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剪辑视频怎么剪?超详细保姆级教程,新手小白一看就会!

说真的,每次有人问我“电脑剪辑视频怎么剪”,我脑子里都不是先蹦出什么软件、什么快捷键。我想到的是我刚开始折腾视频那会儿,对着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感觉自己像个面对着一整头牛却不知道怎么下刀的厨子,那种茫然和挫败感,太真实了。

所以,咱们今天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我就当你是我的一个朋友,刚买了新电脑,兴冲冲地拍了一堆东西,现在正对着屏幕发愁。我来跟你唠唠,这玩意儿到底该怎么“搞定”。

电脑剪辑视频怎么剪

首先,把“剪辑”这个词从你脑子里那个高大上的神坛上请下来。它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说白了,它就是个讲故事的手艺。你拍的所有视频片段,就是你手里的乐高积木,而剪辑,就是把这些积木拼成你想要的那个城堡、那艘飞船。你才是那个设计师。

在你打开任何一个剪辑软件之前,请你务必,务必,做一件事:素材整理

这玩意儿听起来特无聊,特像上学时老师要求的“预习”,但信我一次,这能救你的命。别把你所有视频、音频、图片一股脑儿全扔在桌面上。在你的硬盘里,建一个总文件夹,用你这个项目的名字命名,比如“云南旅行Vlog”。然后,在里面再建几个子文件夹:【视频素材】、【音频素材】(这里放你的录音、旁白)、【音乐】、【图片与特效】、【工程文件】。

把下载的、拍摄的所有东西,分门别类地放进去。这个习惯,在你项目越来越大、素材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回来感谢我的。它能让你在剪辑到一半,脑子快要炸掉的时候,还能清晰地知道,你那段绝美的日出延时,到底躺在哪个角落。

好了,准备工作做完,上“屠刀”——选软件。

市面上的软件五花八门,让你眼花缭乱。听我的,别纠结。对于纯新手,我首推剪映专业版。对,就是那个手机上很火的剪映的电脑版。别瞧不起它,它免费,而且功能强大到超乎你的想象。自动识别字幕、海量的模板和音乐,操作逻辑对新手极其友好,几乎没有学习成本。你今天学,今天就能剪出个像样的东西来。

如果你想玩得专业一点,或者有心往深了走,我推荐达芬奇(DaVinci Resolve)。这家伙,剪辑、调色、特效、音频,全家桶。最要命的是,它的基础版也是免费的!调色功能更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它的学习曲线会比剪映陡峭一点,但一旦上手,你的创作空间会大到无边无际。

至于大名鼎鼎的Premiere Pro(PR)和Final Cut Pro(FCPX),它们是行业标杆,没错。但PR是订阅制,FCPX要苹果电脑,对于刚入门的你来说,可能有点“杀鸡用牛刀”,而且钱包也会有点疼。先用免费的练手,搞明白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再考虑投资也不迟。

选好软件,打开它,把你整理好的素材“哗啦”一下拖进去。现在,真正的冒险开始了。

第一步,粗剪

别想太多,也别追求什么细节。你就把素材库当成你的菜市场,把时间线当成你的砧板。按照你脑子里故事的大概顺序,把所有你觉得“可能有用”的片段,全都拖到时间线上。这个阶段的目标只有一个:搭建故事的骨架。

比如,剪旅行Vlog。那就按时间顺序,把起床、出门、坐车、看风景、吃饭、回酒店这些片段,大致拼起来。那些镜头晃得像地震的、说错话的、没对上焦的,咔咔两刀,删掉!别心疼。剪辑就是个取舍的艺术。完成这一步,你的视频可能又臭又长,节奏稀烂,但没关系,你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雏形。

第二步,精剪

这才是真正注入灵魂的时刻。现在,你要像个雕塑家一样,一点点打磨你那块粗糙的石头。

节奏,是精剪的核心。你需要在时间线上反复拖动、缩短、延长你的片段。想想看,一个展现风景的镜头,是不是应该留得长一点,让观众有时间沉浸?一个人物对话的场景,是不是应该在他们说完话的瞬间就切掉,还是留一两秒的表情反应?

这里有个小技巧,叫J-Cut和L-Cut。简单说,就是让下一个画面的声音,提前于画面出现(L-Cut),或者让上一个画面的声音,延续到下一个画面(J-Cut)。这么做,会让你的镜头切换变得无比丝滑,一点都不生硬。比如,你正在拍古镇的空镜,下一个镜头是采访一位老奶奶,你可以先让老奶奶的声音传出来,过一两秒,再切到她的画面。感觉是不是立刻就来了?

在精剪阶段,你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镜头,有必要存在吗?它对我的故事有推动作用吗?删掉它,会影响观众的理解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果断删掉。记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现在这个短视频时代,没人有耐心看你那些拖沓的镜头。

第三步,配乐和音效

如果说画面是视频的骨肉,那声音就是它的灵魂。找到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BGM),你的视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音乐的风格,直接定义了你视频的情绪。是欢快?是忧伤?是燃?还是温情?去一些无版权的音乐网站找找,选择多到你头皮发麻。

但别只满足于BGM。音效,这个经常被忽略的东西,才是让你视频质感飞跃的秘密武器。开门声、风声、水滴声、打字的键盘声,甚至是 subtle 的“嗡”的一声环境音,都能让你的画面活起来,让观众身临其境。一个简单的转场,配上一个“嗖”的音效,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第四步,锦上添花的调色字幕

调色,听起来很玄学,但基础操作很简单。就是调整画面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让暗的场景亮起来,让色彩寡淡的画面变得鲜活。现在很多软件都有一键美化或者LUTs(你可以理解为高级滤镜)功能,套用一个,就能瞬间让你的视频有“电影感”。调色的目的,是统一你所有画面的风格,营造氛围。比如,回忆的片段可以调成偏黄的暖色调,科技感的视频可以调成偏冷的蓝绿色调。

字幕,简直是刚需。想想你自己,多少次是在地铁上、在办公室里静音刷视频?没有字幕,信息传递效率会大打折扣。给你的视频加上清晰、易读的字幕,是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同时,你还可以用一些花字、特效字来强调重点,增加趣味性。

最后一步,导出

恭喜你,你的第一个作品即将诞生!导出设置里,参数也很多,别怕。对于新手来说,你只需要记住几个关键的就行:

  • 格式(或叫容器):选 MP4 ,这是最通用的格式,所有平台都支持。
  • 编码器:选 H.264 ,这是目前的流媒体标准。
  • 分辨率和帧率:跟你拍摄的素材保持一致就行。你拍的是1080P 25帧,就导出1080P 25帧。
  • 比特率(或叫码率):这个决定了你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一般来说,导出1080P的视频,设置在10-20Mbps之间就足够清晰了,文件大小也合适。

点击“导出”按钮,然后去泡杯咖啡,或者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等待进度条走完的那几分钟,是一种混杂着期待、紧张和成就感的神奇体验。

当那个崭新的MP4文件出现在你眼前时,点开它,从头到尾看一遍。你会发现很多瑕疵,很多不完美。但没关系,这是你的第一个作品。从一堆散乱的素材,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就酷毙了。

电脑剪辑视频怎么剪?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流程。它不难,但需要耐心。它像做饭,需要你对食材(素材)有了解,需要你掌握火候(节奏),需要你添加调味(音画特效)。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次次把“生米”做成“熟饭”的尝试。别怕犯错,“Ctrl+Z”是你最好的朋友。剪辑,就是在一个不断犯错和撤销的过程中,找到最优解的游戏。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打开你的电脑,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988.html

Like (0)
Previous 2分钟前
Next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