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妈呀,是不是看别人视频里,随便拍拍剪剪,就能把平淡日子过成诗?又或者,看人家出去玩儿,随手记录点儿啥,回来一剪,就是个像模像样的小电影?心里是不是也痒痒的,琢磨着自己也来折腾折腾?
别慌,别慌!今天!就让咱这个混迹自媒体江湖多年的老油条,跟你掏心窝子聊聊,《vlog拍摄剪辑》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玄乎,但也绝不是按下录像键那么简单。里头啊,真有点儿门道。

首先,打消你的念头:我没好设备,拍不了。
拉倒吧!你兜里那手机是干嘛使的?打电话发微信刷短视频?它最大的隐藏技能,就是个随身摄影棚+剪辑室好不好!现在手机那摄像头,够牛批了好嘛。光线好点儿的地方,拍出来比以前DV机强多了。所以,器材不是借口,决心才是第一步。
第一阶段:咱先说说“拍”——这才是视频的“原材料”!
你想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吧?视频也一样,你得先有素材。那怎么拍,才能让剪辑的时候不抓瞎,甚至能剪出点儿花活儿来呢?
1.拍啥?先想明白!
别上来就“我要拍vlog!” 然后对着空气犯愁。拍什么?你一天的生活?去楼下超市买个菜的奇遇?给猫主子铲屎的血泪史?还是研究一道菜怎么做崩了?主题可以很小,但得有个核儿。别像无头苍蝇似的,今天拍拍天,明天拍拍地,后天对着自己鼻子来个特写。找个点儿,围绕它转。哪怕就是记录你吃顿火锅,想想怎么拍得跟别人不一样?是拍腾腾热气?是拍碗里堆得小山高的蘸料?还是拍你被辣得飙泪的样子?
2.手别抖,慢点儿来!
我求求你了,拍的时候手稳一点行不行?你一激动,跟得了帕金森似的,拍出来画面晃得人想吐。不是非要上稳定器,两只手端着手机,胳膊肘往身上靠点儿,就能稳不少。走路拍的时候,学学那些拍电影的,膝盖弯一点点,像猫走路一样,会流畅很多。别像赶集似的,急吼吼地扫过去。
3.画面,画面!别啥都往里塞!
眼睛是个好东西,多用用。你要拍个人,就把人放画面里显眼的位置,别让人缩在角落跟个豆儿似的。想拍个风景,想想怎么拍得大气、好看。有个简单的概念叫“构图”,你不用懂啥三分法黄金分割,就记住一点:把你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放画面里你最想让别人注意到的地方。留点儿“白”,别拍得满满当当跟个大杂烩似的。
4.多拍点儿“废话”!
这可不是真废话。我的意思是,多拍一些同一个场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全景、中景、特写)。比如你拍做饭,得有你切菜的手部特写吧?得有食材的全貌吧?得有锅里热气腾腾的画面吧?还得有你忙碌的身影(哪怕只有背影)吧?这些零零散散的素材,后期剪辑的时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一个主画面讲故事,穿插这些“废话”,画面立刻就丰富起来了。行话叫B-roll,记住这个词儿,装13也好用。
5.声音!声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别光顾着画面好看,声音糊了可真要命!背景噪音太大,风吹得呼啦呼啦的,或者你说话跟蚊子叫似的,观众听不清你在讲啥,分分钟就划走了。如果在室外,稍微躲躲风。说话时,手机麦克风离嘴近一点(注意别怼着喷气)。如果条件允许,买个几十块钱的领夹麦,插手机上,效果立竿见影!信我,声音干净真的太重要了。
6.光线!找光!
逆光拍人?除非你想拍艺术剪影,不然就是把自己拍成个黑炭。找光源!窗户边是个天然的好地方,光线柔和又均匀。室内开个顶灯,通常会让脸上有难看的阴影,试试找个台灯,或者把顶灯用个柔光罩(没有?半透明塑料袋试试,土是土点儿,有用啊!)。让光线照在你脸上,你的精气神儿一下就出来了。
拍完了,素材一大堆,咋整?进入第二阶段:“剪”——化腐朽为神奇!
素材是骨架,剪辑就是血肉和灵魂了。好多人拍了一大堆素材,一看就头大,无从下手。别怕,咱一步一步来。
1.选个顺手的工具!
手机上,我首推剪映(CapCut),免费功能全,操作逻辑简单,对新手太友好了。电脑上,如果你只是剪手机拍的,剪映电脑版也够用。再进阶点儿,可以试试达芬奇Resolve(功能爆炸免费版够用)或者Pr(Adobe Premiere Pro,专业但也复杂)。先从手机剪映开始吧,真的不骗你,够你玩儿很久了。
2.理一下你的素材!
一股脑全倒进剪辑软件?可以,但容易乱。如果你拍的时候能稍微想点儿结构,剪的时候就轻松。比如把今天的行程按时间顺序大概排一下。或者想讲个事儿,就把相关的画面放一起。不需要做到滴水不漏,有个大概框架就行。
3.剪掉“废话”!别心疼!
剪辑的核心工作是啥?把不好看、没用、多余、重复、冷场的片段统统剪掉!你以为你拍了10分钟,都能用?做梦!能用上两三分钟精华就不错了。别怕把片段剪得太短,现在大家看视频节奏都快。一个画面,几秒钟足矣,除非你有特别想表达的。那些“嗯…呃…然后…”之类的口水话,毫不留情地咔嚓掉!下手要狠!
4.音乐!注入灵魂!
一个视频有没有气氛,BGM占了起码一半功劳!剪映里有海量音乐库,大部分都有版权,可以直接用。选音乐得跟你的视频内容搭:温馨的日常用舒缓的,出门探险用激昂的,搞笑片段用欢快的。注意!音乐声音别盖过你说话的声音!BGM是背景,不是主角。调低音量,让人声突显出来。
5.加点儿料:字幕、贴纸、特效!
视频里说的话,加个字幕,观众在嘈杂环境或者不方便开声音时也能看懂。剪映自动识别字幕功能挺好用的,识别完再自己校对修改一下,事半功倍。偶尔加个搞笑的贴纸,或者强调某个重点时加个小特效(比如放大、晃动一下),能增加趣味性。但记住,适可而止,别整得跟城乡结合部理发店招牌似的,花里胡哨啥都有。
6.转场!画面衔接的魔法!
一个片段到下一个片段怎么过渡?最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切。但有时候,加个转场效果会更顺滑或者更有趣。剪映里各种转场效果多得很。刚开始练手,用最简单的“叠化”(画面慢慢淡入淡出)或者方向性强的推拉效果就行。那种闪来闪去的、花里胡哨的3D转场,新手尽量少用,容易显得廉价。
7.调色!让画面更耐看!
简单的调色,不是让你成为调色大师,而是让画面看着更舒服。比如整体偏暗,就提亮一点;颜色有点灰蒙蒙,就提高点饱和度;画面有点冷,就调暖一点点。剪映里有滤镜和基础调整功能,点点滑块儿试试看,找个你喜欢的风格。别用那些夸张的滤镜,容易失真。
8.导出!分享给世界!
剪完了,别忘了导出!导出的时候,分辨率选1080P或者4K(如果你的手机支持也拍了4K)。帧率一般选30fps就够了,拍的时候是啥帧率,导出也尽量保持一致。选个质量高一点的,别为了省空间把画质压得惨不忍睹。然后,就可以分享出去啦!
最后,一些碎碎念和我的个人经验:
别指望第一个视频就火!没人能做到。第一个视频,能顺利从拍到剪到导出来,你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看别人的vlog,多学学人家是怎么拍的,怎么剪的。不是让你模仿得一模一样,而是学习人家的思路、节奏、画面组织方式。
别怕露脸,也别怕说话尴尬。刚开始都这样,练得多了就好了。实在不想露脸,拍拍你手里的活儿,拍拍眼前的风景,配上你的声音讲解,也完全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记录真实!观众喜欢看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你。别端着,别演,放松点儿。
剪辑是个体力活儿,也是个脑力活儿。有时候一个地方改来改去,能把你折腾崩溃。这时候别硬扛,停下来歇会儿,第二天再看,可能就有新想法了。
再强调一次,BGM选对真的太加分了!多花点儿时间找找合适的音乐。
总之,《vlog拍摄剪辑》这玩意儿,就像学游泳,光看教程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所以,别犹豫了,拿起你的手机,从今天就开始拍!拍完了就剪!第一条可能很粗糙,第二条会好一点点,第三条、第十条、第一百条…… 你会肉眼可见地进步。
试试看?等你把第一个视频捣鼓出来,那种成就感,会上瘾的!去吧,记录你的生活,用镜头讲你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