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转方向”啊,听着简单,不就是把竖着的变横着,或者横着的变竖着?但真正上手去搞,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玩vlog、拍点生活片段,或者为了工作不得不捣鼓视频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门学问,里头弯弯绕绕可不少。别以为就是点个按钮那么容易,真不是。有时候,你辛辛苦苦拍的东西,就因为方向不对,看着别扭,整个感觉就全垮了。
想想看,你兴冲冲地用手机拍了段风景,结果手一抖,或者本来就习惯竖屏刷短视频,拍出来的画面是竖着的。你想发到朋友圈,或者想在电脑上看,甚至想剪到你的横屏大片里,嘿,问题来了,它杵在那里,窄窄一条,两边黑边,看着多浪费空间?或者反过来,你用相机规规矩矩拍了段横屏采访,结果想发到抖音快手,人家主流就是竖屏,你不转,画面小得可怜,字都看不清。这不就是逼着你学怎么“旋转”吗?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通过剪辑软件来调整视频的显示方向。听着挺专业,什么“旋转视频”、“更改画面比例”,但别被这些词唬住。本质上,我们是在告诉电脑或者手机里的那个软件:“喂,哥们儿,你把这个画面给我拧一下,九十度,或者一百八十度,都行!”
常用的工具太多了,手机上的一大堆,电脑上的更是琳琅满目。手机上,那些内置的相册编辑功能,很多都自带简单的旋转功能。比如iPhone自带的“照片”应用,点开视频,编辑,里面就有个裁剪/旋转工具,你点几下那个方块箭头,它就乖乖地转了。安卓手机也大同小异。这适合那种简单粗暴、一步到位的需求,比如你只是想把横屏误拍成竖屏的视频纠正过来,或者反之。这种方式通常是无损旋转,它只是改变了视频文件的元数据,告诉播放器应该以哪个方向播放,而不是重新编码整个视频,所以速度快,画质也不会损失(理论上是这样,但有些老旧的播放器可能不支持这种元数据旋转,还是会按原始方向播放,这就有点看运气了)。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转方向不只是为了播放方便,更是为了剪辑。这时候就得上专业的或者半专业的剪辑软件了。手机上的,像剪映、快影、CapCut(海外版剪映)这些,电脑上的,Premiere Pro(简称Pr)、Final Cut Pro(FCP,苹果专属)、DaVinci Resolve(达芬奇)、甚至爱剪辑、会声会影等等。
在这些软件里,“旋转”通常是一个视频特效或者基本变换的功能。找到你的视频素材,把它拖到时间线上。选中它。然后,去属性面板或者特效控制面板里找“旋转”或者“Rotation”的选项。你会看到一个数值,通常是以“度”为单位。想顺时针转90度?输入90。逆时针?输入-90或者270。想上下颠倒?输入180。点一下,或者拉动那个滑块,画面就跟着转了。
这听起来也很简单,是吧?问题是,当你转了方向之后,原本填充整个屏幕的画面,现在边缘可能会出现黑边。比如你把一个标准的16:9横屏视频旋转90度,它就变成了9:16的竖屏画面,但屏幕本身可能是16:9的,或者9:16的。如果屏幕是16:9的,那么旋转后的9:16画面两边就会有宽宽的黑条。如果屏幕是9:16的(比如你在手机上看),那画面是填满了,但如果你本来是在剪横屏视频,现在时间线画布是16:9,你把9:16的素材放进去,两边还是黑的。
所以,“转方向”往往不是孤立的操作,它后面跟着一系列的“善后工作”。最常见的善后就是缩放(Scale)或者裁剪(Crop)。
如果你只是想把竖屏素材放到横屏时间线上,让它不那么突兀,你可以缩放它,让它变大,直到填满宽度或者高度。但请注意,如果你只是简单放大,画面可能会超出边界,你得调整位置(Position)来选择你想显示的部分。这叫做“放大填充”,虽然画面是满的,但代价是损失了一部分原始画面的上下部分。反过来,如果你把横屏素材放到竖屏时间线上,旋转90度后,画面会很窄,两边黑。你可以放大填充,但这样会损失左右大部分画面。
另一种方法是裁剪。直接把黑边裁掉,或者把画面多余的部分裁掉。比如你把横屏转竖屏,画面太宽了,你可以裁剪掉左右两边,只留下中间你想要的主体。这同样意味着你丢掉了一部分画面信息。
更高级一点的操作,是为了避免损失画面,会在黑边部分做点文章。比如模糊背景。把原始视频复制一层,放在下一轨道,然后把下一层视频放大(但不要旋转,或者旋转180度),然后给它加上一个高斯模糊(Gaussian Blur)特效。这样,旋转后的主体视频放在上面,下面的模糊背景层就填满了黑边,看着会舒服很多,不那么生硬。这在竖屏转横屏时尤为常见。或者,你可以在黑边部分添加图片、纯色背景,甚至放一些文字信息或者动态图形。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创意和最终需求。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转方向”,牵扯出来的操作可不少。这不是动动鼠标点点按钮那么机械。它关乎到你想要表达什么,画面比例怎么协调,视觉效果怎么呈现。
有时候,你不是直接转90度或180度,而是需要微调一个角度。比如航拍画面,地平线歪了,需要轻轻倾斜几度来把它摆正。这个功能在剪辑软件里通常也在“旋转”或者“变换”里面,你可以输入具体的角度数值,甚至通过鼠标直接拖动来调整。这需要一点点眼力和耐心,一点点地调,直到画面看起来舒适、水平。
我还遇到过更“野”的情况,就是把一个视频素材里的某个特定物体旋转,而不是整个画面。这就要用到更高级的功能,比如蒙版(Mask)或者抠像(Keying),把需要旋转的物体孤立出来,再对它单独做旋转变换。这就像你在图片里只旋转一个人,背景不动一样。这操作就更复杂了,需要对软件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如果物体在画面里是运动的,还得配合跟踪(Tracking)功能,让旋转效果跟随物体的运动。想想都觉得头大,但真要遇到这种需求,也只能硬着头皮学。
所以说,剪辑视频的“转方向”,真不是个小事儿。它背后是各种技术选项、设计考量和画面取舍。是从最简单的元数据修改,到复杂的特效叠加、多轨道处理。选择哪种方法,完全取决于你的原始素材是什么样,你最终想在哪里播放,以及你对画面效果的要求有多高。
对于新手来说,别怕,先从最简单的旋转功能开始,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遇到黑边问题,试试缩放填充,看看效果能不能接受。再进一步,可以尝试裁剪。如果你对画面质量有更高的追求,再慢慢去学模糊背景或者添加其他元素来填充黑边。这都是一步步来的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提前规划。如果可能,尽量在拍摄的时候就确定好你是要横屏还是竖屏,并稳稳地拿好你的设备。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后期“转方向”带来的麻烦和画面损失。毕竟,后期再怎么折腾,都不如前期拍得规范来得省心、来得保真。
当然,总有意外情况,总有必须后期调整的时候。那时候,别灰心,打开你的剪辑软件,找到那个“旋转”按钮,然后根据需要,配合“缩放”、“裁剪”甚至更复杂的工具,一点点地去调整、去尝试。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每一次成功地把一个“歪七扭八”的视频调整得赏心悦目,那种成就感,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下次再碰到视频方向不对的问题,别只是挠头。想想我说的这些,知道手头有哪些工具,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记住,剪辑这玩意儿,很多时候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只有最适合你当前需求的方法。多练练,多试试,慢慢你就熟了,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方向问题”了。这就像学开车,刚开始手忙脚乱,方向盘都不知道怎么打,熟了之后,拐弯掉头,那都不是事儿。视频剪辑的“转方向”,也一样。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别怕折腾,去吧!让你的视频,方向正、画面稳!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