耐心的时代,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开头太重要了。干净利落的入场,就像舞台拉开帷幕,瞬间就得是主角站在光里。结尾也一样,戛然而止也好,缓缓淡出也好,得是你预设的效果,而不是一个尴尬的、多余的、晃动的画面。所以,去头去尾,本质上就是给你的视频做个物理净化,把那些“边角料”剃掉,留下最精华、最流畅的部分。

那具体怎么弄呢?这事儿吧,看你用啥工具。现在市面上的视频剪辑软件那叫一个多,手机上的、电脑上的,免费的、收费的,简单的、复杂的,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操作逻辑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找到你想剪掉的那一段,然后把它分割或者删除

视频剪辑怎么去头去尾

拿最最常见的手机剪辑软件来说,比如剪映(我知道很多人用它,确实方便)。你把视频导进去,时间线上不就看到你那条长长的视频素材了吗?开头那段不要的,你手指头在时间线上拖来拖去,找到你觉得“这里可以开始了”那个点,然后选中视频素材,找到那个“分割”或者“剪辑”的按钮,点一下,好嘛,一段视频就被你从中间切开了。切开之后,开头不要的那一小截,你再选中它,点“删除”按钮,嗖的一下,它就没了。结尾也一样画葫芦,找到“到这里就该结束了”那个点,再分割一次,把结尾不要的那段删掉。你看,是不是听着挺简单?拖动、分割、删除,就这三步。

但别以为就这么完了,魔鬼藏在细节里!手机上操作图个方便,但有时候精确度就没那么高了。你手指头粗点儿,或者屏幕小点儿,想准确找到“这个字刚说完”、“这个动作刚做完”那个点,可费劲了。可能差一帧画面,声音就断了,或者画面突然一跳,看着就生硬。这是手机剪辑的痛点之一。所以即便用手机剪,你也得把时间线放大放大再放大,再一点点微调,别嫌麻烦。有时候为了精确,甚至要听声音来找点,哪个词刚出口,哪个音结束了,对照着音频波形图来剪,这样剪出来的效果会更自然。

要是用电脑剪辑软件,比如Adobe Premiere Pro (PR)或者达芬奇 (DaVinci Resolve)这种专业的,那工具就更多了,操作也更精细。通常会有专门的“切割工具”或者叫“剃刀工具”(图标像个小刀片),快捷键一般就是`C`。你想从哪儿剪断,选中工具,在视频轨道上咔嚓一下,就断了。然后用“选择工具”(图标像个箭头,快捷键一般是`V`)选中你要删除的那一段,按`Delete`键,或者右键选择删除。这跟手机上的逻辑一样,但电脑屏幕大,时间线看得更清楚,可以放大得更细,精确到每一帧甚至亚帧(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帧已经够了),配合键盘的左右方向键可以一帧一帧地往前或往后移动,找点儿那叫一个方便。专业的软件还有修剪模式,比如你剪掉一段后,后面的内容会自动往前吸附,填补空隙,保持时间线的连续性,这个功能超级省事儿。但同样,也需要你细心,别手滑剪错了。

剪头去尾,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声音。你剪掉一段画面,对应的声音轨道是不是也一起剪掉了?大多数软件是视频和音频绑定在一起的,你剪视频也就把声音剪了。但有时候录制环境复杂,开头可能有一声巨大的关门声或者咳嗽声,你想把这声音去掉,但画面又想稍微往前挪一点。这就需要你学会解绑音视频轨道,或者单独处理音频。专业软件里这都很容易操作,选中素材,右键“取消链接”什么的,就能单独剪音频了。手机软件可能没这么灵活,但很多也有音量调节功能,至少能把开头那几秒的声音静音掉,画面留着,虽然不是最完美的处理方式,但有时候也凑效。

说到精确,这真的是剪头去尾灵魂。你剪个vlog,开头是举起手机对准自己的瞬间,可能画面晃动,你一边调整一边说“嗨,大家好啊”。理想的开头点,应该是画面稳定下来,你的脸出现在画面中央,并且你说的第一个字刚发声的那一刻。多一帧的晃动都是多余少一帧你的话就断了。这需要你反复观看反复调整。别怕麻烦,就为了那几秒的完美呈现。有时候为了找到那个点,我会把那几秒的视频来回播放几十遍,眼睛都快盯瞎了,手指在时间线上挪来挪去,差一点、再一点,直到找到那个“就是它!”的感觉。那种把多余部分完美剔除的瞬间,简直是一种强迫症患者的福音舒坦极了

去尾巴也是,有时候你讲完了,手去按停止录制键,画面就会跟着一抖。这抖动当然得去掉。或者你结尾本来想潇洒地说句“下期再见”,结果突然被人打断或者自己笑场了,那后面这尴尬几秒也必须毫不留情地剪掉。甚至有时候,为了视频的节奏,你觉得结尾可以更干脆一点,观众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那就直接在那一刻果断截断,不给任何多余的缓冲。这不像开头那样需要卡着你的声音或动作,去尾巴有时候更多是基于你对整个视频节奏和观众心理的判断。长了就显得拖沓,短了又可能显得仓促,得找那个平衡点

所以你看,“去头去尾”这四个字,听着简单,真要做好,不光是会用软件工具,更需要耐心细心,以及对你视频内容和节奏的感觉。它是你作为创作者对原始素材进行的第一次“整形手术”,直接决定了你的视频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最后感觉。别小看这几秒钟的处理,它能让你的视频从“像个随便拍着玩儿的”变成“哎哟,有点儿样子了嘛!”那种感觉,质的飞跃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

一开始练的时候,可能会剪过头,或者没剪干净,这都没关系,剪辑本来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而且很多软件都有撤销功能(Ctrl+Z,剪辑师的好朋友!),剪错了退一步重来就是了。慢慢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剪感”,知道大概在哪里下刀最合适。甚至,有时候你拍的时候就得心里有数,开头多预留几秒,结尾别急着关机,给自己留点儿“操作空间”,这样后期剪起来更从容更不容易出错

总之啊,去头去尾,这活儿看着不起眼,实则意义重大。它是你视频的门面,也是你给观众留下的最后背影磨刀不误砍柴工,把这第一步、最后一步处理得干净利落,你的视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去吧,拿起你的剪刀(虚拟的),把你那些“边角料”都愉快地咔嚓掉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07.html

Like (0)
Previous 53秒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