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你的烦恼:歌曲怎么剪辑不想要的部分,手机电脑都能行

说真的,每次遇到一首神仙歌曲,但偏偏开头有段长得能让人睡着的独白,或者中间插了一段尬到脚趾抠地的rap,那感觉……简直就像在吃一顿顶级大餐,结果发现菜里有只苍蝇。吐也不是,咽也不是。这时候,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谁能帮我把这破玩意儿给剪了?!

别求人了,求人不如求己。今天咱就把这事儿聊透。歌曲怎么剪辑不想要的部分?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你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歌曲怎么剪辑不想要的部分

首先,你得在脑子里有个画面。一首歌,它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东西。把它扔进软件里,它会变成一条有高有低的线,专业点叫“波形图”。你把它想象成一座连绵的山脉就行了。声音响的地方,山峰就高耸入云;安静或者没声儿的地方,就是平原或者小土丘。咱们要干的活儿,说白了,就是当个愚公,把不想要的那座“山”给它一铲子挖掉。

【电脑篇:稳准狠,鼠标在手天下我有】

如果你想干得漂亮,追求那种“天衣无缝”的衔接,那电脑绝对是你的首选。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付费软件吓到,咱们先从一个“老炮儿”级的免费神器说起。

它叫Audacity

记住这个名字。它可能长得有点复古,界面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但论起剪音频的基本功,它能把一堆付费软件按在地上摩擦。完全免费,装上就能用。

操作流程简单到令人发指:

  1. 把你的歌拖进去。 就像把文件拖到文件夹里一样简单。然后你就能看到我刚才说的那个“山脉”——波形图了。
  2. 找到你想切掉的部分。 怎么找?用耳朵听,用眼睛看。那段烦人的前奏,通常是波形图开头那一段比较平缓或者规律的部分。那段要命的rap,可能就是中间突然冒出来的一段密集的、高峰林立的“山脉”。用鼠标左键按住,像在Word里选文字一样,把那一段“山脉”从头到尾涂上灰色。
  3. 一刀两断,按下Delete键。 没错,就是你键盘上那个删除键。按下去,那片灰色的区域瞬间消失。世界,一下子就清静了。

是不是觉得太简单了?但魔鬼藏在细节里。直接这么一刀切下去,有时候你会在连接处听到“咔哒”一声,特别突兀,这就是所谓的“爆音”。像是硬生生把两根绳子打个死结,那疙瘩硌得慌。

想让它顺滑?你得学个小技巧:找“零交叉点”。啥意思?就是波形图正好穿过中间那条水平线(也就是0刻度线)的点。你在这些点上进行剪切,声音的振动正好在一个周期的起点或终点,切口就会干净利落,几乎听不出来。在Audacity里,你可以把波形图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能看清一根根的波纹,然后精准地把你的选区起点和终点卡在那个交叉点上。这一下,你的剪辑水平立马就从业余提升到了“有点东西”的级别。

当然,如果你是土豪或者专业人士,Adobe Audition (AU)这种级别的软件等着你。它的功能更强大,处理更精细,但核心的剪辑逻辑,跟Audacity是一脉相承的。先学会用Audacity跑,再考虑换AU这辆跑车。

【手机篇:随时随地,指尖上的魔术】

“我懒得开电脑!我就想在手机上搞定!”

我懂你。现在谁还不是个手机依赖症患者。放心,手机上当然也能办。虽然精度可能比不上鼠标,但应付个日常需求,绰绰有余。

你甚至都不需要专门下载什么音频剪辑APP。你手机里十有八九装了剪映吧?没错,就是那个剪视频的。它剪音频也相当溜。

  1. 打开剪映,随便导入一张黑色图片(或者任何图片),把时长拉得比你的歌还长。
  2. 点击“音频”->“音乐”->“导入音乐”,把你的歌加进来。
  3. 在下面的时间轴上,你会看到代表你歌曲的音频条。用两个手指像放大照片一样,可以把这个音频条拉长,细节就看得更清楚了。
  4. 拖动时间线,把那根白色的竖线对准你想要剪掉部分的开头,点击“分割”。再把白线拖到结尾,再点一次“分割”。
  5. 好了,现在那段你不想要的部分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片段。 选中它,下面会跳出个“删除”按钮,点它! 搞定。剩下的两个片段,像磁铁一样自动吸附在一起。

除了剪映,应用商店里还有大把专门的音频剪辑工具,比如“音频剪辑大师”之类的,操作大同小异,核心就是“定位-分割-删除”三部曲。手机操作的快感在于直观,手指划到哪儿就是哪儿,但缺点也正在于此,想做到像电脑鼠标那样像素级的精准定位,有点难。

【进阶心法:从“剪掉”到“玩转”】

如果你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删掉不想要的部分,想让你的剪辑听起来更“专业”,更有“音乐感”,那下面这几个词,你必须得懂。

  • 淡入淡出 (Fade in/Fade out) :这是最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效果。你把一段前奏删了,歌曲直接就吼起来,会吓人一跳。在歌曲开头加上一个一两秒的“淡入”,声音就会从小到大,非常自然地进来。同理,歌曲结尾突然断掉也很奇怪,加个“淡出”,声音慢慢消失,余音绕梁。这个功能,无论Audacity还是剪映,都有,通常就是一个按钮的事儿,但效果天差地别。
  • 交叉渐变 (Crossfade) :这个就更高级了。比如你想把A歌曲的结尾和B歌曲的开头拼在一起做个串烧。如果直接拼接,那又是“咔哒”一下。用了交叉渐变,它会让A歌曲的结尾部分音量慢慢变小的同时,B歌曲的开头部分音量慢慢变大,两个声音有一个短暂的、平滑的重叠交融。听起来就像是专业的DJ打碟一样,丝滑得不行。
  • 耳朵,是你最终的裁判。 别死盯着波形图。软件只是工具,你的耳朵才是标准。 一段剪辑到底好不好,顺不顺,你得反复听。 戴上耳机,把剪辑点附近的那几秒设置成循环播放,一遍一遍地听,直到你感觉不到任何疙瘩,觉得它“本来就该是这样”,那就对了。有时候,为了听感上的顺畅,你甚至需要稍微牺牲一点节奏的绝对准确,这都是经验。

所以,歌曲怎么剪辑不想要的部分,这事儿真的不难。它考验的不是你的技术,而是你的耐心和审美。从删掉一段烦人的念白开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二次创作”的感觉。给自己的舞蹈视频配一段掐头去尾、节奏完美的BGM;把几首歌的高潮部分拼成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跑步歌单;甚至,把你偶像歌曲里最撩人的那句做成专属手机铃声……

这种掌控感,这种把一首固定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的乐趣,一旦体验过,真的会上瘾。去试试吧,从打开Audacity,或者点开剪映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248.html

Like (0)
Previous 2分钟前
Next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