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教程: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动态马赛克轻松搞定!

我跟你说,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我剪辑生涯里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也是每个视频创作者迟早要面对的“甜蜜的烦恼”。有时候是为了保护素人隐私,比如街采时某个路人甲不想露脸;有时候是为了规避版权风险,画面里闪过一张海报上的人脸;当然,更多时候,纯粹是为了搞笑,给朋友的糗态视频P上个狗头表情包,那效果,绝了。

所以,别再傻乎乎地去搜索什么“一键给视频人脸打码”的软件了,大部分都是噱头。这活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真不简单,核心就俩字:动态追踪。搞懂了这个,你就打通了任督二脉。

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

最经典,也最“官方”的玩法:马赛克与高斯模糊

这是最常见,也是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方案。你想想,电视新闻里给嫌疑人脸上糊的那一坨,就是这玩意儿。马赛克是像素化,高斯模糊是磨砂玻璃效果,本质上大同小异,都是让脸部信息变得不可识别。

操作起来,咱们以现在主流的剪辑软件,比如Premiere Pro(PR)或者Final Cut Pro(FCPX)为例,思路都差不多。

  1. 先搞个“遮羞布” :你得先在视频轨道上,需要遮挡的人脸位置,画一个遮罩(Mask),可以是个圆形,也可以是个方形,随你喜欢。然后把 马赛克 或者 高斯模糊 效果扔到这个遮罩上。好了,现在你视频里就有一块固定的马赛克区域了。

  2. 灵魂来了:让“遮羞布”动起来!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 动态追踪 。人是会动的啊,脑袋会晃,身体会走,你的马赛克总不能傻待在原地吧?这时候,你就得启动软件里的运动跟踪功能。

    在PR里,你选中那个遮罩,效果控件面板里会有一个播放按钮一样的小图标,点一下,它就开始分析你选中的区域。软件会像个小跟屁虫一样,死死地“咬住”那张脸,一帧一帧地去分析它的运动轨迹。顺利的话,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后,软件会生成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关键帧。你再播放一看,嘿,那块马赛克就跟长在脸上一样,人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天真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如果视频里的人动作幅度特别大,比如突然一个猛回头,或者用手捂了一下脸,再或者光线突然变了,那AI追踪就很容易“跟丢”。一旦跟丢,那块马赛克可能就飞到天花板上去了。

这时候怎么办?没办法,只能手动“K帧”。就是你一帧一帧地播放,发现马赛克位置不对了,就用鼠标给它拽回来。一个十几秒的镜头,你可能要K上百个关键帧,K到眼花缭乱,K到地老天荒。真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那都是用肝换来的经验。

小贴士:为了让马赛克边缘不那么生硬,记得给遮罩加一点“羽化”(Feather),让它和周围画面的过渡更自然,别搞得跟一块狗皮膏药似的,太丑了。

最沙雕,也最受欢迎的玩法:万物皆可贴纸

如果你做的不是严肃的新闻报道,而是搞笑视频、Vlog,那用马赛克就太无聊了。现在流行的是什么?是贴纸!是表情包

给视频里的人物贴上一个滑稽的表情包,或者一个狗头、猫头,整个视频的画风瞬间就变得不正经起来,喜剧效果直接拉满。

这个操作的底层逻辑和马赛克一模一样,还是动态追踪。只不过,最后一步不是应用模糊效果,而是把你准备好的贴纸图片(最好是PNG透明底的)链接到追踪数据上。

具体点说,你还是先追踪人脸的运动,得到一串运动轨迹数据。然后,你把你的贴纸素材拖到视频轨道上,通过“父子级”链接或者表达式,让贴纸的位置去跟随那串数据。这样一来,人脸怎么动,那个狗头表情包就怎么动,甚至还能跟着做一些缩放和旋转,看起来就像是焊在脸上一样。

这种玩法在B站的鬼畜区、搞笑短视频里简直是标配。你学会了这招,就可以把朋友喝醉酒跳舞的视频,脸上P个“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包,保证他追着你打三条街。它的优点是娱乐性极强,缺点嘛,就是只适用于特定风格的视频。你总不能在公司的年终总结视频里给老板脸上P个这个吧?

最高效,也最吃配置的玩法:AI智能遮挡

科技在进步,剪辑软件也在进化。像达芬奇(DaVinci Resolve)里的“Magic Mask”(神奇蒙版)功能,或者一些AE插件,已经把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这件事带到了新的高度。

这玩意儿就不是简单地追踪一个点了,它是通过AI去识别和分割画面里的“人物”。你只需要用鼠标在人身上大概画几笔,AI就能自动把整个人的轮廓,甚至具体到头部、手臂,都给你精准地抠出来,并且在整个视频片段里持续锁定。

这叫什么?这叫降维打击!

以前我们手动K半天的帧,现在AI几秒钟就搞定了。而且它识别的是整个“人”,就算这个人转身、被物体短暂遮挡,AI也能很大概率地重新识别出来。识别出人脸之后,你是想给它加马赛克、加贴纸,还是单独调个色,都随心所欲。

这简直是懒人福音,不,是效率革命!

当然,这么强大的功能,对电脑配置的要求也不是开玩笑的。你的显卡、内存要是跟不上,可能点一下分析,电脑就直接“风扇咆哮,然后罢工”了。而且AI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背景杂乱、人物交错的复杂场景里,它也可能会识别出错,还是需要人工介入去修正。但无论如何,它已经把我们从大量重复枯燥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最简单粗暴,也最无奈的玩法:放大裁切与黑条

最后说个“笨办法”,有时候也挺好用。

如果那个需要遮挡的人脸,正好在画面的边缘,也不是主要人物,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大画面,把他裁出去。调整一下画面的“缩放”和“位置”参数,把构图重新安排一下,眼不见为净。缺点是会损失一部分画质,而且构图可能会变得奇怪。

还有一种就是新闻里常见的“打黑条”,直接在眼睛部位拉一个黑色的长条色块。这个操作基本不需要追踪,因为眼睛在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你只需要追踪头部的上下移动就行了,比追踪整张脸的旋转和位移简单得多。这种方法有一种独特的纪实感,但美观度嘛,就基本为零了。

总而言之,剪辑视频怎么把脸遮住,方法五花八门,从最基础的手动K帧马赛克,到最潮的表情包贴纸,再到最高科技的AI智能识别,总有一款适合你。别再觉得这是个多高深的技术了,选对工具,理清思路,多动手尝试几次,你也能成为朋友眼中的“打码大师”。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827.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