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怎么把剪辑的视频合成一个?超详教程助你快速出片!

剪辑,就是个化零为整的活儿。一堆素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砍。最后呢?时间线上密密麻麻,跟打翻了的乐高似的,红的、绿的、蓝的,音频轨道、视频轨道、调整图层……看着都头大。这时候,灵魂拷问就来了:pr怎么把剪辑的视频合成一个

别慌,这事儿其实是PR的基本功,但门道还真不少。你以为就是点一下“导出”那么简单?嘿,有时候是,但有时候,那么干会让你想砸电脑。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几招都给你掏出来,从青铜到王者的操作,保准有一款适合你。

pr怎么把剪辑的视频合成一个

最直接的办法:暴力导出,一键出片

这是最直接,也是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当你把所有素材都剪辑好、调好色、配好音,对,就是你时间线上那个已经看起来很完整的“成品”了,那你就可以直接把它“煮熟”。

操作起来不能再简单:

  1. 检查你的时间线 :确认一下,是不是这就是你最终想要的样子了?有没有多余的片段没删干净?有没有哪段音频忘加了?扫一眼,心里有个数。
  2. 设定工作区(可选但推荐) :这个习惯非常好!按一下键盘上的 I 键,在你的视频开头标记一个入点(In),再拖动时间线指针到视频结尾,按一下 O 键,标记一个出点(Out)。这样,你就明确告诉PR:“嘿,老兄,我就要这一段,前后的别管!” 这样做可以避免把时间线后面忘了删除的垃圾素材也给渲染进去,浪费时间还占地方。
  3. 呼出导出面板 :快捷键!记住它,能极大提升你的幸福感—— Ctrl + M (Mac是 Cmd + M )。一按,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打开了,这就是导出设置面板。
  4. 选择“格式”和“预设” :这块是重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分享到网上的视频,格式选 H.264 就对了,这是目前最通用的视频编码格式,兼容性极好。至于预设,如果你不是特别懂,可以直接选“ 匹配源 – 高比特率 ”,PR会自动根据你的序列设置匹配参数,出来的画质通常都很不错。想上传到B站、抖音?预设里甚至有对应的选项,非常贴心。
  5. 命名和选位置 :点击蓝色的输出名称,给你即将诞生的娃取个好名字,再选个好地方安放它。 千!万!别! 导出完了找不到文件,那可太尴尬了。
  6. 点击“导出” :点下那个蓝色的“导出”按钮,然后就去泡杯咖啡,或者刷会儿手机,等着进度条跑完。你的所有零散片段,就这么被PR“焊接”成了一个完整的MP4文件。

这个方法,我管它叫“所见即所得”,时间线上是啥样,导出来就是啥样。对于大多数Vlog、短视频项目来说,足够了。

进阶玩法:用“嵌套”把你的时间线变整洁

但有时候,事情没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你做的一个片子里,有一段30秒的蒙太奇快闪,里面可能有上百个小片段,每个片段都加了转场、缩放特效。我的天,光是看着那段像心电图一样的时间线,你就已经晕了。更要命的是,你现在想给这整个30秒的快闪部分,统一加一个滤镜,或者统一做一个从左到右的平移。

难道要一个一个片段去复制粘贴效果?那不得累死!

这时候,嵌套(Nest)登场了,它简直是复杂项目管理的“神器”。

说白了,嵌套就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片段,打包成一个“文件夹”或者说“预制菜包”。

操作如下:

  1. 在时间线上,用鼠标框选你想要合并成一个整体的所有片段(视频、音频、字幕都可以)。
  2. 右键点击你选中的这些片段。
  3. 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 嵌套… ”。
  4. 给这个嵌套序列取个名字,比如“快闪蒙太奇部分”。点击确定。

瞬间,你那上百个密密麻麻的片段,就“Duang”一下,变成了一条绿色的、独立的、清爽的单个剪辑块!

这个绿色的“嵌套序列”,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视频素材来对待。你想给它整体调色?直接把调色效果拖到它身上。你想给它整体做位移动画?直接给它K关键帧。你想给它整体加个音效?也行!

嵌套的核心思想是“先整合,再处理”。它并没有真正地把视频“合成”一个文件,而是在项目内部,把它们逻辑上组合到了一起,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和后续的整体编辑。等你对这个嵌套序列处理完,再去用第一种方法Ctrl + M导出,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我敢说,一旦你用上了嵌套,就再也回不去了。它能让你的时间线逻辑清晰,思路也跟着清晰起来。

专业之选:“子序列”与“渲染并替换”

还有更高级的需求吗?当然!

子序列(Subsequence):这个功能和嵌套有点像,但用途不同。当你选中一堆片段,右键选择“从剪辑制作子序列”时,PR会在你的项目面板里,根据你选中的这些片段,重新创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序列。原来的时间线保持不变。

这有什么用?比如你剪辑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开场,你觉得这个开场以后可能还会用到别的视频里。你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子序列,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模块”,可以随时拖到任何其他的时间线里去使用。它更像是一种素材的模块化管理。

渲染并替换(Render and Replace):这个功能就更硬核了。当你的一段剪辑上堆叠了大量的效果(比如降噪、锐化、稳定、多层调色LUT),电脑已经卡得走不动路了,预览都掉帧。

这时候,你可以右键点击这个“不堪重负”的片段,选择“渲染并替换”。PR会把它单独渲染成一个带所有效果的新视频文件(通常是编码损耗很小的格式),然后自动用这个新文件替换掉原来时间线上那个复杂的片段。

这么一来,原来需要CPU和显卡实时计算一大堆特效的压力,瞬间就没了。你的时间线又变得丝滑流畅。这其实也是一种形式的“合成一个”,只不过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剪辑过程中的性能,而不是为了最终输出。

总结一下,到底该用哪个?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梳理一下思路。pr怎么把剪辑的视频合成一个,这个问题,其实对应了不同的需求场景:

  • 最终目的就是出片 :那就用最简单直接的 导出(Ctrl+M) ,这是终点站。
  • 时间线太乱,想分组管理,统一加效果 :那就用 嵌套(Nest) ,这是旅途中的整理术,让你的剪辑过程更有条理。
  • 想把某段精彩剪辑做成模块,方便复用 :那就用 子序列(Subsequence) ,这是你的个人素材库建设。
  • 电脑太卡,想给某个片段“减负” :那就用 渲染并替换 ,这是给你的电脑吃的“大力丸”。

所以,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是PR强大的工作流逻辑。从一个只会“导出”的小白,到熟练运用嵌套和子序列来管理复杂项目的剪辑师,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剪辑思维的进化。

把那些零零碎碎的片段,通过你的思考和操作,变成一个会呼吸、会讲故事的整体,这感觉,真的,太棒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971.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17秒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