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素材啊,往往是你一股脑儿拍下来的,可能是旅途中晃晃悠悠的风景,也可能是某个活动里东一句西一句的对话,又或者是家里猫咪睡觉打呼的憨态。刚把卡导进电脑时,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文件夹,是不是瞬间就有点儿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这是常态,别慌。
首先,你得有个趁手的家伙事儿,就是剪辑软件。这年头选择太多了,从手机上的剪映、必剪,到电脑上的剪映专业版、达芬奇、Premiere Pro (Pr)、Final Cut Pro (FCP),再到更专业的Avid。入门的话,手机上的或者电脑版剪映就很够用了,操作直观,功能也全。想玩儿得更专业,或者你的电脑配置还行,Pr、FCP、达芬奇都是不错的选择。选哪个?看你预算,看你的电脑系统(FCP是苹果专属),看你的学习曲线偏好。别想一步到位非得上最复杂的,能把事儿干成就行。

好了,软件装好了,素材也导进去了。第一步,我管它叫“倒垃圾”,就是把那些绝对用不上的、废到家的片段,眼皮都不眨一下地删掉。手抖的、失焦的、拍到裤兜的、声音完全炸裂的……统统再见。别心疼,留着占地方,后面看了更烦。
接下来,是搭框架,也就是粗剪。把那些你觉得还行、未来可能用到的片段,大致按照你心里想的那个故事线,或者你想呈现的逻辑顺序,一个一个地拖到时间线上。这时候不用追求完美,长一点没关系,大概的顺序对就行。这个过程有点像搭积木,先确定大的结构。比如你想讲今天的午餐体验,那肯定是先放怎么去餐厅的,再放拍的菜品特写,最后放吃完的感受。如果你的素材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的故事,那就找那些你觉得最精彩、最能抓住人的点,先把它们放上去,再想办法把前后连接起来。
粗剪完了,时间线上就有了你初步挑选的一堆片段。看着是不是还是有点长?节奏不对?这时候就进入精剪了。这是最考验耐心和感觉的部分。你需要精确到每一帧去调整片段的开始和结束点。这句话说得太长了?剪掉后面半句。这个镜头晃得太厉害,只留最稳那两秒。前一个画面和后一个画面接起来有点突兀?考虑加个转场。转场这玩意儿,能不用尽量不用,或者用最简单的交叉溶解或者切入切出。花里胡哨的转场一开始觉得酷炫,看多了就觉得low。自然的切换才是王道,除非你有特别的表现目的。
精剪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找节奏。一个好的视频,节奏感特别重要。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有些人讲话慢,镜头就得短一点,剪得快一些;拍到特别美的景色,可以适当放慢节奏,让观众有时间欣赏。这没有标准答案,全靠你的感觉和反复观看。多看几遍你正在剪的视频,关掉声音看一遍,开着声音再看一遍,感觉对不对?有没有哪个地方觉得拖沓?哪个地方太跳跃?
框架搭好,节奏找对,视频内容基本定型了。现在可以开始“加料”了。
配乐!这是视频的灵魂伴侣。合适的音乐能瞬间提升视频的氛围感。欢快的音乐配开心的场景,舒缓的音乐配感动的瞬间,悬疑的音乐配紧张的情节。找音乐有讲究,得注意版权问题,很多平台都有自己的无版权音乐库,或者可以去一些专门的无版权音乐网站找。别随便从网易云或者QQ音乐里扒拉一段就用,小心被告。音乐的音量也很关键,别盖过人声,也别小得听不见。通常背景音乐的音量要比人声低不少。
字幕也很重要,特别是如果视频里有人声或者有你需要特别强调的信息。自动识别字幕很方便,但校对是必须的,那错误率有时候能让你哭笑不得。字幕的字体、大小、颜色、位置,都要考虑可读性,别整得花里胡哨看不清。
效果和文字,能不用太多就别用。特别是刚学剪辑的时候,总想把自己会的所有效果都堆上去,恨不得一个视频里出现十几种字体、各种飞入飞出、五颜六色的光效。克制!less is more。一个好的视频,往往是用最朴素的剪辑手法,讲了一个好故事或者呈现了有趣的内容。
调色也是个大学问,但入门也不难。简单来说,就是调整视频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温等等,让画面看起来更舒服、更有质感,或者营造特定的情绪。比如暖色调显得温馨,冷色调可能显得忧郁或科技感。如果你的素材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拍的,调色也能帮助你统一画面的风格。很多软件都有预设滤镜,可以一键套用,但最好还是自己学着微调,效果更佳。
最后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巨重要的——音频处理。背景噪音大不大?人声是不是忽大忽小?配乐和人声的音量平衡吗?很多观众对画面的容忍度很高,但声音不好绝对是致命伤。学着降噪,调整各个音轨的音量,加个音量平衡的效果,都能让你的视频听起来专业很多。
所有这些都做完,反复检查确认没问题后,就到了导出环节了。选择合适的分辨率(1080p够绝大多数情况了,4K文件太大),帧率(拍的时候是多少就导出多少,一般24fps或30fps),以及编码格式(H.264或H.265是常用的)。文件大小和画质是个权衡,根据你的发布平台要求来定。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取决于你的电脑配置和视频长度。
剪辑,说到底,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它更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你手里拿着一堆凌乱的颜料,通过剪辑这个画笔,去画出一幅你想要呈现的画面。这个过程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审美和对内容的理解。别怕失败,第一个视频可能剪得像浆糊,第二个会好一点点,慢慢来,你会找到自己的感觉和风格。每一次剪辑都是一次学习,一次和自己素材较劲、最终和解并成就作品的旅程。所以,那些录好的视频躺在那里?别让它们睡大觉了,剪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