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为啥要死磕这300部电影的录音剪辑?简单粗暴地说,想成为电影声音界的扛把子,光靠耳朵听流行歌曲可不行!得磨耳朵,得见识各种声音的可能性,得知道大师们都是怎么“玩”声音的!
就好像你想成为顶尖厨师,光看美食节目是远远不够的,得把米其林三星餐厅的菜谱翻烂了,还要亲自下厨,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为啥是300部?不多不少,刚刚好!
别嫌多!想想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数都数不过来。300部,只是个入门级的数字。它足够让你见识到不同类型电影的声音风格,从科幻大片的震撼轰鸣,到文艺小品的细腻低语,应有尽有。
而且,300部也是一个合理的学习量。不会让你望而却步,也不会让你觉得太轻松。想象一下,每天啃一部,一年下来,你就已经完成了声音剪辑的“扫盲”工作,战斗力直接提升几个level!
这300部电影,应该怎么选?
别慌,我来给你支几招:
类型要丰富:别只盯着动作片,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 各种类型的都要涉猎,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电影对声音的需求。
年代要跨越:经典老片不能落下,新锐佳作也要跟上。了解声音技术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趋势。
大师要膜拜:关注那些拿过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最佳混音奖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个人喜好要兼顾:选一些你特别喜欢的电影,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奥妙。
啃这300部电影,应该怎么啃?
光看不行!光听也不够!咱们要“立体式”学习:
1.纯欣赏模式:先完整地看一遍电影,享受剧情,感受声音带来的氛围和情绪。
2.专注声音模式:第二遍看的时候,注意力放在声音上。注意背景音效、对白、配乐… 它们是如何配合画面,营造出特定效果的?
3.拆解分析模式:找一些专业的影评或者幕后花絮,了解电影的录音剪辑思路和技术细节。
4.实践操作模式:找一些素材,尝试模仿电影中的声音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举个“栗子”!
就拿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来说,这部电影的声音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
刀剑交锋的声音:清脆、有力,充满金属质感,让人瞬间感受到杀气的逼近。
脚步声:细微的脚步声,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
背景音乐:昆汀喜欢用各种风格的音乐来搭配不同的场景,让电影的节奏感更加强烈。
你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这些声音是如何被设计、录制、剪辑和混音的?它们对电影的叙事起到了什么作用?
工具也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玩转电影录音剪辑,一些趁手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监听耳机/音箱:好的监听设备能让你听到声音的细节,更好地判断声音的质量。
录音设备:如果你想自己录制一些音效,麦克风、录音笔是必备的。
剪辑软件:Pro Tools、Logic Pro X、Audition…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剪辑软件,好好研究它的功能。
坚持!坚持!再坚持!
学习电影录音剪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
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声音效果!
记住,你的耳朵就是你最好的老师!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之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赶紧去找你的300部电影,开始你的声音之旅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