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后期剪辑想飞起?先看看你的“小马扎”够不够硬!
哈喽各位,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爱分享、爱瞎叨叨的剪辑小能手! 话说,这年头,谁还没个“导演梦”呢?拿起手机拍拍拍,剪辑软件咔咔咔,感觉自己就是下一个斯皮尔伯格!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咳咳,有点骨感。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剪辑软件卡成PPT,鼠标都要点烂了!
渲染导出慢到怀疑人生,泡杯咖啡回来还没好!
素材一多就掉链子,剪辑思路直接被卡没影儿!
别慌,这都不是你技术不行,八成是你的“小马扎”——也就是你的电脑配置,没跟上节奏!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想让你的剪辑操作像坐火箭一样嗖嗖嗖,你需要准备哪些“硬家伙”!
一、CPU:剪辑的“大脑”,必须够聪明!
CPU,中央处理器,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的“大脑”,负责各种运算处理。 剪辑软件对CPU的要求可不低,尤其是在处理视频特效、多图层合成的时候,CPU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你的效率。
入门级选手:如果你只是剪一些简单的vlog、旅游记录,或者做一些短视频,那么一颗中端的CPU基本够用。比如英特尔的i5系列,或者AMD的锐龙5系列,都是不错的选择。
进阶级玩家: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剪辑,比如制作电影预告片、广告片,或者需要处理大量的4K素材,那你就得考虑更高级别的CPU了。英特尔的i7、i9系列,或者AMD的锐龙7、锐龙9系列,绝对让你体验飞一般的感觉!
土豪级大佬:如果你是专业级的剪辑师,或者需要进行8K、12K等超高清视频的制作,那就直接上服务器级别的CPU吧! 预算充足的话,可以考虑英特尔的至强系列,或者AMD的霄龙系列。 这玩意儿,性能杠杠的,就是价格…也杠杠的!
温馨提示:CPU的核心数和线程数也很重要哦!核心数越多,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线程数越多,每个核心的处理能力就越强。 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核心数和线程数都比较高的CPU。
二、内存(RAM):剪辑的“舞台”,必须够宽敞!
内存,也就是RAM,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的“舞台”。 CPU处理数据的时候,需要先把数据放到内存里,然后再进行运算。 如果内存不够大,CPU就得不停地从硬盘里读取数据,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8GB内存:这是剪辑的及格线。 如果你只是剪一些简单的视频,或者使用比较老的剪辑软件,8GB内存勉强够用。 但是,如果你想体验流畅的剪辑过程,还是建议你往上升级。
16GB内存:这是剪辑的起飞线。 16GB内存可以满足大部分剪辑需求,无论是4K视频,还是多图层合成,都能轻松应对。 强烈建议大家至少选择16GB内存!
32GB及以上内存:这是剪辑的自由线。 如果你需要处理大量的素材、复杂的特效,或者进行高分辨率视频的制作,32GB甚至64GB内存,才能让你彻底摆脱卡顿的困扰,尽情发挥你的创意!
温馨提示:内存的频率也很重要哦!频率越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就越快。 在选择内存的时候,尽量选择频率较高的内存条。 另外,最好选择双通道或者四通道的内存组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内存的性能。
三、显卡(GPU):剪辑的“加速器”,必须够给力!
显卡,也就是GPU,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的“加速器”。 现在的剪辑软件,很多特效和滤镜都支持GPU加速。 如果你的显卡够给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剪辑的效率。
入门级显卡:如果你只是剪一些简单的视频,或者对特效要求不高,那么一颗入门级的显卡基本够用。比如英伟达的GeForce GTX 1650,或者AMD的Radeon RX 5500,都是不错的选择。
专业级显卡:如果你需要处理大量的特效、复杂的动画,或者进行高分辨率视频的制作,那就得考虑专业级的显卡了。 英伟达的Quadro系列,或者AMD的Radeon Pro系列,都是专业的选择。
游戏级显卡:其实,对于大多数剪辑爱好者来说,游戏级的显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英伟达的GeForce RTX 3060、3070、3080系列,或者AMD的Radeon RX 6700、6800、6900系列,都可以提供强大的性能,而且性价比也比较高。
温馨提示:显存的大小也很重要哦!显存越大,可以处理的纹理和特效就越多。 在选择显卡的时候,尽量选择显存较大的显卡。
四、硬盘:剪辑的“仓库”,必须够快够大!
硬盘,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的“仓库”。 所有的素材、项目文件、导出文件,都要存储在硬盘里。 如果硬盘的速度不够快,就会影响素材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导致剪辑过程卡顿。
固态硬盘(SSD):强烈建议大家选择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和素材盘。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比传统机械硬盘快很多,可以大大提高电脑的启动速度和软件的运行速度。
机械硬盘(HDD):可以选择机械硬盘作为备份盘。 机械硬盘的容量比较大,价格也比较便宜,适合存储一些不常用的素材和项目文件。
容量:硬盘的容量也很重要。 建议系统盘至少选择256GB的固态硬盘,素材盘至少选择1TB的固态硬盘。 如果你需要存储大量的素材,可以选择更大容量的硬盘。
温馨提示:固态硬盘的接口也有很多种,比如SATA、M.2、PCIe等。 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最快,M.2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也比较快,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相对较慢。 在选择固态硬盘的时候,尽量选择速度较快的接口。
五、显示器:剪辑的“眼睛”,必须色彩准确!
显示器,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的“眼睛”。 如果显示器的色彩不准确,就会影响你对画面色彩的判断,导致剪辑出来的视频色彩失真。
色彩覆盖:建议选择色彩覆盖率较高的显示器。 比如覆盖100% sRGB色域,或者95% DCI-P3色域的显示器,都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色彩显示。
分辨率:建议选择分辨率较高的显示器。 比如2K、4K分辨率的显示器,可以提供更清晰的画面细节。
尺寸:显示器的尺寸也很重要。 建议选择27英寸以上的显示器,可以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温馨提示:如果你是专业的剪辑师,可以考虑购买专业的色彩校准器,定期对显示器进行色彩校准,以保证色彩的准确性。
最后,一些碎碎念:
硬件配置只是基础,软件的熟练运用、剪辑思路的开拓,才是提升剪辑水平的关键! 别光顾着升级硬件,也要多学习、多实践,才能真正成为剪辑高手!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剪辑的道路上,没有最好的配置,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配置! 祝大家都能剪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