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嘛,最直接,也是最有温度的法子,肯定是真人配音。你自己上,或者找朋友帮忙,再不然花钱请专业的。真人声音带着情绪,有语气,能顿挫,听着舒服,能拉近跟观众的距离。可话说回来,这门槛可不低。不是人人都有副好嗓子,有个安静的录音环境,还得学点录音后期,降噪、调音啥的。而且,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念下来可能没多久,但前前后后折腾录音、剪辑对轨,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耗时得多。像我这种,一开口就容易紧张,或者住的地方隔音差,外面车来车往的,根本没法好好录。所以,自己配音这事儿,很多时候想想就算了,真要操作起来,各种麻烦能劝退一大半人。
那不自己念,文字怎么才能出声呢?这时候,科技的力量就来了。现在不少剪辑软件,或者独立的应用、在线平台,都集成了文字转语音的功能,或者叫语音合成。这听着挺玄乎,其实就是让机器来“念”你的字儿。

刚开始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好多年前了,那机器音叫一个惨!像机器人卡带一样,没情感,没语调,平得像一条直线。听着头皮发麻,赶紧关掉。那感觉,就像看一本好书,结果找了个完全没感情的人棒读给你听,分分钟出戏。当时觉得这技术,离实用还远着呢。
可这几年,发展真是快得有点吓人。各种AI配音平台冒出来,一个比一个说自己像真人。我也好奇,试了几个。嘿,你别说,真有那么点意思了!不再是完全没感情的“芝麻开门,我是机器人X号”那种调调了。有些高级点的平台,提供的音色选择多得让人挑花眼,有成熟男声,温柔女声,活泼童声,甚至还能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情绪的。你可以选个听起来像新闻联播主播的,一本正经;也可以选个像抖音博主的,带点俏皮。甚至有些还能微调语速、语调、停顿。
这可真是给视频剪辑省了大麻烦。比如我写了个讲解某个历史事件的文稿,以前可能得找朋友帮忙念,或者自己硬着头皮上。现在,把几千字往语音合成框里一丢,选个沉稳的男声,叮!一段像模像样的讲解音频就出来了。这效率提升,简直不是一点半点。以前剪一天视频,现在可能半天就搞定基础框架,剩下的时间可以花在画面打磨上。
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不复杂。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你得先把要读出来的文字整理好,一份干净的文稿是基础。然后,打开你选好的文字转语音工具。这可以是剪辑软件自带的功能(比如剪映、达芬奇里就有一些,虽然自带的可能没那么惊艳),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桌面软件,或者一个在线网站/App(现在这种特别多)。
把文稿复制粘贴进去,或者直接导入文本文件。接下来是关键一步:选择你想要的音色。这就像挑演员,得选个适合你视频主题和风格的。科普类的可能需要字正腔圆,搞笑类的可以选点特别的声线。有些平台会提供试听,一段一段听过去,找那个最顺耳、最搭调的。高级点的还能让你加多音字处理、调整语气啥的,比如“你好呀~”能读出那个波浪号的感觉(夸张了点,但意思就是能模拟点语气变化)。
选好声音,点生成,稍等片刻,一段音频文件就出来了。通常是MP3或者WAV格式。然后,打开你的剪辑软件,把这段音频导入进去,拖到时间轴上。接下来就是体力活儿了:把这段生成的语音,跟你的视频画面、背景音乐、字幕(如果你还需要字幕的话)对齐。这就需要你仔细听音频,看画面,调整音频条的位置、长度,必要时切开重新排列,让声音、画面、文字同步。这步没做好,就算AI配音再逼真,视频看起来也会很别扭。
这里头有个小坑不得不提。不是所有文字语音合成的效果都好。特别是一些绕口的词、专业术语、人名地名,AI可能念得磕磕巴巴,或者根本不对。有时候标点符号也会影响它的停顿和语气,得人工调整文稿,比如把逗号改成句号,或者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手动加些特殊符号让AI识别(有些平台支持)。另外,尽管音色选择多了,但听起来还是跟真人有区别,特别是情感表达上。那种微妙的喜怒哀乐、讽刺调侃、欲言又止,AI目前还学不来,或者说学得像,但没内味儿。所以,如果你的视频非常依赖情感的传达,比如人物访谈、情感故事,那真人配音依然是首选,AI只能做辅助或者替代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段落。
但话说回来,对于大量以信息传达为主的视频,比如操作教程、新闻播报、知识科普、产品介绍,AI配音简直是救星。它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制作门槛和时间成本。尤其对我这种个人创作者来说,不用花大价钱请配音,也不用自己出声尴尬,写好文案,AI配音一键生成,导入剪辑软件,对对轨,做点后期处理(比如压低背景音乐,让AI配音的声音更突出),一个带解说的视频就活过来了。
这感觉就像以前洗衣服全靠手搓,累死累活,现在有了洗衣机,虽然洗出来的可能不如手洗那么“精致”,但效率上天上地下。AI配音就是视频制作里的“洗衣机”,它可能没法替代“干洗店”(专业的真人配音),但解决了日常大量的“洗衣服”需求。
所以,你问我“剪辑视频怎么把文字读出来”?我的经验就是:如果你能自己来,而且需要强烈的情感表达,或者对声音有极致要求,那就真人配音,花点时间,找个好环境。如果追求效率提升,不想自己出镜出声,或者内容对声音的情感要求没那么高,那大力出奇迹,拥抱AI配音吧。去试试那些网上口碑不错的语音合成平台,花点时间挑个好音色,然后把生成的音频导入你的剪辑软件,耐心做对轨和后期处理。你会发现,原来做个带解说的视频,可以不用那么折腾。
当然,AI配音也一直在进步。说不定过几年,技术更成熟了,能模拟出更逼真、更有感情的声音,甚至能根据文案自动理解情绪。那时候,真人配音会不会被彻底取代呢?我觉得大概率不会。机器再像人,也还是机器,它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能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但作为工具,它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用。这就像摄影技术再发展,也替代不了画家用笔触传达的情感。
所以,别怕尝试新鲜事物。想让你的视频文字开口说话?从最简单的开始,找个好用的AI配音工具,把你的文案输进去,听听看。也许你会像我一样,从最初的嫌弃,变成现在的“真香”。这玩意儿,用好了,真能给你的视频创作,插上翅膀。对了,用的时候注意看看平台的版权说明啊,别随随便便用别人的声音库去做商业用途惹麻烦。细节也很重要嘛。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