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剪辑了好久的视频,在电脑上看的时候,那叫一个清晰流畅!结果一导出来,放到其他设备上一看,哎呦喂,这马赛克糊一脸,简直想把显示器砸了!
别慌!今天我就来手把手教你,几招简单又实用的方法,让你的视频画质Duang~的一下,提升好几个档次!

一、了解你的原始素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要提升视频画质,第一步,你得先摸清楚你手里这堆素材的底细。
分辨率:简单来说,就是视频的清晰度,比如1920×1080(也就是常说的1080p)、3840×2160(4K)等等。分辨率越高,画面就越清晰。检查你的素材,看看它们的原始分辨率是多少。
帧率:帧率决定了视频的流畅度,通常用fps(每秒帧数)来表示。常见的帧率有24fps、30fps、60fps等。帧率越高,画面就越流畅,看起来也更舒服。
码率:码率是指视频数据传输时的速度,单位是Mbps(兆比特每秒)。码率越高,视频质量就越好,文件也越大。
用什么看?把你的视频素材放到电脑里,鼠标右键点击,选择“属性”,然后在“详细信息”里,就能看到这些参数啦!
二、剪辑软件里的“小心机”(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同的剪辑软件,调整画质的方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核心原理都是一样的。咱们以一款比较常用的软件为例,跟大家讲讲里面的门道。
1.项目设置要到位:
新建项目的时候,千万别偷懒!仔细看看项目设置,把分辨率、帧率都设置成和你的原始素材一样,或者略高一点。千万别把1080p的素材,放在720p的项目里剪,那只会越剪越糊!
如果你的素材是变帧率的,比如有些手机拍摄的视频,帧率会不稳定。这时候,最好把它转换成固定帧率,再导入到剪辑软件里。不然,可能会出现卡顿或者画面撕裂的情况。
2.颜色校正和调色:
颜色校正:顾名思义,就是把视频的颜色调整到正确的状态。比如,调整曝光、对比度、白平衡等等。这就像给视频化了个淡妆,让它看起来更自然、更舒服。
调色:调色就更高级一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视频添加一些风格化的颜色。比如,可以调成电影胶片风,或者复古怀旧风等等。这就像给视频换了个滤镜,让它更有特色。
这些功能在剪辑软件里一般都有,可以多试试不同的参数,找到最适合你的视频风格。
3.锐化和降噪:
锐化:如果你的视频看起来有点模糊,可以适当锐化一下,让画面更清晰。但是,注意不要过度锐化,否则会显得很假。
降噪:有些视频素材,可能会有一些噪点,看起来就像是画面上有很多小颗粒。这时候,可以用降噪功能来消除这些噪点。但是,过度降噪也会让画面变得模糊,所以要适度。
三、导出设置是关键(临门一脚,至关重要)
剪辑完成之后,导出设置就成了最后一道关卡。设置得好,就能让你的视频画质更上一层楼;设置得不好,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1.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
常见的编码格式有H.264、H.265等等。H.264兼容性比较好,大部分设备都支持;H.265压缩率更高,可以在保证画质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
如果你的视频要在各种平台上传,建议选择H.264。如果对文件大小有要求,可以选择H.265。
2.码率要给够:
码率越高,视频质量就越好。一般来说,1080p的视频,码率建议在8-12Mbps;4K的视频,码率建议在30-50Mbps。
当然,码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你的素材本身质量不高,即使你设置再高的码率,也无法提升画质。
3.帧率要匹配:
导出时的帧率,最好和你的项目设置一样。如果你的素材是30fps的,就不要导出成60fps的,不然可能会出现画面加速的情况。
四、一些小技巧(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光线很重要:拍摄的时候,尽量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光线不足,会导致画面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稳定器是神器:如果你经常手持拍摄,建议买一个稳定器。稳定的画面,看起来会更舒服。
多学习、多实践:剪辑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多看看别人的教程,多动手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总结一下:
想要提升视频剪辑画质,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和技巧,多加练习,你也能剪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视频!
记住,视频剪辑就像做菜,食材(原始素材)很重要,厨艺(剪辑技巧)也很重要,火候(导出设置)更是不能马虎。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所以,别再抱怨你的视频画质差啦!赶紧行动起来,让你的视频焕发新生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