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看到一个画面精美、调色舒服、转场丝滑的片子,结果声音一出来就直接“公开处刑”,我这心里就堵得慌。那感觉就像是,你精心打扮去参加一个高级晚宴,结果一开口,嗓音是破锣,脚上还穿着一双不合脚的拖鞋。太出戏了,真的太出戏了。视频剪辑这活儿,画面是脸面,声音就是筋骨,是魂。很多人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都砸在画面上,对声音却敷衍了事,这简直是本末倒置。今天,咱们就来聊透了pr剪辑音乐调节声音这点事,别再让你辛辛苦苦拍的素材,毁在耳朵这一关。
你是不是也这样?把BGM一拖进时间线,音量拉一拉,完事。人声?嗯,听得见就行。环境音?那是什么,能吃吗?这种操作,出来的片子声音肯定是“一锅粥”,要么人声被音乐死死压住,听不清说啥;要么音乐时有时无,情绪断得莫名其妙;要么就是底噪大得像在刮八级大风,观众的耳朵比你的心还累。

想让你的声音“立”起来,首先得在脑子里有个谱。声音不是一个整体,它是个团队,得分工合作。在Premiere Pro里,最直观、最适合新手入门的神器,就是“基本声音”面板(Essential Sound)。窗口菜单里就能找到它。这玩意儿,简直就是Adobe给咱们这些懒人或者非专业音频师开的一扇窗。
点开它,你会看到四个清晰的标签:对话、音乐、音效、环境。这就是声音的四大家族。你得先给你的音频素材“上户口”。选中人声轨道,点一下“对话”;选中BGM轨道,点一下“音乐”。别小看这一步,这是PR理解你意图的关键。
对话(Dialogue),这是C位,是核心。没人想看一个听不清主角说话的电影,对吧?把人声轨道标记为“对话”后,你会发现一堆预设。什么“播客声音”、“清晰度”,你都可以点着玩玩。但最关键的是“响度”里的“自动匹配”。这功能,简直是救星!它能帮你把不同时期、不同设备录制的人声音量,拉到差不多的水平线上,避免声音忽大忽小。当然,它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会过猛,但作为第一步处理,绝对省心。还有那个“修复”选项,里面的“减少杂色”和“减少混响”,对付空调噪音、房间回音有奇效。但记住,下手要轻!数值拉太高,人声会变得很怪,像机器人,有种“水下感”。
然后是音乐(Music)。音乐是情绪的催化剂。在“基本声音”面板里,把它标记为“音乐”后,最牛的功能来了——闪避(Ducking)。勾选它,然后告诉PR,当“对话”出现时,音乐音量要自动降低多少。这个“闪避量”和“淡化持续时间”你都可以自己调。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主角深情地开始独白,背景音乐非常识趣地、柔和地退到幕后,衬托着,但不抢戏。主角说完,音乐又缓缓升起,把情绪推向高潮。这整个过程,PR自动帮你完成,是不是感觉自己瞬间就专业了?pr剪辑音乐调节声音的魅力,就在这种细节里。
当然,只靠“基本声音”面板,那是“懒人包”,想做得更精细,还得自己上手。这时候,咱们就要请出音频剪辑的灵魂工具——钢笔工具(快捷键P)和关键帧。
时间轴上的每个音频轨道,中间都有一条白线,那就是音量线。用钢笔工具在这条线上点一下,就打上了一个“关键帧”。再在后面点一下,又一个。现在,你拖动第二个关键帧往下,看到了吗?两个点之间形成了一个平滑的音量下降斜坡。这就是最基础的淡入淡出。高手玩音频,整条音轨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关键帧,那是在用关键帧“画”出声音的呼吸和情绪起伏。比如,配合一个快速的画面转场,音乐可以在一瞬间拔高再落下,形成冲击力。在一个抒情的长镜头里,音乐的音量可以做一个极其缓慢、几乎无法察觉的渐强,不知不觉中就把观众的情绪给“偷”走了。这才是真正的声音设计。
还有一个超级实用的快捷键,一定要刻在DNA里:G。选中一段音频,按G,会弹出“音频增益”窗口。你可以直接给这段素材增加或减少分贝。这比你用鼠标去拖那根小白线要精确得多,尤其是在需要统一调整一整段素材的整体音量时,一键搞定。
光会调音量还不够,有时候声音素材本身“体质”不好,就得给它“进补”或者“刮骨疗毒”。这时候,就要用到音频效果了。PR的效果库里,音频效果多得能让你看花眼。别怕,你只需要掌握几个最核心的。
首推参数均衡器(Parametric Equalizer)。别被这名字吓到,你就把它想象成声音的“PS曲线”。它把声音分成不同的频段(低频、中频、高频),你可以像拉曲线一样,增强或减弱某个频段。举个例子,录的人声听起来很“闷”,像隔着一层被子,那就可以适当提升一点高频,让它“亮”起来。如果声音听着太“尖”,有点刺耳,那就稍微衰减一点高频。男声想听起来更有磁性、更厚重?适当增强一点低频。这东西没有固定公式,全靠耳朵收货。戴上你的耳机,一边调,一边听,直到你觉得“嗯,舒服了”。
其次是降噪(DeNoise)。这个效果简单粗暴,就是帮你干掉背景里的稳定噪音,比如电流声、风扇声。直接拖到音频上,在效果控件里调节处理量就行。再次强调,别拉满!降噪和人声清晰度是一对矛盾,降噪太狠,人声细节损失也大。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才是王道。
最后,我想说,所有关于pr剪辑音乐调节声音的技术和工具,最终都服务于一件事:你的耳朵和你的审美。不要迷信任何参数和预设。最好的教程,就是你戴上耳机,反复地听。听你自己的作品,也去拉片,仔细听那些你喜欢的电影、短片,它们的声音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这里的音乐会进来?为什么这里的音效会特别突出?为什么主角的脚步声有时清晰有时模糊?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把pr剪辑音乐调节声音当成一个机械流程时,你的作品才会真正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声音不是技术的堆砌,它是叙事,是情绪,是你和观众之间,最直接的共鸣桥梁。别再让它成为你作品的短板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