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刷着短视频,看着那些电影感的Vlog,心里痒痒的,想着“要是我也能做出来就好了”。然后,雄心壮志地下载了一个看起来就很“专业”的剪辑软件,打开,面对着密密麻麻的按钮和窗口,两眼一抹黑,鼠标悬在半空,不知道该点哪里。最后默默关掉,安慰自己:算了,这玩意儿太难了。
打住!快把这个念头从脑子里扔出去。

视频剪辑零基础,这六个字听起来像一座大山,但信我,它其实更像一盒乐高。你根本不需要是什么天才,也不需要懂那些天书一样的理论。你需要的,仅仅是换个思路,以及……一点点捅破窗户纸的勇气。
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个彻头彻尾的菜鸟。对着PR(Premiere Pro)的界面,真的,感觉智商被清零了。什么叫“序列”?什么叫“轨道”?“时间线”又是什么鬼东西?那些教程视频,一上来就是各种快捷键,什么J-K-L,什么剃刀工具,听得我只想睡觉。
后来我才想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我们这些视频剪辑零基础的小白,一上来就去碰那些最专业的工具,就像一个刚想学做饭的人,直接被扔进了米其林餐厅的后厨,面对着液氮和分子料理设备,能不懵吗?
所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扔掉你的“大神包袱”。
你不是要成为诺兰,你只是想把你手机里拍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让你心动的片段,变成一个能看的小视频。对不对?
那么,我们先来聊聊剪辑的本质。你以为剪辑是什么?是掌握十八般武艺?是玩转各种酷炫的转场和特效?
都不是。
剪辑的本质,就是“选择”与“排列”。
说白了,就是把你拍的一堆素材里,觉得“还不错”的部分留下来,把“没眼看”的部分删掉,然后按照你喜欢的顺序把它们拼在一起。就这么简单。像不像小时候玩积木?或者说,整理你的手机相册?你把猫猫的傻样放在前面,把风景照放在后面,再配上一段喜欢的音乐。恭喜你,你已经在做剪辑了!
有了这个心态,我们再来谈工具。请暂时忘记PR,忘记Final Cut,忘记达芬奇。这些是很好,但它们是给职业选手用的重型武器。我们初学者,需要的是一把轻便、好用的瑞士军刀。
我的推荐只有一个,那就是——剪映。
别笑。我知道它听起来很“抖音”,很“网红”。但事实是,对于视频剪辑零基础的人来说,剪映(无论是手机版还是电脑专业版)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它把那些复杂的概念,都给你翻译成了大白话。
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渲染”,你只需要点“导出”。你不需要去网上找各种插件,它自带了海量的贴纸、特效、字体和音乐。它的界面逻辑清晰得令人发指,你随便拖拽几个视频进去,凭直觉就能完成最基础的切割和拼接。
所以,我们的实战路线图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玩转剪映,建立信心
先从手机版开始。把你最近一次出去玩拍的视频导进去。
- 导入素材 :这步没啥好说的,就是把你的“食材”都扔进厨房。
- 切割与排序(粗剪) :这就是核心了。在底下那条长长的,像电影胶片一样的东西,我们管它叫 时间线 。你的所有操作都在这里进行。用手指在时间线上拖动,找到你想要的画面的开头,点一下“分割”,再找到结尾,再点一下“分割”,中间那段不想要的,选中,删掉。是不是跟你删微信聊天记录一样简单?把你所有视频里喜欢的片段,都用这个方法“抠”出来,然后像排队一样,把它们一个接一个放在时间线上。先放哪个,后放哪个,全凭你乐意。
- 加上音乐 :一个没有音乐的视频是没有灵魂的。剪映的曲库很全,找一首符合你视频感觉的歌,加上去。你会立刻发现,你的视频“活”过来了。音乐的节奏,甚至可以指导你去剪辑画面的长度。
- 加字幕 :别手动打字了!用它的“ 智能识别字幕 ”功能,一键搞定。准确率高到吓人。你只需要检查一下错别字,再选个好看的字体样式。一个看起来很“完整”的视频就差不多了。
这个阶段,你的目标不是做出什么惊天大作,而是熟悉“在时间线上操作”这个感觉。当你能不假思索地完成切割、排序、配乐、加字幕这套流程时,恭喜你,你已经入门了,已经甩开了90%还在门口观望的人。
第二阶段:开始讲一个“小故事”
当你熟练了基本操作,就可以开始思考一些进阶的东西了。别怕,也不是什么高深理论。
思考一个问题:你想通过这个视频表达什么?
是想记录一次开心的旅行?那就把那些笑得最灿烂的、风景最美的镜头放在一起。是想展示你做一道菜的过程?那就按照备料、切菜、下锅、出锅的顺序来排。
这时候,你可以开始接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B-roll。
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就是“补充说明”的画面。比如,你在拍一个人物访谈,主画面(A-roll)是他一直在说话的脸。但如果一直看一张脸,观众会腻的。这时候,你就可以切一些他手部的特写、他当时所处环境的空镜、或者与他谈话内容相关的画面。这些,就是B-roll。
在你的旅行Vlog里,你对着镜头说“今天天气真好”是A-roll,那么你接下来拍的蓝天、白云、飞鸟的画面,就是B-roll。学会用B-roll,你的视频会立刻变得丰富、有层次,不再是单调的流水账。
第三阶段:探索风格化的工具
现在,你可以玩点花活了。
- 调色 :别去碰什么曲线、HSL,那太复杂了。剪映里有大量的 滤镜 。你就把它当成美图秀秀,一个一个试,找到那个最能烘托你视频氛围的色调。是日系的清新?还是港风的复古?点一下,整个视频的感觉就变了。
- 转场 :两个镜头之间硬生生地切换,有时候会很生硬。这时候就可以在两个片段中间加一个“转场”。但记住, 克制是金 !那些花里胡哨的翻转、溶解,用多了只会显得廉价。最常用、也最高级的转场,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叠化”或者干脆不用转场(硬切)。
- 音效 :除了背景音乐,恰当的 音效 能让你的视频质感飙升。开门声、风声、打字的键盘声、一个可爱的“叮”声……去剪映的音效库里淘宝,你会发现新世界。
当你把剪映玩得滚瓜烂熟,觉得它已经无法满足你的创作欲望时,你自然而然就会想去探索更专业的工具,比如电脑版的剪映专业版,甚至去挑战PR和达芬奇。但到那个时候,你已经不是视频剪辑零基础了。你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剪辑思维,再去看那些专业的教程,你会发现,你都能听懂了!因为底层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别再犹豫了。视频剪辑的秘密,不在于你拥有多牛的设备,多贵的软件,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开始动手,把第一个片段,拖到那条神奇的时间线上。
现在,就去打开那个软件,随便拖一段你昨天拍的猫猫狗狗,或者窗外的晚霞,剪它!当你导出第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哪怕只有15秒的短片时,那种巨大的成就感,会推着你走向下一个,和下下个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