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教程,一文讲透到底怎么剪辑视频的底层逻辑!

我先问你个问题,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你是不是觉得,剪辑视频,就是把一堆拍好的素材,咔咔咔几刀切掉不要的,然后拼在一起,配个BGM,加个字幕,完事儿?

如果你点头了,那这篇文章,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因为这想法,大错特错。

到底怎么剪辑视频

太多人跑来问我,用什么软件剪辑?Pr?达芬奇?还是手机上的剪映就够了?我跟你讲,这些都是工具,是你的“锅碗瓢盆”。一个厨子做菜好不好吃,关键是他的厨艺和对食材的理解,而不是他用了一口上万块的锅。所以,别再纠结工具了,咱们今天聊点真正要命的东西——剪辑思维。这玩意儿,才是决定你的视频是“能看”还是“好看”的分水岭。

忘了“剪”,记住“辑”

剪辑,剪辑,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剪”,忽略了“辑”。“辑”是什么?是编辑,是编排,是逻辑,是组织。说白了,就是讲故事

你拍了一天的Vlog,素材堆在那儿像座山。你不能流水账一样从早放到晚。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软件,是关掉电脑,拿张纸,或者打开备忘录,问自己:

  • 我想通过这个视频,表达一个什么 核心情绪 ?是快乐?是感动?是燃?还是丧?
  • 这个视频的 故事线 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哪怕只是记录日常,也得有个起伏。
  • 哪个画面是我的“王炸”?我必须把它留下来,甚至作为高光时刻?

想不明白这三个问题,你动都不要动。这就是地基。地基没打好,你后面所有花里胡哨的技巧都是空中楼阁。

举个例子。你拍了个周末去咖啡馆的视频。流水账剪法就是:出门-坐车-到店-点单-喝咖啡-回家。无聊到让人想睡。但如果你想表达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惬意午后”,那你就可以这么“辑”:

开头,直接用一个咖啡拉花的特写,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咖啡机工作的白噪音。然后切你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你脸上的满足表情。中间再穿插一些你翻书、看窗外行人的镜头。最后,用一个夕阳的空镜结束。至于你出门、坐车那些破事儿,谁在乎?直接删掉

看到没?这就是叙事。你的每一次剪切,都是在为你的核心情绪和故事线服务。凡是和这个主题无关的,不管你拍得多好看,都得有“杀掉你的宠儿”的觉悟。

节奏,是视频的呼吸

下一个关键,节奏感。这是个有点玄乎,但又极其重要的东西。一个没有节奏的视频,就像一个人念稿子,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能把人直接送走。

节奏是怎么来的?

1. 镜头的长短。想搞点紧张刺激的,就用短镜头,快速切换,啪!啪!啪!画面不断冲击你的眼球。你看那些动作片追车戏,是不是都是零点几秒就切一下?反之,想表达宁静、悲伤或者需要观众思考,就用长镜头,让画面多停留一会儿,给情绪一点发酵的时间。

2. 动静结合。一个动态镜头后面,可以接一个静态镜头,形成张弛有度的感觉。比如,拍完一段街舞battle的激烈场面,下一个镜头,可以给舞者汗流浃背、大口喘气的特写,这就很有力量。

3. 音乐的配合。音乐是节奏的灵魂。但记住,不要被音乐的鼓点绑架。不是每个鼓点都必须切一下,那样会显得很傻,很MV。高手是让画面和音乐的情绪流动合二为一。有时候,在音乐最激昂的地方,画面反而静止,或者在最安静的段落,突然切入一个冲击力强的画面,这种反差,效果绝了。

声音,远比你想象中重要

我敢说,一个视频的体验,声音至少占了50%。画质稍微糊点,观众可能还能忍。但声音要是炸了,或者含混不清,绝对会立刻划走。

人声,必须清晰。这是底线。后期的时候,稍微做下降噪,拉一下音量,保证听着不费劲。

音乐,别再用抖音那些烂大街的神曲了,求求了。你那音乐一响,我脚趾头都能抠出三室一厅。花点时间,去一些专业的音乐网站(比如Artlist, Epidemic Sound,哪怕是国内一些提供免费商用音乐的小站),找一些真正有质感的配乐。音乐的品味,直接决定了你视频的档次。

音效!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地方。为什么电影看着那么有沉浸感?因为里面充满了各种你平时注意不到的音效。开门的吱呀声、键盘的敲击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一个转场的“Whoosh”声……这些细碎的声音,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下次你看视频,试着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给你的视频加上合适的音效,它的质感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调色,是化妆不是整容

最后聊聊调色。很多新手把调色等同于加滤镜。这是天大的误会。

调色分两步:

1. 色彩校正 (Correction):这是“整容”。就是把你拍的素材,还原到它本来的样子。比如你拍的画面偏黄,就把它调回来;太暗了,就提亮一点。目标是让白平衡准确,曝光正常。

2. 色彩分级 (Grading):这是“化妆”。在素材正常的基础上,根据你想表达的氛围,赋予它一种独特的色彩风格。比如,想表达温暖回忆,可以加点暖黄色调;想表达科技、冷酷,可以偏向青蓝色。你看王家卫的电影,那种浓郁的、情绪化的色彩,就是顶级“化妆”术。

调色是门大学问,但刚开始,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克制。不要下手太重,调得像世界末日一样。一点点微妙的改变,就足以引导观众的情绪。

说到底,到底怎么剪辑视频

它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更像一门融合了心理学、叙事学和美学的艺术。软件操作,你看几个教程,一个下午就能学会。但上面说的这些剪辑思维,需要你不断地去看、去想、去实践,甚至推翻自己,才能慢慢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

别怕剪得烂,我剪出来的第一堆东西,自己都不忍心看第二遍。多看好片子,不是光看热闹,要去“拉片”,暂停下来想,它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切?这段音乐用得妙在哪里?多动手剪,哪怕是用手机拍的烂素材,也试着用今天聊到的逻辑去组织它。

你的感觉,会越来越敏锐。慢慢地,你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剪辑师”,而是一个真正的“影像叙事者”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553.html

Like (0)
Previous 3分钟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