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视频是怎么剪辑的?
这个问题,哈,太大了。就像问厨师“菜是怎么做的”。是问颠勺的技巧,还是问火候的拿捏?是问食材的搭配,还是问那最后撒上的一撮盐?

剪辑,根本就不是一个动作。它是一场战争,一场在时间线上对混乱素材发起的总攻。
想象一下,你刚拍完一堆东西。可能是旅行的vlog,可能是朋友的婚礼,也可能……就是你家猫打翻水杯的全过程。现在,这些素材躺在你的硬盘里,一堆零散的、不成形的、甚至很多是废掉的片段。它们是生的,是野的。你的任务,就是把这堆“生肉”,做成一席“满汉全席”。
第一步,也是最磨人的一步,我管它叫“大浪淘沙”。
你得把所有素材,是的,我是说所有,从头到尾看一遍。这个过程极其枯燥,甚至有点反人类。你会看到无数的晃动、失焦、说了一半的废话、以及忘记关机录下的地板。但你必须看。为什么?因为宝藏就藏在这些垃圾里。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完美的微表情,一句脱口而出的金句。你得像个侦探一样,拿着放大镜,在这些废墟里寻找线索。
在这个阶段,你手里的工具,无论是Premiere Pro那样的专业航母,还是剪映那样的轻快小艇,都只是你的“铲子”。你的主要工作,就是“粗剪”。把能用的片段挑出来,扔进时间线,像码砖头一样,把那些明显不能要的,一刀砍掉,毫不留情。别心疼,剪辑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断舍离”。你拍了半小时的风景,可能最后能用的,就三秒。残酷吗?这就是现实。
然后,真正的魔法开始了——搭建叙事骨架。
视频的灵魂是什么?是节奏。是呼吸。粗剪出来的东西,就像一具骷髅,有骨头,但没有血肉,更没有心跳。你的任务,就是赋予它生命。
怎么做?你以为是把片段按时间顺序排好就完事了?大错特错。
我们要玩弄时间。
举个例子,一个采访。A在说话,说完,镜头切到B,B开始说。这是最呆板的剪法,像小学生汇报演出。高手怎么玩?在A的话还没完全落音的时候,我们就把画面切到了B认真倾听的脸上,让A的声音继续飞一会儿,这就是J-Cut。或者,在A还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就提前听到了B即将要说的话的开头,然后画面才切到B,这就是L-Cut。
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操作,对话的感觉立刻就活了,变得流畅、自然,仿佛我们就在现场,能感受到那种你来我往的张力。这不再是简单的拼接,这是在编织对话。
故事的节奏更是如此。什么时候该快?追逐戏,打斗场面,快速的交叉剪辑,让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什么时候该慢?一个长镜头,跟着主角在空旷的房间里踱步,配上缓慢的音乐,那种孤独感,不需要一句台词,就溢出屏幕了。
剪辑师,某种意义上,就是时间的魔术师。我们让时间加速,让时间停滞,让过去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我们通过对每一帧的控制,来精准地操控观众的情绪。一帧天堂,一帧地狱。多一帧,可能就拖沓了;少一帧,可能情绪就没到位。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也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手感”,是“网感”,是艺术。
骨架搭好了,接下来就是“化妆”。
调色,就是给视频化妆。你以为调色只是让画面更好看?不。调色是在描绘情绪。你想让故事温暖治愈?那就拉高暖色调,让整个世界都沐浴在橘黄色的阳光里。你想让故事悬疑惊悚?那就加重蓝色和绿色的阴影,让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藏着秘密。你看那些电影大片,为什么王家卫的电影总是那么暧昧迷离,为什么大卫·芬奇的电影总是那么冷峻克制?色彩就是他们无声的台词。
然后是声音。朋友,请记住这句话:声音设计至少占了整个视频体验的50%。
你以为你听到的就是现场录到的?天真。一部电影里,90%以上的声音都是后期重新做的。脚步声、关门声、风声、甚至衣服摩擦的声音。为什么?为了“创造真实”。
一个安静的房间,如果什么声音都没有,会显得很“假”,很“死”。但如果你叠加上一层极其微弱的环境底噪,比如远处模糊的车流声,或者空调的嗡嗡声,这个空间立刻就“活”了。
音乐就更不用说了,它是情绪的作弊器。一段平淡无奇的画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可以变得热血沸腾;配上悲伤的音乐,可以让你潸然泪下。找到对的BGM,你的视频就成功了一半。但千万别滥用,一个视频里塞满各种网红热歌,那不是剪辑,那是灾难。
最后,是撒上一点“调味料”——特效和转场。
很多人,尤其是新手,特别迷恋各种花里胡哨的转场。什么翻页、叠化、炫光……恨不得把软件里所有的特效都用一遍。求你了,快住手。
最好的转场,就是没有转场。
一个干净利落的硬切(Cut),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有力、最高效的。它符合人眼观察世界的方式。只有在特定的、需要表达特殊情绪或时间跨越的时候,转场才有意义。比如用一个叠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用一个快速的Whip Pan(甩镜头)来连接两个高速运动的场景。转场是为叙事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炫技。
所以,视频到底是怎么剪辑的?
它是在成吨的素材里“庖丁解牛”,是把时间的碎片重新“乾坤大挪移”,是用色彩和声音给画面“注入灵魂”。
它是一个极其孤独,但又充满创造性的过程。你坐在黑暗的房间里,面对着屏幕,一遍又一遍地拖动着时间线上的小色块,调整着零点几秒的差异。你可能会为了一个镜头,一个节奏点,跟自己较劲一整天。
但当你最后按下播放键,看到那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碎片,在你的手中变成了一个流畅的、有呼吸的、能让人笑也能让人哭的故事时,那种成就感,那种仿佛“创世”一般的快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这,就是剪辑的全部秘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