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老想着把视频里的音频给分离出来呢?理由五花八门,但核心诉求几乎都是为了重新处理声音。比如说,你拍了个特好的画面,但现场收音一塌糊涂,全是杂音,或者风声呼呼的,你肯定想把这破烂音频给删掉,换段干净的、甚至专业的配音,或者直接配个能炸裂全场的背景音乐。又或者,你拍了个采访,画面挺好,但采访对象的说话声太小了,背景噪音又大,这时候你就得把人声单独拎出来,降噪、增益,好好优化一番。还有些时候,纯粹是为了导出音频,比如想把一段演讲视频的发言内容转成声音文件在路上听,或者提取一段视频里的BGM做手机铃声(当然得注意版权哈)。反正,总归是想给声音做点“手术”,而手术的前提,就是把这声音从视频里“解放”出来。
那怎么分开呢?方法其实不少,有“正规军”的架势,也有“游击队”的灵活。就我折腾了这些年视频,感觉最常用、最靠谱、也是功能最齐全的,还得是专业剪辑软件。

你看看市面上那些叫得上名字的家伙:Adobe Premiere Pro (Pr)、Final Cut Pro X (FCPX)、DaVinci Resolve (达芬奇),甚至国产后起之秀剪映专业版。这些软件,它们生来就是干这个的,分离音视频对它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基本操作中的基本操作。
具体怎么弄?你把你的视频文件——那些后缀可能是.mp4, .mov, .mkv什么的,拖进软件的素材库里。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把文件拉到时间线轨道上。这时候你会看到什么?一个长条,上面可能是视频的画面缩略图,下面紧挨着、甚至嵌在一起的,就是波浪形的音频波形。它们俩就像一对儿被胶水粘住的连体婴儿,形影不离。
关键一步来了!在时间线上,用你的鼠标选中这个视频轨道(或者选中这整个“连体”素材块),然后,重点来了,敲右键!弹出来的那一大堆菜单选项里,你仔细找找,是不是有个词组跳进你眼里?在Pr里,它通常叫做“取消链接 (Unlink)”;FCPX里叫“分离音频 (Detach Audio)”;达芬奇里也有类似的“解除片段关联”或者“Unlink Clips”。名字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就是要断开音视频之间的“链接”。
点下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粘在一起的视频和音频,瞬间就分成了上下两个独立的轨道元素。视频还在它的视频轨道上,音频波形则孤零零地躺在了下面的音频轨道里。它们不再是“连体婴儿”,而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了。你可以单独选中上面的视频块,把它删掉或者移动;也可以单独选中下面的音频块,把它剪短、复制、粘贴,或者直接按下Delete键,让它彻底消失,世界瞬间安静!
这就是在专业剪辑软件里进行音视频分离的常规操作。说白了,就是利用软件自带的解除关联功能。这个方法好在哪儿?首先,它非破坏性,你原始的视频文件毫发无伤,你只是在软件的“工作台”上操作素材的引用。其次,分离后的音频就是时间线上一个独立的素材了,你可以对它进行各种精细化处理:调整音量(拉高音轨上的增益线),做淡入淡出(拖动音频波形两端的把手),加各种效果器(EQ让声音更均衡,Compressor让音量更稳定,Noise Reduction去掉恼人的电流声或环境噪音),甚至可以直接导出成新的音频文件(wav格式保真度高,mp3体积小方便传输)。
但话说回来,用专业软件嘛,总归有点门槛,安装起来占地方不说,有些还是收费的。而且有时候你只是想快速把某个视频里的背景音乐提出来,没必要非得开个大杀器。
这时候,“游击队”的方法就派上用场了。比如,一些格式转换软件或者在线工具。你可能听说过“格式工厂”这类的软件,或者在网上搜过“在线提取视频音频”。这些工具通常操作更傻瓜。
怎么弄?打开软件或者网站,找到“添加文件”或者“上传视频”的按钮,把你那个带着声音的视频文件丢进去。然后,关键步骤是选择输出格式。不是选mp4, mov这些视频格式了,而是要选音频格式!比如.mp3, .wav, .aac等等。很多这类工具都会直接提供一个选项叫做“提取音频”或者“视频转音频”。点选这个选项,然后设置一下输出目录,点“开始”或者“转换”。等着它跑完,噔噔噔,你的目标文件夹里就多了一个纯粹的音频文件,原本的画面呢?就被它无情地抛弃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简单、快速,有些还是免费的。对于那些只想拿到音频,不做任何编辑、不关心画面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不需要学习复杂的剪辑软件操作,点几下鼠标就搞定。
但缺点也一样明显。首先,很多这类工具在转码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音质,特别是当你选择有损格式如mp3时。其次,你拿到的就是一个独立的音频文件了,不能再和原始视频精准同步(除非你手动再去对)。而且,你对这个音频文件也只能进行基础的播放或再次转码,想在里面剪掉几句话、调小某段背景音?抱歉,这个工具可能做不到,你还得回到专业剪辑软件里去。还有在线工具,上传下载文件速度、文件大小限制、隐私安全这些问题,也都是你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种更偏门的“游击队”方法,利用一些功能强大的播放器。你没听错,播放器!比如大名鼎鼎的VLC Media Player,这个“万能”播放器可不只是能播视频,它其实暗藏了很多小功能,其中就包括导出音频流。
怎么操作?打开VLC,菜单栏里找“媒体”,然后选“转换/保存”。弹出的窗口里,“文件”标签页下点“添加”,把你那个视频文件加进去。再点下面的“转换/保存”按钮。新的窗口里,“设置”部分,在“配置文件”下拉菜单里,你别选那些带“Video”字样的,往下拉,找到那些只有音频格式的选项,比如“Audio – MP3”、“Audio – CD”之类的。然后点那个“浏览”按钮,给你要导出的音频文件起个名字,选个保存位置(注意后缀是不是你选的音频格式),最后点“开始”。VLC就会像播放视频一样跑一遍(或者飞快地跑完),然后你的纯音频文件就出来了。
VLC这个方法,如果你的电脑里刚好装了它,确实省去了额外安装软件的麻烦。但它的缺点是流程比较隐蔽,不如剪辑软件或转码工具那么直观,而且功能非常单一,就是把音频流“拷贝”出来,完全不能编辑,不能做任何处理,连想从视频中间开始提取一段声音都费劲。它更像是应急或者只想快速获取完整音频的一种曲线救国方式。
总而言之,视频剪辑里想把音频和视频分开,最正规、功能最全、后续操作最方便的,是利用专业剪辑软件的“取消链接”或“分离音频”功能。它让你能独立地控制音视频元素,为后续的声音处理打开了无限可能。如果只是想快速拿到音频文件,不求精细编辑,那格式转换软件或在线工具是个快捷的选项,但要注意音质和文件限制。而利用播放器如VLC导出音频,则是一种特定场景下的补充,非常用,但也算一个办法。
说到底,分离音视频这事儿,没有哪个方法是“唯一真理”,最佳选择永远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你是想彻底换掉背景音?想精修人声?还是只想把声音“拿出来”听听?想明白了目的,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方法,你自然就知道该抄起哪把“武器”了。别怕尝试,多在专业软件里点点那个“取消链接”,多试试把音频波形拉高拉低,你会发现,声音这个看似“依附”于画面的东西,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创作潜力。把音视频分开,恰恰是深入雕琢声音、让你的视频更上一层楼的第一步。祝你玩得开心,做出声音和画面都同样精彩的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