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拿到一条刚拍完的素材,那感觉,简直就像面对一整头没处理过的猪,你知道肉在哪儿,但下手之前,心里是真没底。一堆啰嗦的开场白,说错话的NG片段,还有那些漫长得让人想快进的沉默……剪辑视频怎么把多余的删掉,这哪是技术问题,这根本就是一门断舍离的艺术,是把一堆乱麻理成一根能穿针引线的活儿。
很多人一上来就懵了,对着时间线上那条长得望不到头的“心电图”,鼠标悬在半空,不知道第一刀该从哪儿砍。别慌,这事儿比你想的简单,也比你想的要复杂。简单在于工具,复杂在于你的“刀法”和“心法”。

咱们先聊聊最直接的,就是手里那把“刀”。
你用的是什么?剪映?Final Cut Pro?还是专业的Premiere Pro?其实都一样,它们的核心功能就那么几个,名字可能不同,但灵魂相通。你必须,我是说必须,得把这几个基本操作练得跟呼吸一样自然:
- 分割(或叫切断、剪开): 这就是你的屠龙刀。在PR和FCPX里,快捷键通常是“C”(Cut的首字母,多形象),按下去,鼠标就变成了一把小剃刀。看到哪里不顺眼,对准时间线指针,“咔”就是一下。想切哪里切哪里。在剪映里更直接,拖动时间线到你想切的地方,点一下“分割”按钮,一分为二。
- 选择工具: 切完了你得能捡起来扔掉吧?这就是选择工具,通常快捷键是“V”。它让你能选中你刚才切下来的那段“废料”。
- 删除: 选中了,直接按键盘上的Delete键,世界清净了。有些软件还带个“波纹删除”的功能,简直是神来之笔。什么意思?就是你删掉中间一段,后面的视频会自动往前补位,无缝衔接,省得你再手动去拖,简直是懒人福音。
这三步,就是物理层面上剪辑视频怎么把多余的删掉的全部秘密。说白了,就是切开 -> 选中 -> 删除。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太天真了。这顶多算是把猪按倒了,怎么下刀,切哪块肉,留哪块骨,那才是真正的学问。
我的习惯是分三步走,我管它叫“三板斧去废法”。
第一板斧:大刀阔斧的“粗剪”
这一步,别心疼,别犹豫。你的目标只有一个:把那些明显是垃圾的片段,毫不留情地砍掉。
什么是垃圾?
- 开机和关机前的准备动作。 比如你对着镜头调整发型、清嗓子,或者拍完了在那儿喘气、发呆。这些,统统不要。找到正式说话的第一个字,前面的一刀切;找到最后一个字说完的那个瞬间,后面的一刀切。
- 口误和NG。 说错话了,重复录了好几遍?只留下你最满意的那一遍,其余的,删。就一个字。别想着“万一以后能用上”,信我,你用不上。素材只会越积越多,留着这些只会让你在后面的精剪阶段抓狂。
- 巨大的、无意义的停顿。 你在思考下一句要说什么,停了五秒钟。观众可没耐心等你。这种地方,必须剪掉。但是,请注意,是“无意义的”停顿。有些停顿是表达情绪的,那是宝贝,得留着。
粗剪阶段,你的心态应该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把整个视频的框架先搭起来,让它从一个小时的废话,变成一个十分钟的、能看下去的骨架。
第二板斧:精雕细琢的“精剪”
骨架有了,现在要开始上肉了,让它有血有肉有呼吸。这一步,考验的就是你的节奏感和对细节的敏感度。
你以为粗剪完就万事大吉了?你把视频放一遍听听,保证到处都是突兀的跳跃和不连贯。精剪要处理的就是这些玩意儿。
- 处理呼吸声和口水音。 很多新手会忽略这个。两个句子之间,往往会有一个巨大的吸气声,或者“咂”一下嘴的声音。这些在正常交流中我们可能不太在意,但在视频里会被无限放大,听着特别难受。怎么处理?把波形图放大,找到那些短短的、突起的波形,那就是罪魁祸首。把它们切掉,或者把音量拉到最低。你的视频会瞬间干净一个档次。
- 控制节奏,干掉“嗯、啊、这个、那个”。 这些语气词是视频流畅度第一杀手。我的建议是: 一个不留 。每删掉一个,你的视频就紧凑一分。你会发现,当你把这些语气词都干掉之后,整个视频的语速好像都变快了,信息密度也上来了,观众看得才过瘾。
- 利用J-Cut和L-Cut。 这是个稍微进阶点的技巧,但效果拔群。简单说,就是让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切换。比如,画面还在上一个场景,下一个场景的声音已经提前进来了(L-Cut)。或者,画面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了,上一个场景的声音还延续了一两秒(J-Cut)。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转场变得无比顺滑,像电影一样,而不是像PPT翻页。这对于 剪辑视频怎么把多余的删掉 来说,是一种更高级的“删”,它删掉的是切换时的“生硬感”。
第三板斧:情绪至上的“灵魂剪辑”
到了这一步,你已经是个合格的剪辑师了。但想成为高手,还得有第三板斧。这一步删的不是画面,不是声音,而是观众“多余的情绪”。
什么意思?
你要学会判断,哪里观众会觉得无聊,哪里观众会觉得拖沓。有时候,一段话说得没问题,画面也没问题,但就是感觉“平”。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删掉一两个不那么重要的分论点,或者用一个快节奏的混剪来替代平铺直叙。
反过来,有时候一段素材本身很短,但情绪价值极高。比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时你非但不能删,甚至还要刻意地把它放慢,或者在前后留出一点点空白,给观众一个回味和感受的空间。
这一步没有标准答案,全凭你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剪辑的最终目的,不是把视频做对,而是把视频做得让人爱看。你删掉的每一帧,都应该是为了这个最终目的服务。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剪辑视频怎么把多余的删掉?
它是一个从物理到心理的过程。
开始,你删的是废片。
然后,你删的是废话。
最后,你删的是观众可能产生的烦躁、无聊和走神。
记住,剪辑的本质,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你手里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声音,都是你的食材。一个伟大的厨师,懂得如何用最少的调料,凸显食材本身最极致的味道。而一个伟大的剪辑师,懂得如何用最精准的剪切,让故事本身,闪闪发光。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