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上手 Edius 那会儿,简直是灾难。慢!巨慢!一个简单的剪辑,感觉手脚都被捆住了,鼠标点来点去,菜单翻来翻去,像个没头苍蝇。那时候真想骂街,这玩意儿到底为啥有人用啊?后来才知道,不是软件不行,是我这个“操作员”没找对路子。Edius 这家伙,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功能多得要死,但你要是只会拿它当水果刀削苹果,那效率能高吗?所以啊,那些所谓的edius剪辑技巧,说白了,就是教你怎么真正地“使”它,怎么把它的刀刃磨得锃亮,怎么用它来削铁如泥。
第一个,也是我心里的核心、压箱底的技巧——键盘快捷键!听着特普通是不是?但信我,这玩意儿玩不溜,你的剪辑速度永远上不去。Edius 的默认快捷键其实挺顺手的,什么 I 点入,O 点出,Ctrl+T 加转场,Delete 加波纹删除(Rip Delete),这都是基本操作。但它最牛的地方在哪儿?完全自定义!你用哪个功能频率最高?给它一个离你手指最近的键位!比如我,经常要用到“替换素材”,默认的快捷键藏得有点深,我直接给它改到 Alt+R。还有“音频增益”,Ctrl+G,顺手得不行。别小看这几下,一个项目剪下来,这些高频操作能省多少鼠标移动和点击?积少成多,效率哗哗地就上去了。而且,Edius 的快捷键设置界面做得挺直观的,花半小时,把你最常用的那几十个功能都设上自己习惯的键位,你会发现,timeline 上飞起来的感觉,真爽!那种手指在键盘上跳舞的节奏,鼠标都显得多余了。

接着聊聊素材管理,也就是那个叫Bin(素材箱)的玩意儿。别以为Bin就是个文件夹,把视频音频图片一股脑扔进去就完事了。这样搞,等你素材量大了,找个东西能找到哭。我的习惯是,进项目第一件事,建Bin。按什么分?看你的项目类型。拍婚礼?按时间段、按机位、按流程(迎亲、仪式、宴席)。拍短片?按场景、按素材类型(B-roll、采访、音乐)。重要的是命名!文件名别瞎写,有点规律,比如“机位A_场景1_镜头1_日期”,音频文件加个“_AUD”后缀。Edius 的Bin支持好多种视图,列表模式可以显示各种元数据,比如时长、帧率、甚至是备注。活用备注栏,给素材写点描述、标记重点,回头剪的时候,鼠标放上去就能看到,找素材效率能差到哪儿去?还有,标记点!在素材预览窗口,发现哪个片段特精彩,或者某个地方需要注意,随手加个标记点,写个简短的备注。剪辑时拉到timeline上,标记点会显示出来,别提多方便了。这都是看似不起眼,但能让你的大脑少装很多东西的实用edius剪辑技巧。
Timeline 操作,这是直接决定你剪辑流程是否顺畅的关键。Edius 的 timeline 有个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它的插入模式(Insert)和覆盖模式(Overwrite)。鼠标指针旁边会显示一个小图标,告诉你当前是什么模式。别总是用一种模式剪到底,根据需要切换。比如你要精确地把一个新镜头塞到两个镜头中间,用插入模式,它会自动把后面的推开,省去你手动挪动轨道的麻烦。而如果只是想替换掉某个区域的画面,用覆盖模式,省事。还有波纹删除(Rip Delete),这个太常用了!删掉一个片段,后面的片段会自动往前补齐,timeline不会留下空隙,这在修剪(trimming)的时候效率极高。Edius 默认是Delete键执行波纹删除,Shift+Delete是普通删除(留空隙)。这俩键位在你剪辑过程中使用频率绝对是最高的,熟练掌握,行云流水啊!
说说效果和转场。Edius 内置的效果和转场其实挺多的,但千篇一律的默认效果谁看啊?预设(Presets)这玩意儿必须玩起来。你在某个片段上调好了一组颜色,或者加了一套常用的锐化、降噪组合?直接把它保存成预设!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或者素材,直接拖上去,咔嚓一下,效果全应用上去了。同样的,常用的转场效果(比如淡入淡出、交叉叠化)如果有一些特定的参数设置,也保存成预设。这就像是给自己建立一个效果库,而且Edius的预设管理也挺方便的。这能让你把更多时间花在创意本身,而不是重复性的参数调整上,绝对是提升edius剪辑效率的重要一环。
遇到高分辨率、高码率的素材,比如啥 4K、8K H.265 的,一般的电脑显卡不够劲儿,预览卡成PPT怎么办?代理模式(Proxy Mode)就是救星!Edius 的代理生成速度在同类软件里算快的了,而且切换巨方便。生成低分辨率的代理文件,剪辑的时候用代理文件,预览流畅得像飞一样。等剪完了,输出的时候切换回原文件,保证画质。这个功能,对于硬件不是顶配的同学来说,简直是续命丸。千万别硬扛着卡顿剪,浪费时间不说,心情也剪没了。
最后提个渲染的事儿。Edius 的智能渲染(Smart Rendering)是个被低估的神器!如果你输出的格式和编码跟你timeline上的大部分素材是一样的(比如都是 H.264),Edius 会检测没有做过复杂处理的片段,跳过重新编码,直接复制过去。这能极大地节省渲染时间!很多时候,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渲染,开了智能渲染可能几分钟就搞定了。当然,前提是你导出的格式和编码能匹配。但这绝对是你掌握edius剪辑技巧后,能体验到的“快感”巅峰之一。
总而言之,Edius 剪辑真不是靠蛮力,更不是靠装了一堆花里胡哨的插件。它靠的是熟练的操作、高效的管理、流程的优化。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edius剪辑技巧,比如熟练使用快捷键、规范管理素材、灵活运用timeline工具、保存和调用预设、关键时刻用代理、以及利用智能渲染,它们才是让你从“蜗牛速”变成“风一样的男子/女子”的关键。别再抱怨软件难用了,是你还没摸透它的脾气。花点时间,去把这些基础而又核心的技巧吃透,你会发现,Edius 这玩意儿,用起来真的挺香的!而且,一旦这些习惯养成了,你会发现剪辑这事儿,没那么累了,甚至,有点好玩。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