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别再琢磨换什么新手机、买什么稳定器了。你那个段子没人看,问题百分之九十九不出在设备上。真的。拍段子这事儿,设备就是个最基础的门槛,现在谁的手机拍出来不是高清的?问题的根,烂在了别的地方。
那到底是怎么拍段子剪辑才能让人看下去,甚至点个赞呢?

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聊点实际的,能上手操作的。
第一步,也是最要命的一步:把你的“想法”变成“脚本”
别跟我说你没脚本,就是即兴发挥。即兴发挥那是天才干的事,你我大概率是普通人。你所谓的“灵感”,在镜头前往往会变成一坨浆糊。
脚本不是让你写万字小说,就几句话,把场景、人物干啥、说啥、以及最重要的——反转,写下来。
记住,短视频段子的命根子,就是反转。没有反转的段子,就像一碗没放盐的白开水,寡淡无味。铺垫了半天,结果观众早就猜到了,那你这条视频基本就废了。
举个例子:你想拍个耍帅的。* 烂脚本:小明戴上墨镜,靠在跑车上,路过的美女都看他。* 能看的脚本:小明戴上墨-镜,特潇洒地往跑车上一靠,结果车门没锁,“滴”一声警报响彻天际,一个大妈冲出来喊:“谁靠我车了!刚洗的!”
看到了吗?冲突和反转,这才是观众想看的东西。
还有,开头。黄金三秒!黄金三秒!黄金三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得让观众在第一秒钟,不,零点五秒钟内,就觉得你这个视频有点意思,或者至少,他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鬼事。别慢悠悠地铺垫,没人有耐心。
第二步:开拍!别把自己拍成“鬼片”
脚本有了,就该拍摄了。这一步,有几个坑你千万别踩。
光线!光线!光线! 我见过的太多新手,拍出来的视频人脸黑得跟他刚从煤窑里出来一样。求求了,别在晚上顶着你家那个昏黄的吸顶灯拍。找个白天,对着窗户拍,让自然光均匀地打在你脸上。这就是最简单、最便宜、效果最好的美颜灯。光线好了,画质的质感能提升80%。否则,你后期调色调到吐血都没用。
声音!比画面更致命! 一个画质稍微模糊但声音清晰的视频,和一个画质4K但声音嘈杂有回音的视频,观众会毫不犹豫地划走后者。信我。你以为观众是来看电影的?不,他们是在刷信息流,声音不干净,体验感直接降到冰点。 怎么办?很简单。找个安静的房间,关上门窗。如果你想专业点,花几十块买个领夹麦,直接插手机上用。效果立竿见影。别让你辛辛苦苦想的段子,毁在“嗡嗡嗡”的电流声和隔壁小孩的哭声里。
稳住!别晃! 手持拍摄,很容易晃得跟地震了似的。观众看着头晕。你可以把手机靠在书本上、水杯上,或者花个几十块买个最便宜的手机三脚架。只要画面是稳的,观感就能舒服很多。别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运镜,先把一个固定的镜头拍稳、拍清楚。
第三步:剪辑!节奏的魔法
终于到了剪辑环节。这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现在的剪辑软件,比如“剪映”,已经傻瓜到不行了,功能强大还免费。
剪辑的核心是什么?不是特效,不是滤镜,而是节奏。
一个好的段子,它的剪辑节奏一定是张弛有度的。
删掉废话,刀刀见肉。 把你拍摄的素材导进去,第一件事就是“砍”。把那些“嗯…”“啊…”“那个…”之类的语气词,以及动作之间的停顿,全部砍掉。让对话和动作紧凑起来。你看那些热门段子,有哪个是慢悠悠的?恨不得一秒钟交代三件事。
卡点,让视频“爽”起来。 为什么有些视频看着特别带感?因为它们 卡点 了。无论是卡音乐的节拍,还是卡一个重音的音效,当你的画面切换和音乐/音效的节点对上时,那种“爽感”是无与伦比的。比如一个耳光,画面扇过去的一瞬间,配上“啪”的音效,效果就拉满了。
音效是段子的灵魂放大器。 别只知道加背景音乐(BGM)。 音效 ! 音效 才是精髓! 一个惊讶的表情,配上“哇哦”的音效;一个尴尬的瞬间,配上乌鸦飞过的声音;一个转折,配上“噔噔蹬”的悬念音效。这些东西能把你原本平淡的表演,情绪放大十倍。去软件的音效库里多听多找,你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字幕,不是加上就行。 字幕是给那些静音刷视频的人看的,所以必须有。但别用默认的又小又丑的字体。把 字幕 做得大一点、显眼一点。在重点词汇上,可以换个颜色、加个动画效果,引导观众的视线。比如你的反转金句,完全可以做一个“放大弹出”的效果,给观众一个视觉冲击。
总结一下,怎么拍段子剪辑这个事儿,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好脚本(灵魂)+ 干净的声画(身体)+ 有节奏的剪辑(魔法)= 一条及格线以上的段子视频。
别老想着一步登天,拍出百万爆款。先从模仿开始,看看那些你喜欢的博主是怎么设置反转的,他们的剪辑节奏是什么样的,他们用了哪些好玩的音效。
然后,别想了,去拍。
拍一条,烂了,没关系,分析一下为什么烂。是光线不好?还是反转太硬?
再拍一条。
这个过程,比你看一百篇教程都有用。记住,观众的“划走”和“点赞”,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