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辛辛苦苦拍的视频,画面美如画,后期调色也费尽心思,结果一播放,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或者,人声被乱七八糟的背景音给淹没了,听着费劲得不行。那种感觉,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发现忘了给大家发筷子,尴尬,而且致命。
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找到音量条,一把拉到顶!完事。结果呢?声音是大了,但也“炸”了,刺耳的爆音( clipping)直接把你的耳朵和观众的耳朵一起送走。这根本不是剪辑视频声音怎么放大的正确打开方式,简直是声音的酷刑。

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枯燥的理论,咱们就聊点实在的,能直接上手用的干货。把这些招数弄明白了,你也能把那些“气若游丝”的声音调教得“声如洪钟”。
别再傻瓜式拉音量了,先搞懂“增益”和“音量”
这是个基础,但无数人搞混。在绝大多数剪辑软件里,比如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达芬奇,甚至剪映,你都会看到这两个选项。
- 音量(Volume)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家音响的那个旋钮。它是对最终输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整,是“后期”的放大。
- 增益(Gain) :这玩意儿更像是调整麦克风本身的灵敏度,它是从“源头”上放大信号。
区别在哪?如果你的一段音频,波形看起来就像一条快要“心电图停止”的直线,特别细小,那你应该优先调整增遗。先把原始信号的强度提上来,让它达到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水平,然后再用“音量”去做细微的调整。上来就狂拉音量,就像给一个营养不良的人猛灌兴奋剂,虚不受补,很容易就“爆”了。
我的习惯是:先观察音频波形,如果整体太低,右键点击音频片段,选择“音频增益”(Audio Gain),先把它标准化到-6dB到-3dB左右,让波形看着饱满起来。这一步,是地基。
声音的“整容手术”:用均衡器(EQ)来放大有效声音
这才是剪辑视频声音怎么放大的核心骚操作。单纯把所有声音一起放大,是莽夫行为。高手都懂得用均衡器(Equalizer,简称EQ)。
啥是EQ?简单粗暴地理解,它就是一个能让你分别控制高音、中音、低音大小的工具。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嘈杂的咖啡馆录了一段对话。声音里有人声、有咖啡机工作的嗡嗡声(低频)、有盘子碰撞的叮当声(高频)。如果你直接放大音量,这些噪音也会被一起放大,甚至盖过人声。
这时候,EQ这把“手术刀”就该上场了。
- 切掉无用的低频: 人声主要集中在中频区域。那些100Hz以下的嗡嗡声,比如空调的噪音、风声,对人声清晰度几乎没贡献,留着还占地方。用EQ里的“高通滤波器”(High-pass Filter),直接一刀切掉80Hz以下的部分,你会发现世界瞬间清静了不少。
- 提振人声的核心区域: 人声的“肉感”和“清晰度”通常在1kHz到4kHz这个范围。你可以试着在这个区域,把EQ曲线稍微往上拉一点点,大概提升个2-3dB。别太过,不然声音会变得像电话音,很刺耳。你会惊奇地发现,人声一下子就从背景里“跳”了出来,听得真真切切。
- 压制刺耳的高频: 有时候一些“嘶嘶”的齿音或者环境里尖锐的声音会很烦人。你可以在5kHz以上的地方,稍微把EQ往下拉一点,让声音听起来更柔和、更耐听。
用EQ来放大声音,不是粗暴地“拔高”,而是有选择性地“凸显”。它让有用的声音更突出,没用的声音被抑制,整体听感响度自然就上来了,而且还干净利落。
让声音稳如老狗的“神器”:压缩器(Compressor)
如果说EQ是外科手术,那压缩器(Compressor)就是内功调理。
你录的音,是不是总有那么几句说得特别大声,又有几句说得特别小声?听众的耳朵就像在坐过山车,体验极差。压缩器的作用,就是把过大的声音“压”下来一点,再把过小的声音“提”上去一点,让整个声音的动态范围变得更小、更稳定。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我给你打个比方:
压缩器就像一个非常敬业的音量管理员。你设定一个标准线(阈值 Threshold),只要声音超过这条线,管理员就把它往下按一按;声音太小了,管理员就把它往上抬一抬。
结果是什么?就是那些原本轻声细语的句子,音量被提升了,而那些突然爆发的大喊,音量被控制住了。最终,整段音频的平均响度就大大提升了!虽然峰值音量可能没变,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声音变大了,而且听着特别舒服,不累耳朵。
在剪辑软件里找到“压缩器”效果,里面的参数看着吓人,但你初期只需要关注两个:
- 阈值(Threshold) :就是那条标准线。把它设置在你觉得“有点大声”的那个位置。
- 比率(Ratio) :就是按下去的力道。一般设置为2:1 to 4:1,对人声来说就很自然了。
别怕,多拖动试试,用你的耳朵去听,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用了压缩器之后,你的声音会变得非常“广播感”,饱满、有力,且稳定。
最后一脚油门:限制器(Limiter)
当你做完上述所有操作,觉得声音已经很棒了,但还想再响一点点,榨干最后一点潜力,怎么办?
上限制器(Limiter)!
限制器可以看作一个极端版本的压缩器。它像一个绝对不会放行的门卫。你给它设定一个天花板,比如-0.1dB,那么任何声音,无论多大,都绝对不会超过这个值。
它的用处在于,你可以放心地把整段音频的整体音量再往上推,而不用担心任何一个瞬间会产生爆音。它就像一道保险丝,保证了你声音输出的安全。在所有音频效果的最后加上一个限制器,然后稍微提升一点整体增益,你会发现,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声音的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一个专业的剪辑视频声音怎么放大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基础处理(增益) → 精细雕刻(EQ) → 稳定动态(压缩器) → 极限放大(限制器)
这个流程下来,你的视频声音,绝对不仅仅是“变大”了那么简单。它会变得清晰、饱满、有磁性,让观众听得舒服,愿意听下去。记住,视频是视听的艺术,声音瘸了一条腿,画面再好看,也走不远。别再只会被动地拉那个音量条了,去试试这些真正能让声音脱胎换骨的工具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