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屏怎么剪辑?小白必看!从零基础到高手思路全解析!

桌面上是不是堆满了那种命名为“旅行vlog-01”、“最终版”、“打死也不改版”的视频文件?一打开,好家伙,几个小时的素材,手抖的、过曝的、废话连篇的,混杂在一起,像一锅东北乱炖。你盯着屏幕,满脑子都是“这玩意儿,视屏怎么剪辑啊?”,然后默默关掉,打开了游戏。

别怕,这感觉我太懂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视屏怎么剪辑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用什么软件?Pr?FCPX?达芬奇?还是手机上的剪映?我跟你讲,这问题问得,就好像一个想学做饭的人,上来就问,我该买双立人的锅还是苏泊尔的锅?

锅重要吗?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先知道,你想炒一盘什么样的菜。

所以,咱们聊视屏怎么剪辑,第一步,不是打开软件,而是关掉电脑,拿张纸,或者就用你的脑子,想清楚一件事:你的故事是什么?

对,就是故事。哪怕你只是剪一个一分钟的宠物卖萌视频,它也得有“故事感”。是想表现它从睡眼惺忪到活力四射的过程?还是想突出它某个憨憨的习惯?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拥有了剪辑的“灵魂”。否则,你剪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堆画面的无序拼接,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你自己也剪得痛苦万分。

好,现在你心里大概有谱了。接下来,咱们才聊“锅”的问题。

剪辑软件的选择,真没那么玄乎。

  • 手机党/轻度玩家 : 剪映 ,或者VN。没得说,就是方便。功能对于日常发发抖音、朋友圈来说,绰绰有余。模板一套,音乐一配,字幕自动识别一开,三分钟出片。缺点是,它把你惯坏了,让你觉得剪辑就是这么简单,但其实你只是在“套模板”,离真正的“创作”还有点距离。

  • 想正经玩玩/进阶选手 : Premiere Pro (Pr) DaVinci Resolve (达芬奇) Final Cut Pro (FCPX)

    • Pr :像个稳重的中年大叔,功能全面,插件生态无敌,和Adobe全家桶(比如AE、PS)无缝衔接。你遇到的99%的问题,网上都能搜到教程。缺点是,偶尔会给你耍个小脾气,闪退一下什么的,所以, 随时随地Ctrl+S 是每个Pr用户的肌肉记忆。
    • 达芬奇 :以前是个偏科的调色大神,现在是全能学霸。它的 视频调色 功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而且,它有个免费版!功能已经强大到令人发指。对电脑配置要求比Pr稍微高那么一点点,但剪辑、调色、音频、特效在一个软件里全搞定,这流程,丝滑。
    • FCPX :苹果亲儿子。如果你是Mac用户,用它就对了。磁性时间线,一开始可能不习惯,用顺手了效率奇高。优化极好,就算配置不高的MacBook,跑起来也比同配置的Windows本跑Pr要流畅。缺点是,生态比较封闭,而且,你得先有个Mac。

别纠结了。新手,我个人建议,要么从剪映快速上手找到乐趣,要么就直接上达芬奇免费版,一步到位,还省钱。

软件装好了,打开。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按钮和窗口,是不是又想放弃了?

别慌。咱们把大象放进冰箱,总共分三步。不,剪辑可能要分好几步,但核心逻辑就那么几条。

第一步:素材整理与粗剪(把能吃的肉都挑出来)

把所有素材一股脑丢进时间线,那是灾难的开始。正确的做法是,先看!一遍一遍地看你的原始素材,把你觉得“嗯,这段还不错”的片段,做好标记,或者直接剪出来,放到一个新的序列里。这个过程极其枯燥,但却是整个视屏怎么剪辑流程的地基。地基打不好,后面全是白费功夫。

然后就是粗剪。把你挑出来的这些“精华”片段,按照你之前构思的“故事线”,大致排列一下。现在别管什么精细的卡点,别管什么转场,就是把故事的骨架先搭起来。从头到尾能顺下来,让人知道你想讲什么,这就够了。

第二步:精剪与节奏(赋予视频心跳)

粗剪是骨架,精剪就是肌肉和血液。这一步,剪辑节奏是核心中的核心。

什么是节奏?

想想你看过的那些电影预告片,为什么那么燃?就是节奏的功劳。快切、慢放、音画同步、情绪递进……这些都是营造节奏的手段。

一个简单的技巧:跟着音乐剪。找到一首符合你视频情绪的BGM,把它的波形图放大,你会看到很多“鼓点”或者“重音”。试着把画面的切换点,对准这些音乐的节点。啪!啪!啪!几个镜头切过去,感觉立马就出来了。

还有,多用J-CutL-Cut。听着专业,其实很简单。J-Cut就是声音先进来,画面后进来;L-Cut就是画面先切换,上一个画面的声音还延续一会儿。这样做能让镜头之间的过渡无比顺滑,不那么生硬。你试试看,绝对是提升视频质感的利器。

第三步:声音处理(被无数人忽略的命脉)

记住一句话:一个视频的成功,画面和声音各占50%

你的画面再美,风光再壮丽,结果录进去的全是呼呼的风声和嘈杂的人声,那观众的体验直接降到冰点。

音频处理主要做三件事:1.降噪:把环境噪音、电流声干掉。大部分软件都有一键降噪的功能,效果不说完美,但至少能让你的声音听起来干净不少。2.配乐(BGM):音乐是情绪的放大器。选对BGM,你的视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去一些无版权音乐网站找,别随便用流行歌曲,小心吃版权警告。3.音效(SFX):开门声、打字声、转场的“咻”一声……这些小细节,能极大地提升视频的趣味性和沉浸感。

第四步:调色与包装(给视频化个妆)

视频调色是最后,也是最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

它分为一级调色(校正)二级调色(风格化)

  • 一级调色 :就是把颜色“纠正”回来。比如你拍的画面偏黄,就往蓝色拉一拉;太暗了,就提亮一点。目标是让画面的白平衡、曝光、对比度看起来正常、舒服。
  • 二级调色 :这是艺术创作了。你想让片子有电影感?那就加点青色和橙色。想让它看起来清新日系?那就降低饱和度,提高亮度。你可以加载各种“LUTs”(颜色查找表,可以理解为高级滤镜),一键套用,快速获得你想要的风格。

最后,加上字幕、标题,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你的作品就基本完成了。

听起来是不是还是很复杂?

其实,视屏怎么剪辑这门手艺,技术只占30%,剩下的70%全是思路和审美。技术是死的,多用用就熟了,但审美需要大量地看、大量地想、大量地练。

去刷你喜欢的博主的视频,别光看热闹,要带着问题去看:他为什么在这里切一刀?他这段音乐是怎么配的?他的颜色为什么这么好看?把好的东西扒下来,模仿它,然后超越它。

别怕剪得烂。你现在回头看我五年前剪的片子,那简直是“车祸现场”。但没有那些“车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所以,别再对着那堆素材发愁了。

随便挑一个软件,把你最想表达的那段画面拖进去,切下第一刀。

当你按下空格键,看到画面在你的手下开始流动,故事开始浮现,那种创造的快感,会让你忘记所有的枯燥和烦恼。

这,就是剪辑的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551.html

Like (0)
Previous 3分钟前
Next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