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录了一段音频。可能是个播客,可能是个有声书,也可能就是你哼的一段小曲儿。总之,现在它就静静地躺在你的电脑里,一整条,充满了各种不该有的东西——嗯、啊、口水音、中间那段长达十秒的尴尬沉默,还有窗外突然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声。你的任务,就是把这坨原始的、粗糙的“声音素材”,变成能听的、好听的“作品”。这中间的鸿沟,就靠AU怎么剪辑拼接来填平。
很多人一打开Adobe Audition,看到那一排排按钮和波形图,头就大了。别怕,这玩意儿就是个纸老虎。今天我不跟你扯那些天花乱坠的功能,就聊最核心的,也是你用得最多的——剪辑和拼接。把这两招玩明白了,你至少能解决80%的问题。

咱们先从最简单粗暴的开始。
你把音频文件拖进AU,双击它,会进入一个叫“波形”编辑器的界面。记住这个名字,波形。在这里,你对音频做的所有操作,都是“破坏性”的,啥意思?就是你一刀下去,保存了,那段被你切掉的东西就真没了,找不回来了。听着很吓人,但对于清理单个文件里那些明显的垃圾片段,这反而是最直接高效的。
看到那个像手术刀一样的图标了吗?它叫剃刀工具(快捷键是R)。这玩意儿就是你的第一把武器。你的耳朵是你的侦察兵,鼠标就是你的执行者。听到哪里有不想要的口误,或者一段不该有的咳嗽声,暂停,放大波形图,找到那块“污点”,用剃刀工具在它的前后“咔嚓”各切一刀。好了,现在这块“污点”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片段了。选中它,按下Delete键。搞定。它就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
这就是最基础的“剪”。简单吧?就是切切切,删删删。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问题。比如你删掉了一段三秒钟的废话,音频中间就留下了一个三秒的空白。或者,你把两段本来隔了很远的音频,硬生生地挪到了一起。播放一听,完了,那个连接的地方特别突兀,声音像是从悬崖上掉下来一样,听感极差。
这时候,拼接的艺术就登场了。
单纯地把两段音频首尾相连,那不叫拼接,那叫“硬接”,是新手最常犯的错误。高级的、听起来舒服的拼接,精髓在于一个东西——交叉淡化(Crossfade)。
想象一下,两支接力棒。如果第一个人跑过来直接把棒子塞到第二个人手里,两个人速度不一样,肯定会有一个踉跄。但如果他们在交接的时候,并排跑一小段,速度逐渐同步,再完成交接,是不是就顺滑多了?交叉淡化就是这个道理。它让第一段音频的结尾音量逐渐变小,同时让第二段音频的开头音量逐渐变大,在这两者重叠的短暂瞬间,你的耳朵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切换的痕迹。
在波形编辑器里,你做这个会很麻烦。所以,现在我们要进入AU的真正主战场——多轨(Multitrack)会话。
你可以在“文件”->“新建”里找到它。多轨界面,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个音轨,像高速公路有很多车道一样。你可以把你的主音轨、背景音乐、音效,分别放在不同的轨道上。在这里做的所有剪辑和移动,都是“非破坏性”的。也就是说,你只是在调整片段的“播放方式”,原始文件一点儿都没动。这给了你无限的后悔药和调整空间。
把你的音频拖到其中一个音轨上。现在,你还是可以用剃刀工具(R)去切。切完之后,你可以把不要的片段删掉。重点来了,删掉之后,后面的片段不会自动往前补,你需要手动把它拖过来,跟前面的片段对接上。
对接的时候,让两个片段稍微有一点点的重叠。看到了吗?在重叠的区域,AU会自动生成一个X形的淡入淡出效果。那个,就是交叉淡化!你可以拖动这个交叉区域的边缘,来调整淡化的时长和曲线。对于人声,一个非常短暂的、零点零几秒的交叉淡化,通常就足以消除拼接时的“咔哒”声。如果是音乐的拼接,你可能需要更长一点的交叉淡化,让两段旋律自然地融合。
这才是拼接的灵魂。不是靠拢,是融合。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每次删掉一小块,后面的所有东西都要手动往前拖,好几百个片段,我不得累死?
问得好。所以AU给你准备了一个堪称神器的功能——波纹删除(Ripple Delete)。
这玩意儿是个啥呢?你在多轨模式下,切掉一个片段,然后右键点击那块空白区域,选择“波纹删除”->“时间选区中的空隙”。奇迹发生了,被你删除片段后面的所有东西,会自动往前平移,完美地填补上这个空缺。一个字,快。这对于剪辑长篇播客、有声书这种需要大量剔除“嗯啊”等口水词的场景,效率简直是指数级提升。你甚至可以框选多个片段一次性“波-纹-删-除”,那种感觉,就像一次性消除了游戏里的一大片方块,爽!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一个真正舒服的剪辑流程应该是怎样的:
- 初剪(波形模式) :先把整个音频文件拖进AU,在 波形 模式下,把那些特别明显的、巨大的错误,比如开头结尾的空白、录制失误的大段噪音,直接一刀切了,保存。这是大扫除。
- 精修(多轨模式) :新建一个 多轨 会话,把初剪过的文件拖进去。在这里开始你的精细操作。
- 切割 :用 剃刀工具 (R)或者直接拖动片段的边缘,把所有你需要调整的呼吸声、口误、停顿,都切割成独立的片段。
- 删除与拼接 :对于不想要的片段,选中,删掉。然后利用 波纹删除 ,让后面的内容无缝补上。或者,如果你需要调整两句话的语序,直接在轨道上拖动它们的位置就行。
- 打磨接口 :仔细听每一个拼接的地方,确保 交叉淡化 是存在的,并且时长是合适的。让人声的过渡听起来就像一句话自然说出来的,而不是拼凑的。
记住,AU怎么剪辑拼接,核心从来不是你会用多少个花里胡哨的工具。而是你有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聪明的思维模式。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破坏性”的波形编辑,什么时候该在“非破坏性”的多轨里腾转挪移。
剪辑,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你在重新安排声音在时间轴上的顺序,你在雕刻听众的情绪流。一个糟糕的剪辑会不断地把听众从你营造的氛围里拽出来,而一个好的剪辑,是隐形的,是你根本意识不到它存在的。它只是让整个故事的讲述,变得无比流畅、自然、且充满力量。
所以,别再盯着那些复杂的按钮发愁了。打开你的AU,就从剃刀、拖拽、交叉淡化和波纹删除开始。把这几样最朴素的工具玩到极致,你就已经超越了90%的入门者。剩下的,就是靠你的耳朵和耐心,去一遍遍地打磨了。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