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啊,你得明白,手机它自己,通常没一个特别傻瓜式的“合并”按钮,那种能让你选中两个视频,“咔”一下它就自动连上的。它不像照片,批量选了点个“拼图”就完事儿。视频这玩意儿,它有时间轴的,有声音的,有画面的连贯性。所以,你必须得找个APP。这跟做饭得有个锅一样,工具是必须的。
APP这东西,市面上可太多了,免费的收费的,简单的复杂的,五花八门的。什么剪映啊、快影啊、InShot啊,还有不少老外用的像CapCut(其实跟剪映一家)或者VN啥的。选哪个?看你需求和手机型号吧。刚开始摸索,找个操作界面看起来没那么吓人、免费就能用的就行。别一开始就去抠那些专业功能,啥蒙版啊、变速曲线啊,那些是后话了。

下载好了APP,打开。你看,它们大同小异,第一步总是让你新建项目。点进去,它会问你“想导入什么素材?”这时候,你把你那两个要剪辑到一起的视频文件给选中。记住,是导入!别点错了成别的啥功能。
点完导入,哎呀,重点来了!你会看到一个界面,上面通常是预览窗口,下面一长条,像一条铁路轨道一样,那就是时间轴。你刚导入的视频,会按照你选择的顺序(或者默认的顺序)排在时间轴上。这个时间轴,就是你施展魔法的地方。把两个视频“剪辑到一起”,说白了,就是在时间轴上把它们挨着排好。
第一个视频放前面,第二个视频就紧贴着第一个视频的末尾放。你看,它就自动连上了!就这么简单粗暴。当然,现实往往没这么顺滑。你可能会发现第一个视频结尾太长了,第二个开头太短了,或者反过来。这时候,你就需要剪裁一下视频了。
在时间轴上选中那个视频段,前后拖动它的边缘(通常是个小手柄或者一个粗线),就能调整它在时间轴上的时长。把不需要的部分剪掉。这个过程叫做修剪或者剪辑。有时候你需要更精确一点,可能得把视频分割成好几段,然后把中间不要的那段删掉。这在APP里也很常见,选中视频段,找到分割或者剪开的按钮点一下就行。
好了,两个视频段首尾相连了。你播放一下试试看,从第一个视频切到第二个视频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生硬?像瞬间移动一样?尤其如果两个视频内容反差大,画面跳跃感会很强。这时候,就有个东西叫转场。APP里 usually 会在两个视频段之间(时间轴上它们连接的地方)提供一个加号或者一个小图标,点它就能添加转场效果。
转场有很多种,什么淡入淡出啊、叠化啊、推拉啊、各种花哨的擦除啊。选一个你觉得舒服自然的。有时候简单的淡入淡出反而比那些炫酷的更能接受。试几个,看看哪个效果好。这个步骤可以让你的两个本来独立的视频,衔接得更流畅,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
除了剪辑和转场,你可能还想加点背景音乐?加个片头片尾文字?或者给视频调调颜色?这些功能大部分APP也都有,而且操作逻辑跟剪辑类似,都是在时间轴上把音乐条、文字条、滤镜效果条拖到对应的位置。但咱今天主要说怎么“剪辑到一起”,所以那些先放一边,别一下子上太多东西,容易搞晕。
当你在时间轴上把那俩视频排好了,不需要的多余部分剪掉了,中间也加了合适的转场(或者啥转场都没加,就直接切也行,看风格),感觉差不多了,就得进入最后一个关键步骤了:导出!
导出,或者叫保存、生成,就是把你在APP里折腾半天的这个“项目”,变成一个单独的视频文件,通常是MP4格式的,这样你才能发给别人看,或者上传到网上。点导出按钮的时候,APP通常会让你选择分辨率(比如720P、1080P,甚至4K)和帧率(比如24帧、30帧、60帧)。刚开始别想太多,选个1080P 30帧或者60帧,清晰度够用,文件也不会太大,导出速度也快。
点下去,它就会开始渲染或者导出了。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取决于你视频的长短、手机的性能、还有你加了多少效果。耐心等着。等到提示“导出完成”,恭喜你,你那两个视频就成功地变成了一个视频文件,剪辑到一起了!
回头看看,是不是感觉有点成就感?从两个孤立的片段,通过导入、时间轴排序、剪辑修剪、添加转场(可选),最后导出,它们就“合体”了。虽然过程可能要摸索几次,遇到些小问题,比如APP突然卡顿,或者导出的视频文件大小不对劲,但基本流程就是这样。
关键在于多练多试,每个APP的操作界面细节可能不一样,但核心逻辑——把素材放在时间轴上按顺序排列,通过剪辑调整时长,通过转场平滑过渡,最后导出成品——是通用的。所以,别怕,大胆去戳你的屏幕吧!找个顺手的APP,把你那俩视频丢进去,拼起来,剪一剪,加点过渡,分分钟搞定!手机剪视频,就是把复杂的事情拆解开来,一步一步完成。一旦掌握了,以后想把N个视频剪一块儿,都是这个套路。试试看,你会发现没那么玄乎!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