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一段光秃秃的视频,就算画面再精彩,没了文字,总觉得少了点啥。有时候,文字是来解释的,比如地名、人名,得让人知道这是哪儿、谁谁谁。有时候,文字是来烘托情绪的,歌词字幕一上,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还有时候,文字就是视频本身的一部分,段子手靠它抖包袱,知识博主靠它划重点。总之,给视频文字叠加 (text overlay),那可是个提神儿、点睛、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步骤。
那具体怎么弄呢?得,咱得从家伙事儿说起。电脑上的视频剪辑软件 (video editing software),那选择可太多了,什么Adobe Premiere Pro啊,Apple Final Cut Pro啊,开源免费但功能贼拉强大的DaVinci Resolve啊,还有相对轻量但够用的剪映专业版啊。手机上就更热闹了,剪映、快影、必剪,都是加文字的好手。

选哪个?看你预算,看你设备,看你有没有耐心学。要是刚入门,手机上的app或者电脑版的剪映就挺好,操作直观,加文字、调样式、做个简单的动画 (animation)都很方便。要是想玩专业点儿的,玩各种特效,字体 (font)控制得特别精细,那PR、FCPX、达芬奇就是你的菜了。
操作流程呢?基本思路都差不多。你得先把视频素材导进去,扔到时间轴 (timeline)上排好。然后呢,找到加文字的功能,通常在一个叫做“字幕”或者“文字”的菜单里。点一下,时间轴上就会多出一个文字轨道,或者直接在视频轨道上面生成一个文字图层。
接着,你就可以在屏幕预览区或者专门的文字编辑框里输入你的文字了。这只是第一步啊!关键的来了:你要选字体 (font)!啊,选字体这事儿,有时候比剪视频本身还花时间。得考虑视频的风格啊,是活泼的?严肃的?复古的?不同的字体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微软雅黑、黑体、宋体固然安全,但用多了也腻啊。网上有那么多好看的免费或者付费字体,什么手写体、创意体、像素体,挑花眼了都。而且还得考虑 readability,就是让人能看清楚,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有时候真的只适合做logo,放视频里大段大段出,会死人的。字体的颜色 (color)、大小 (size)、粗细 (weight)、有没有描边 (stroke)、加不加阴影 (shadow),这些都是细节,但细节决定成败!
文字的内容打好,字体样式也选好了,下一步就是调整它出现的位置和时长了。文字是放在画面的正中间抢眼球?还是安安静静待在左下角做个字幕 (subtitles)?是只出现几秒钟一闪而过?还是贯穿整个片段?这都得根据视频内容和你想传达的信息来定。在时间轴上,你可以拖动那个文字图层来控制它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有时候为了让文字配合画面里的某个动作或者说话的节奏,你得把文字图层剪得碎碎的,这个出现完了那个马上接上,那叫一个精细活儿。
只放一个静止的文字有时候也挺无聊的,对吧?这时候就得加点儿动画 (animation)了。最简单的动画就是淡入淡出,让文字缓缓出现或者消失,比较柔和。稍微复杂点儿的,可以让文字从屏幕外面飞进来,或者像打字机一样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这些效果,大多数剪辑软件都预设了一些模板,直接套用就行。要是想玩得更高级,做出那种文字跟着画面里的人物或者物体一起移动的效果,那就得用到关键帧 (keyframe)了。
学关键帧那会儿,我头都大了。得在时间轴上设几个点,告诉软件文字在第一个点的时候在哪里、多大、啥颜色,在第二个点的时候又在哪里、多大、啥颜色,然后软件会智能地把中间的变化过程给你补齐。用关键帧,文字可以实现各种魔幻般的移动、缩放、旋转、透明度变化。比如你想让文字先小小的藏在角落,然后突然放大冲到屏幕中间,再慢慢缩小消失,这都得靠关键帧来控制。虽然上手有点门槛,但掌握了它,文字的自由度就高太多了,画面表现力也蹭蹭往上涨。
除了直接往视频上叠加文字,还有专门做字幕 (subtitles)的。如果你是给访谈、课程或者带对话的视频加文字,那一般是做成字幕文件,比如srt格式的。这种字幕不会“烧”在视频画面里,播放器可以控制显示或隐藏,也能切换语言。做这种字幕更侧重的是时间轴 (timeline)的精准对位,一句话啥时候开始、啥时候结束,得跟音频对得严严实实。很多软件都有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的功能,但机器总会出错,尤其是遇到方言、口音或者专业术语,所以机器生成完了,还得人工一句一句校对时间点和文字内容,这工作量,嘿,谁干谁知道。但现在也有些在线工具或者软件插件,能大大提高效率,比如讯飞听见啊之类的。
回到给视频加文字本身,除了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思考。你加这文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信息传达?是为了视觉美观?是为了引导观众情绪?这些想清楚了,你才知道用什么字体、什么颜色、放在哪里、动不动。别为了加文字而加文字,一股脑儿把想说的全堆上去,字又小又密,颜色还跟背景融为一体,那不是帮视频,那是毁视频。文字和画面是搭档,得互相配合,互相成就。文字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弱到看不见。
排版也很重要啊!一行字是长点好还是短点好?是居中对齐、左对齐还是右对齐?如果是多行文字,行距多少合适?这些都影响文字的可读性 (readability)和美观度。有时候文字底下加个半透明的背景条或者阴影,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文字在复杂背景下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些都是经验,多看别人的视频怎么加文字,多自己尝试,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而且,给视频加文字这事儿,有时候还挺考验耐心和细心的。尤其是你想做那种文字跟踪 (text tracking)效果,让文字牢牢地“吸”在画面里某个移动的物体上。这就需要用到运动跟踪功能,软件自动分析物体运动轨迹,然后把文字的位置和旋转、缩放都链接过去。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软件帮你算一堆关键帧 (keyframe)。但如果画面复杂,物体容易被遮挡,那跟踪就容易失败,得手动调整半天,有时候能调到人发疯。
总而言之,给视频加文字,从最简单的打字、选字号、定位置,到复杂的字体动画、关键帧控制、运动跟踪,甚至批量生成字幕文件,玩法太多了。工具也一大堆,从手机app到专业软件,丰俭由人。这活儿,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说“就该这么弄”。它更多的是一个创意 (creativity)和执行 (execution)结合的过程。得有想法,知道文字在视频里想干啥;还得有耐心,去调整那些字体、颜色、位置、动画,让它们真正为你的视频服务。多练多看多琢磨,你也能把文字玩得溜溜的,让你的视频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别怕折腾,每一次的尝试,哪怕是失败的,都是经验。慢慢来,你的“文字魔法”会越来越强的。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