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有人问我怎么把两个视频剪辑一起,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根本不是什么软件或者具体步骤。
而是一个画面。

左手一个视频,是你在海边追着浪花傻笑,风吹乱了头发,阳光好到刺眼;右手另一个视频,是深夜里你对着电脑加班,屏幕的光映在你疲惫的脸上。它们都是你,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但它们是孤岛。而剪辑,就是要在这些孤岛之间,架起一座桥。
所以,别把怎么把两个视频剪辑一起这事儿想得太技术,太冰冷。它其实是件特感性的事儿,是情绪的拼接,是故事的叙述。你不是在操作软件,你是在当一个魔术师,把不相干的时间和空间,用一根看不见的线,缝合在一起。
好了,感性完了,我们来点实际的。毕竟,没有工具,再好的想法也落不了地。
手机党:你的指尖就是魔法棒
现在谁还不是手机不离手?最快、最直接的方式,绝对是在手机上搞定。别去想那些听起来就头大的专业软件,咱就从最亲民的开始。
我首推的,不卖关子,就是剪映。
为什么是它?因为它几乎把所有复杂的逻辑都藏起来了,呈现给你的,就是一个极其直观的游乐场。
你打开它,那个大大的“开始创作”按钮,简直就是在向你招手。点进去,把你那两个(或者更多)想要拼接的宝贝视频,一股脑儿全选上。
第一步:导入,让它们相遇。
选中视频,点“添加”。然后,你会看到一个叫“时间线”的东西。别怕这个词,你就把它想象成一根晾衣绳,你的视频片段,就是一件件衣服,被你依次挂了上去。这时候,它们已经“在一起”了,虽然还只是简单的首尾相连,但这是历史性的会面!
第二步:调整顺序,谁先谁后?
可能你先选了A,后选了B,但你想让B在前面。怎么办?在手机上,这简直不要太简单。用你的手指,长按住那个视频片段,它就会像一块小磁铁一样被你“吸”起来,然后你拖动它,想放哪儿就放哪儿。左边?右边?随你。这就是直觉。
第三步:画龙点睛的“转场”。
两个视频直接硬邦邦地连在一起,有时候会很生硬。就像说话说到一半,突然换了个话题,听着别扭。这时候,转场就该登场了。
在两个视频片段的接缝处,你会看到一个白色的小方块,点它!里面简直是新世界。什么“闪黑”、“叠化”、“运镜模糊”……各种各样。
- 叠化 ,是最温柔的。前一个画面慢慢消失,后一个画面慢慢浮现,适合情绪舒缓的衔接。比如,清晨的日出,叠化到你喝咖啡的特写,那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 闪黑 或 闪白 ,则很有冲击力。画面快速地黑一下或白一下再切到下一个,特别适合卡音乐节奏,做快剪。
- 运镜转场 ,比如“左滑”、“右滑”,能制造出一种空间联动的错觉,让整个视频的动感都强起来。
别贪多,转场用得克制才高级。有时候,最有力道的转场,就是没有转场,直接切!我们管这叫“硬切”。比如,一个人下定决心的眼神特写,下一个镜头直接硬切到他奔跑的背影,那种决绝感,比任何花里胡哨的转场都强。
所以,怎么把两个视频剪辑一起,在手机上,核心就是导入 -> 排序 -> 加转场这三部曲。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剪辑师了?
进阶玩家:在电脑上挥洒创意
手机方便是方便,但如果你想玩得更精细,比如,想让两个视频的颜色看起来更统一,想在声音上做更复杂的文章,那电脑就是你的主战场了。
我们不谈那些好莱坞级别的软件,就说两个选择:一个是国内用户超多的剪映专业版(对,它也有电脑版),另一个是更专业一点的Premiere Pro(简称PR)。
对于刚从手机过渡过来的朋友,剪映专业版简直是无痛升级。界面逻辑差不多,但功能强大了无数倍。你可以把视频轨道、音频轨道、字幕轨道分得清清楚楚,操作空间大多了。
而如果你想真正地把剪辑当成一门手艺来学,那我建议你,勇敢地拥抱PR。
它刚打开的时候,确实能劝退一票人。密密麻麻的窗口和按钮,什么“源监视器”、“节目监视器”、“效果控件”……
但别慌,咱们的核心诉求还是那个:怎么把两个视频剪辑一起。
在PR里,逻辑是一样的,只是工具更“硬核”。
- 新建项目,导入素材。 把你的视频文件拖到“项目”面板里。
- 拉上“战场”(时间线)。 把第一个视频拖到右边的时间线上,它会自动创建一个序列。然后,再把第二个视频拖过来,放在第一个视频的屁股后面。看,它们又在一起了。
- 精准“手术刀”。 电脑剪辑的快感,来自于精准。PR里有个“剃刀工具”(快捷键是C),你可以像做手术一样,把一段视频里任何你不想要的部分,“咔”一下切掉,然后按Delete删除。想切哪里切哪里,自由度极高。
- 转场的艺术。 PR的转场在“效果”面板里,叫“视频过渡”。种类比手机上多得多,而且参数都可以精细调节。比如一个“交叉溶解”,你可以精确控制它过渡的时间是0.5秒还是1.2秒,这种掌控感,是手机App给不了的。
真正让两个视频“融合”的,是这些看不见的东西
好了,工具和基本步骤我们都聊了。但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真正让两个视频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往往不是转场。
是声音。
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个视频是海浪声,第二个视频是你走在街上。如果你让海浪声延续一两秒,覆盖到第二个视频的开头,观众在听觉上,就不会觉得切换得那么突兀。我们管这个叫“声音桥梁”(J-cut或L-cut)。声音是最好的胶水,它能把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天衣无缝地粘合起来。
你可以给两个视频配上同一段背景音乐(BGM)。当音乐的情绪是连贯的,画面的切换就变得顺理成章。观众的情绪被音乐牵引着,根本不会注意到画面的跳跃。
是色调。
你的第一个视频是在阳光下拍的,暖洋洋的。第二个视频是在室内拍的,冷冰冰的。直接拼在一起,会很割裂。这时候,就需要调色。
你不需要学很复杂的调色理论,无论是剪映还是PR,都有很多现成的“滤镜”(在PR里叫LUT)。你只要尝试着给两个视频套上同一个滤镜,让它们的基础色调、对比度趋于一致,它们看起来就会像是在同一个“世界”里发生的故事。调色,就是给视频穿上一件情绪统一的外衣。
所以你看,怎么把两个视频剪辑一起,这个问题,答案可以很简单,就是拖到一起,加个转场。但它的答案也可以很复杂,它关乎节奏、情绪、声音和色彩。
它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发现“啊哈!”时刻的过程。当你发现,一个简单的叠化,能让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当你发现,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能让整个故事升华……那种快乐,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去试试吧,别怕犯错。剪辑软件不会爆炸,你的素材也删不坏。去把你脑子里的故事,变成真的,让那些孤独的视频片段,在你的手中,相遇、拥抱,然后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