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找到一首简直是天作之合的BGM,旋律、节奏、情绪,哪儿哪儿都对,完美贴合你的视频画面。但偏偏,那该死的歌手一开口,整个意境全毁了。你想用的是纯音乐的氛围感,不是一首流行歌曲。这时候,一个念头就会像疯长的野草一样占据你的大脑:剪辑音乐怎么去掉人声?
这事儿吧,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真不简单。它不像你在Word里删掉一个错别字那么轻松。你得明白,成品音乐里的人声和伴奏,那不是两根独立的轨道,它们是早就被混音师像和面一样,揉在一起,放进烤箱烘焙成一个完整的“面包”了。你想把里面的“糖”给单独抽出来,还不能破坏“面粉”的结构,这本身就是个逆天操作。

但,人嘛,总是在挑战不可能。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折腾和抓耳挠腮,我算是把市面上能用的法子都试了个遍。今天就把这些压箱底的经验,连同踩过的坑,一并倒给你。
一、 “快餐式”解决方案:在线AI工具
这是给懒人,或者说,给那些需求不高的朋友准备的。现在科技发达了,网上有大把的在线人声分离网站,比如LALAL.AI、VocalRemover.org这类。它们的操作逻辑简直傻瓜到令人发指:
- 打开网站。
- 把你那首“问题歌曲”拖进去。
- 喝口水,等它处理。
- 下载分离出来的伴奏和人声文件。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妙?一键搞定,立等可取。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完美的“一键”。这种AI工具处理出来的伴奏,十有八九都带着点“后遗症”。
啥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音质损失和“幽灵”残留。你会发现伴奏听起来有点闷,有点糊,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高频乐器,比如镲片、弦乐的泛音,细节会丢失很多。更要命的是,人声的某些频段,尤其是混响和回声,AI算法很难把它和乐器完全剥离开,结果就是你还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个“幽灵”在背景里哼唱。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关不干净的水龙头,总在那里滴答滴答,特别挠人。
所以,结论是:如果你只是做个短视频,背景音量不大,用来糊弄一下,或者只是需要一个大致的伴奏用来翻唱练习,那这种方法,够用。但凡你对作品有点追求,想让听众的耳朵舒服点,那这招,pass。
二、 专业软件里的“外科手术刀”:Adobe Audition
当在线工具满足不了你时,就该请出专业选手了。在音频处理领域,Adobe Audition(简称Au)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山。这软件里藏着一个专门干这脏活累活的功能,叫做“中置声道提取器”。
为啥叫这个名字?这得从音乐混音的原理说起。在大多数立体声录音里,为了让主唱的声音听起来最突出、最稳固,混音师通常会把人声放在声场的正中央,也就是所谓的“中置”。而伴奏的各种乐器,则会分布在左右两边,形成一个宽阔的声场。
“中置声道提取器”的逻辑,就是精准打击这个“中间地带”。
它的操作比在线工具复杂,但效果也精准得多:
- 把音频导入 Au 。
- 在“效果”菜单里找到“立体声声像” -> “中置声道提取器”。
- 打开后,你会看到一堆参数可以调。别慌,它有预设!直接在预设里选“人声移除”。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人声瞬间就小了很多。但是,还没完!这只是第一步。你会发现,跟人声一起消失的,可能还有贝斯、底鼓这些同样经常被放在中间的低音乐器。这时候,你就需要像个医生一样,拿着手术刀(也就是那些滑块),小心翼翼地去调整“频率范围”、“鉴别”这些参数,把被误伤的乐器给“救”回来一点,同时让人声死得更彻底一点。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你的耳朵和耐心。没有标准答案,每一首歌都需要你反复去听,去微调。有时候你为了保住一点鼓点,人声就又会冒出来一点。这就是一场博弈。但折腾下来,最终得到的效果,绝对比那些在线AI工具要干净、自然得多。这是专业主义的胜利。
当然,除了Au,像iZotope RX这种更变态的修复软件,它的人声分离算法更是达到了“神级”,但价格嘛……也同样是神级的。
三、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法:EQ均衡器
如果,你手头既没有专业软件,也对在线工具的效果嗤之以鼻,还有一种“土办法”可以试试,那就是动用EQ均衡器。
这招的原理更简单粗暴。人声的频率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大概在200Hz到4kHz之间。那好,我直接用EQ,像用一把大刀,把这个频段的音量给它狠狠地砍下去!
几乎所有的剪辑软件,无论是PR、FCPX还是剪映,都自带EQ功能。你只需要打开EQ,找到对应的频率范围,往下一拉,人声确实会变小。
但是!我为什么说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不光有人声啊!钢琴、吉他、小提琴……很多乐器的核心音色也在这里。你这一刀下去,人声是没了,这些乐器也跟着“陪葬”了,变得有气无力,整个音乐听起来就像是得了重感冒,空洞、干瘪,毫无生命力。
这招,我只建议在万不得已,或者你只需要一小段几十秒、且被其他音效和对白严重覆盖的背景音乐时,才考虑使用。否则,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四、 终极大法,也是最有效的大法:直接找伴奏版!
折腾了半天,你可能会问,难道就没有完美的办法吗?
有!
那就是,别去“去掉”人声,而是直接去找这首歌的“伴奏版”(Instrumental)!
这听起来像句废话,但信我,这才是最正经、最高效、音质最好的解决思路。很多时候我们一头扎进技术难题里,却忘了最简单的解决路径。在动手之前,先花十分钟去搜索一下:
- “歌曲名 + Instrumental”
- “歌曲名 + 伴奏”
- “歌曲名 + Official Audio / Lyric Video” (很多官方发布的版本可能就是伴奏)
你会在YouTube、网易云音乐、甚至B站发现新大陆。很多电影原声带(OST)专辑里,会同时收录人声版和纯音乐版。很多制作人也会在自己的频道放出作品的伴奏。
这才是釜底抽薪!拿到的就是人家混音师精心制作的、原汁原味的、没有任何音质损失的纯伴奏。这不比你费半天劲,用各种奇技淫巧搞出来的“阉割版”伴奏香一百倍?
所以,记住这个工作流程:先找伴奏,找不到,再考虑用Au这样的专业软件处理,万不得已,才用EQ去救急,至于在线工具,当个备胎就行了。
把精力花在刀刃上,别在一条注定不会完美的路上一路走到黑。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做出好作品,而不是炫耀自己“去掉人声”的技术有多牛,对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