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向右,选择了效率,而视频号向左,选择了人情。抖音击中了腾讯的软肋,而视频号击中了抖音的软肋。不要用做抖音的思路做视频号,也不要用做视频号的思路做抖音。
我在最初使用微信视频号的时候总是不耐烦,感到各种不习惯,比如为什么视频号不能满屏显示,缺少沉浸感?为什么视频号的内容不够精彩,鱼龙混杂?为什么我看视频号总是容易停下来?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我之前所以为的缺点,都是视频号的定位所致,也是视频号的魅力的来源和潜力所在。
那么视频号和抖音究竟有什么不同?今天来谈谈我当下的理解:本质上,抖音是一个机器,算法是支配力量,高效但无情,一个新加入的个体必须符合算法需求才能获得流量;微信视频号是人类社会,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生存空间,只要有朋友喜欢你就能获得流量。
抖音的首要页面是「推荐」,微信视频号的首要页面是「朋友喜欢」,而非「热门」。在抖音中,如果你不满足算法的需求,就不会有流量,所以大家为了获得流量都必须学会玩套路;在微信视频号中,只要你有朋友,就会获得关注。这是算法支配的机器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差别。
所以,当你刚开始创作视频号时,确保多用自己朋友圈做推广,只要有朋友喜欢,双击点赞,他的朋友就有可能看到这个视频。如果你的内容的确好,就可以超越1度朋友关系,进入2度甚至3度朋友圈,所谓的「破圈」,就是这么简单。
有朋友说:在信息分发方面,社交网络没有效率,机器推荐更有效率。的确如此,但我觉得,这个社会有总有阴和阳两面,分别是效率和人情。站在效率角度,大部分人是没有价值的,站在人情角度,每个人每一天都有其意义。抖音选择了效率,而微信视频号选择了人情。这里没什么对错,是各自的企业战略和产品战略所推导出的选择。每一家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优势的最大化,本质上这是商业逻辑。
而且我相信,各自在站稳脚跟之后,都会向对方的领地进攻,比如最近大家用抖音的话会发现,抖音会推荐你的真实好友让你关注,并且引导你使用抖音上的私信功能联系朋友。而我也相信,一旦视频号站稳脚跟,它会大力发展「推荐」算法,强化「热门」页面的位置。但一切都处于早期阶段。
客观上来看,这两种不同选择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无论你是观众还是内容分享者,都能立刻看到两个平台的不同。从观众视角看,差别很明显,抖音很完美,视频号各种Bug,各种不一致,不再赘述。如果从创作者角度来看,很多人在抖音上只能成为看客,因为他所惯常的内容输出方式并不能得到算法的认同,缺少存在感。但是一旦来到微信视频号,即使是完全同样的内容,却能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待遇」,更多的浏览,更多的点赞,更多的评论…原因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一点,他的朋友在微信上,朋友们喜欢这些内容。这里的朋友包含他的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当然,微信朋友越多的人,冷启动微信视频号越容易。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众号平台做到了这一点。这个平台没有平台级的流量分配机制,是否能获得更多关注,从根本上来说只取决于你的内容是否足够精彩,发送是否足够高频。而微信视频号的Slogan是什么?我觉得视频号可以做到:「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精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其意义。」我在朋友圈发出这句话后,一个朋友回复说:「我被这句话打动了」。而后,我又看到她的视频号。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分享者,我之前一直焦虑一件事,从趋势上来看,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对于互联网媒体时间的鲸吞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很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但却无能为力。比如几年前,我发现 Vlog 可能是一个方向,但是我日常没有时间制作Vlog,而且早九晚五的生活的确没有那么多精彩可以做成视频。从2018年起,我发现抖音在崛起,但是自己在抖音中尝试后发现,根本找不到存在感。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根本无法获得关注;切换成抖音流行的款式,的确又不是自己的擅长。
当我经历波折、各种不理解、看不懂、看不上之后,终于与视频号相交,自从发出自己第一个视频号内容后,就大呼过瘾,心想:属于我的短视频平台终于来了!我相信有很多内容创作者在体验过视频号之后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在视频号上,你可以做各种尝试,可以分享旅行,分享生活,分享好物,可以真人出镜,也可以只用声音和文字表达…没有人限制你用什么形式,分享什么内容,只要你有朋友。
朋友喜欢,就是正义,而非抖音给你的第一印象:颜值即正义。大部分肚子里有货的人没啥颜值,像我一样。这些人想用视频表达自己,去哪里表达呢?视频号就是答案。哪个平台能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哪个平台的生态就更有价值。到底能吸引怎样的内容创作者拥抱,这是每个平台都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有些人说视频号目前是大叔逻辑,聚集了太多大叔。但即便如此,也不是硬伤。一个人生命周期中,30岁之前是年轻人,30岁之后呢?翩翩少年迟早会向房子车子老婆孩子折腰,妥妥的成为款款大叔,而且他作为大叔的时间比作为少年显然更长。再看一步,到底是哪个阶段的人消费能力更强呢?是翩翩少年还是款款大叔?大部分新兴互联网平台都是从青少年切入,但最终都会回到争夺大叔的行列。能否迈过青少年到大叔的鸿沟,才是一个平台的命门。迈过去,登堂入室,迈不过去,偏安一隅。这与拼多多花费巨资补贴,一定要进入五环内是一个道理。
总体而言,我判断,视频号的价值要超过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之和。甚至确切的说,公众号所创造的总价值,视频号会放大10-100倍以上。这不是微信的功力,这是视频的趋势不可阻挡。现在大家还是用手机为主,看不清楚,等过渡到VR、AR主导的时代,媒体形式只有一种:视频流。
此外,我特别开心的是,有不少朋友在我的影响下终于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条微信视频号内容。大家之前都太追求完美和定位了,其实先做起来比什么都强。我想对很多有创作欲,分享欲的朋友说:你当前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的种种不足,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机会。一个趋于完美的世界,哪有后来者的机会呢?
来,和我一道拥抱视频号!
原创文章,作者:未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