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现在这个年代,谁手里还没个智能手机啊?随手拍个视频,记录生活点滴,简直是家常便饭了。甭管是拍猫主子撒欢儿,还是旅游时的风景,或者跟朋友聚会的搞笑瞬间,手机录视频那是分分钟的事儿。但问题来了,拍是拍爽了,这些片段就这么零零散散地躺在相册里“睡大觉”?那也太可惜了吧!
很多人都卡在下一步——“我用手机录视频怎么剪辑视频啊?”感觉剪辑视频这活儿,听起来就高大上,得用电脑、得学啥啥啥软件,离普通人好远。实话说,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事儿贼复杂。直到我硬着头皮,摸索着在手机上捣鼓起来……嘿,你别说,真没想象中那么难!而且现在手机上的剪辑APP,功能强大到让你惊掉下巴!

其实啊,搞定手机录视频怎么剪辑视频,核心就几步。把它想象成啥呢?就像你把一大堆刚买回来的菜,变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拍的视频片段就是各种食材,剪辑就是洗、切、炒、摆盘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找个顺手的“厨房”——选对剪辑APP
这是入门第一关。市面上手机剪辑APP那叫一个多!眼花缭乱的。比较大众、好用的,比如剪映、CapCut(国际版剪映,很多人也爱用)、InShot、快影啥的。哪个好?这真得看个人习惯和喜好了。
拿我个人来说,我一开始用InShot,觉得界面简洁,操作直接,挺适合小白的。后来转战剪映,发现它的功能更全,特别是自动识别字幕、各种模板、特效什么的,简直是为咱们这些玩短视频的人量身定制的。而且它家素材库超丰富,找音乐、找贴纸都特方便。CapCut跟剪映很像,但有时候会有一些剪映没有的特效或音乐,所以俩我都装着,换着用。
建议你呢,可以先下载两三个排名靠前的试试看。导入一小段你手机录视频的片段,随便操作一下,哪个用起来舒服,哪个的界面逻辑你容易理解,就先用它!别怕选错,这玩意儿随时可以换。
第二步:把“食材”倒进来——导入你的视频素材
选好APP,打开它,通常第一个按钮就是“新建项目”或者“导入”。点进去,把你刚才用手机录视频拍的那些片段一股脑儿选上,导入到APP里。这时候你会看到它们一条一条地躺在屏幕下方,这个区域叫做“时间线”。视频的长短、顺序,全在这条线上展示和调整。
看那些素材,是不是觉得有的太长了?有的前面拍得乱七八糟?有的结尾晃得厉害?别急,咱们下一步就是“清洗”它们。
第三步:大刀阔斧地“切菜”——剪掉不需要的部分
这是剪辑最最最基础,但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把那些废话、冗余镜头、手抖晃动的画面、拍到自己大脸盘子的尴尬瞬间……统统剪掉!
在时间线上选中一个视频片段,你会看到它前后有把手(或者有“分割”、“剪辑”之类的按钮)。拉动把手,就可以修剪掉片段的开头或结尾。或者,你也可以把播放线(那条竖着的白线)停在你想要剪开的位置,然后点“分割”。这样一段视频就变成了两段。
这一步,就像你切菜一样,把烂叶子、根茎硬的部分都去掉,只留下最新鲜、最有用的那部分。刚开始剪,可能会心疼,觉得“哎呀这段也不错”,但相信我,为了视频整体的流畅和精彩,该剪就剪,毫不留情!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精准的剪辑点,我会把画面放大,一帧一帧地看,来回拉进度条,眼睛都快看花了。但那种剪到恰到好处的成就感,嘿,无敌了!
第四步:按顺序“下锅”——调整片段顺序与拼接
“菜”都切好了,总得按顺序下锅炒吧?在时间线上,你可以长按一个视频片段,然后拖动它,把它放到你想要的任何位置。想让哪个片段先出现,哪个后出现,全看你的想法。
这就是拼接的过程。把一个一个剪好的、精彩的片段,按照你想要讲述的故事线或者逻辑,顺着排列起来。这就是视频的骨架。别小看这个步骤,顺序不对,整个视频的意思可能就完全变了。
第五步:加点“调料”与“勾芡”——音乐、字幕、转场、特效
骨架有了,光秃秃的总觉得没灵魂。这时候就该加“灵魂”了!
- 音乐(BGM): 我的天!视频里没有背景音乐,简直就像吃饭没放盐一样寡淡!选一首合适的音乐,能瞬间烘托气氛,传递情感。是欢快的?是抒情的?是悬疑的?根据你的视频内容来选。大多数APP都有自己的音乐库,很方便。把音乐加到时间线上,调整音量,让它跟你的视频画面完美融合。有时候,一段平平无奇的画面,配上燃炸的音乐,效果立马不一样!
- 字幕: 尤其是拍vlog或者有对话的视频,字幕简直是救命稻草!不仅能帮助观众理解内容,还能让视频更具设计感。很多APP现在都有“自动识别字幕”功能,虽然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省了你手动输入的绝大部分工作量。然后你再检查修改一下,选个好看的字体、颜色、位置,搞定!加上字幕后,视频一下就“说话”了,感觉内容更充实了。
- 转场: 片段跟片段之间直接切换,有时候会显得生硬。加个 转场 效果,比如溶解、闪白、推拉、翻转等等,能让画面过渡更自然、更流畅,甚至增加一些视觉冲击力。别用太多花哨的转场,适当地用几个合适的就行,多了反而会显得乱。
- 特效与滤镜: 想让画面颜色更好看?加个滤镜!想让画面更生动有趣?加点粒子特效、动态贴纸什么的。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功能,用好了能提升视频的观感,但也不能滥用,不然容易喧宾夺主。
第六步:细节“微调”——调速、音量、画面调整
有时候,你需要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 调速: 想突出某个瞬间的爆发力?把它慢放!想把一段无聊的过程快速跳过?把它快进!比如拍延时摄影,就是把超长时间的画面快进播放。这个功能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有用。
- 音量: 背景音乐和原视频声音的音量比例很重要。说话声音要清楚,背景音乐不能盖过人声,但也不能太小听不见。在时间线上可以单独调整每个音轨(视频原声、背景音乐、音效)的音量。
- 画面调整: 有时候画面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可能需要微调,或者你想给画面加个边框、裁剪一下尺寸。这些在APP里也都能找到相应的功能。
第七步:大功告成,“出锅”享用——导出视频
所有步骤都做完了?别急着导出!先完整地预览一遍!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看看哪里节奏不对?哪里字幕错了?哪里音乐跟画面不搭?哪里有没剪干净的画面?就像炒完菜先尝一口一样,检查!检查!再检查!
没问题了,找到“导出”或者“分享”按钮。导出的时候,通常可以选择分辨率(比如720P、1080P、4K)、帧率(24帧、30帧、60帧)。一般来说,1080P 30帧对于手机观看和大多数平台上传已经足够清晰流畅了。选择一个适合的分辨率和帧率,然后点导出,耐心等待它处理完成。
恭喜你!一段你亲手剪辑的视频就诞生了!
别看我说了这么多步骤,感觉好像很复杂,但你真上手去操作一遍,就会发现很多功能其实都在明面儿上摆着,点一点、划一划就能实现。最难的不是操作,而是你的想法,以及反复修改、打磨的耐心。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剪一个两三分钟的视频,可能得花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中间遇到不会的功能就去搜教程,或者自己瞎点试试。剪出来第一版可能巨丑无比,但没关系,回头再看再改。慢慢地,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剪辑思路和风格。现在我剪个小视频,速度快多了,而且知道在哪里能快速找到我想要的功能和效果。
所以啊,如果你手里拍了一堆手机录视频,却不知道怎么剪辑视频,别犹豫了!拿起你的手机,随便下载一个主流的剪辑APP,打开它,把你的素材扔进去,大胆地去剪吧!
这就像学任何一门新技能一样,没有捷径,唯有多练手。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能让你记住并学会的知识。也许你第一次剪出来的视频很粗糙,但那是你的第一个作品!是零的突破!那种把脑海里的想法通过剪辑变成现实的感觉,真的超级有成就感。
别让你的创意和那些精彩的手机录视频片段,只躺在相册里积灰了!让它们“活”起来,分享出去!你会发现,剪辑视频这个事儿,不仅仅是技术活儿,更是个表达自己、记录生活、甚至创造快乐的过程。现在就开始你的手机剪辑之旅吧!它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简单有趣得多!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