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录完一段音频,满怀期待地点开播放,结果……耳朵瞬间就被各种“嗯”、“啊”、“这个”,还有那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口水声给淹没了。那一刻,真的,想把文件拖进回收站的心都有了。别急,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所有未经雕琢的原始音频的“素颜”状态。而剪辑音频,就是给这声音化妆、塑形,让它从一个乱糟糟的毛坯,变成一件能让人听得舒服、听得进去的作品。
所以,剪辑音频怎么剪辑?这问题问得太好了。它绝对不是简单地把不要的段落“咔嚓”一剪没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套思维,一种手艺,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关于“听感”的艺术。

我们先从最基础的聊起:你得有个家伙什儿,也就是剪辑软件。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专业软件吓到。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刚起步的朋友,我首推Audacity。它免费、开源,功能强大到你无法想象。它就像你身边那个朴实无华但啥都会一点的老伙计,虽然界面看起来有点“复古”,但ตัด、复制、粘贴、降噪这些基本功,它样样精通。做个播客、剪个课程录音,完全绰绰有余。
当然,如果你是视频创作者,经常跟视频打交道,那Adobe Audition(简称Au)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和Premiere Pro(Pr)之间的联动,简直是天作之合。你在Pr里剪视频,右键一点就能把音频发送到Au里进行精修,修完保存,Pr里就自动更新了。这个流程,用过就回不去。Au就像一把专业的瑞士军刀,降噪、均衡(EQ)、压缩……各种专业工具应有尽有,是让你声音质感飞升的利器。
好,工具在手,我们正式开始“动刀子”。
第一步:粗剪——大刀阔斧,别心疼
拿到一条音频,别急着去处理那些细枝末节的呼吸声。先听一遍,从头到尾。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把那些明显的错误、废话、长时间的停顿,毫不犹豫地删掉。这个阶段,追求的是“快”和“准”。就像写文章先搭框架,把主要的叙事逻辑理顺。哪段话说错了,重录了一遍?删掉错的那遍。哪里卡壳了,停了五六秒?缩短它。别怕剪得难看,也别怕衔接得生硬,这些都不是现在要考虑的。粗剪的目的,就是让音频的“骨架”立起来。
第二-步:精剪——魔鬼在细节,耐心是关键
粗剪完成后,你的音频可能听起来已经顺畅多了,但还是有点“糙”。现在,就到了真正考验功夫的精剪阶段。
这才是剪辑音频怎么剪辑这个问题的灵魂。
处理呼吸声和口水声 :这是新手的头号敌人。很多人下意识地选择“删除”。我告诉你, 千万别直接删除 !你想想,一个人说话,完全没有呼吸声,那听起来像个机器人,诡异得很。正确的做法是“ 降低音量 ”。选中那段呼吸声的波形,把它整体的音量拉低个10-15分贝,让它若有若无,既保留了说话的真实感,又不会干扰听众。这一个小技巧,就能让你的音频专业度提升一个档次。
干掉“嗯、啊、然后、这个” :这些口头禅是流畅表达的绊脚石。剪掉它们!但在剪的时候要注意“节奏感”。有时候,两个词之间剪得太干净,会听起来很突兀。你可以尝试在剪掉口头禅后,留下一段极其短暂的静音,或者从旁边的环境音里复制一小段(这叫“环境噪音填充”)来补上,让过渡更自然。但也要注意,别剪得太过火,把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自然的停顿都剪没了,那听起来会特别累。
掌控节奏 :这是从“会剪”到“会剪得好听”的进阶。一段话,你说得快了还是慢了,可以通过剪辑来调整。想让某段内容听起来更紧凑、更有力?那就把句子之间的停顿缩短。想营造一种深思、悬念的氛围?那就适当地拉长停顿。剪辑师在某种程度上,是音频的“节奏大师”。你控制着听众的情绪流。
第三-步:美化与修复——给声音“上妆”
当你的音频结构完整、节奏舒适后,就可以开始最后的“美化”工作了。
降噪(Noise Reduction) :谁的录音环境也不是录音棚,总会有点空调声、电流声。大多数软件都有一键降噪功能。用法一般是先“采样”一段纯粹的噪音,然后让软件根据这个样本,把整个音轨里的同类噪音都干掉。但记住一个原则: 宁缺毋滥 。降噪开得太猛,人声会失真,听起来发闷,有种奇怪的“水下感”。稍微保留一点点环境音,反而更真实。
均衡(EQ)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调整声音里不同频率部分的大小。感觉声音太闷,像蒙了层被子?那就适当提升一点高频。感觉声音太“轰”,有嗡嗡的回响?那就适当削减一点低频。EQ就像是声音的化妆师,可以修正声音的“肤色”,让它更清晰、更悦耳。很多软件都有预设,比如“人声增强”、“播客语音”,新手可以直接套用,效果就很不错。
压缩(Compressor) :这是个很多人搞不懂但又极其重要的工具。简单来说,它的作用就是“削峰填谷”。把那些突然大声的词(比如你激动时吼的一嗓子)压下去一点,再把那些声音太小的词提上来一点。这样,整段音频的响度就变得很均匀,听众不需要频繁地去调节音量,听感会非常舒服。
最后,导出你的作品。注意响度标准,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比如-16 LUFS(播客)或者-14 LUFS(流媒体),能确保你的音频在任何平台上播放时,音量都和其他专业内容差不多大,不会出现声音过小或震耳欲聋的尴尬。
说到底,剪辑音频怎么剪辑,技术是骨架,而审美是血肉。工具永远是冰冷的,但你通过剪辑,赋予了声音全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一段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次精心编排的沟通,一次能抓住人心的表达。多听、多剪、多感受,慢慢地,你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把“剪刀”,剪出真正动听的声音。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