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背景图怎么弄?手机电脑全攻略,新手也能轻松换背景!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拍了条视频,人物表现、光线、收音,哪哪儿都堪称完美,结果回放一看……好家伙,背景里那个没收起来的晾衣架、墙上那块碍眼的污渍、或者窗外乱入的路人甲,简直就像一碗好汤里掉进了个苍蝇,瞬间毁了所有。这时候,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剪辑背景图怎么弄

别急着去搜什么“一键去除背景”的神器。我得先给你泼盆冷水,这事儿,没那么玄乎,但也没那么简单。它更像一门手艺,得看你的素材是什么“料子”,以及你想把它“雕”成什么样。

剪辑背景图怎么弄

咱们先聊聊最折磨人,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动态视频里的背景处理

很多人以为,不就是把人像抠出来,换个背景么?手机上的剪映不就能搞定?没错,对于某些“天选之子”般的素材,确实可以。比如,你穿着纯色衣服,站在一个颜色同样很单纯的背景前,人物和背景的边缘清晰得像刀切豆腐。这种情况下,打开剪映或者CapCut,点一下“智能抠像”,嘿,奇迹发生了,人物被相当干净地剥离了出来。

但现实呢?现实往往是,你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背景是棵随风摇曳的树,光线还忽明忽暗。这时候你再用那个“智能抠像”,出来的效果,我管它叫“量子纠缠态”。人物的头发丝和树叶子缠绵在一起,身体边缘像被电锯啃过一样,动一下就闪烁着诡异的数字光晕。这种东西,发出去只会让人觉得你用了什么劣质特效。

所以,想在视频里完美替换背景,最正统、最有效的法门,还得是绿幕(或蓝幕)拍摄

你别一听绿幕就觉得是好莱坞大片才用的玩意儿。现在一块便携绿幕布,网上几十块钱就能搞定,往墙上一挂,或者用个架子撑起来。为什么是绿色或蓝色?因为这两种颜色在人的肤色里含量最少,后期软件进行“色度键控”时,能最精准地把这个颜色“抠掉”,而不会伤及你的人物主体。你在PR(Premiere Pro)或者FCPX(Final Cut Pro)里,直接拖一个“Ultra Key”或者“抠像”效果到素材上,用吸管一点那个绿色,Duang!背景瞬间透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键”,但这“一键”的背后,是你前期拍摄的精心准备。

那如果没用绿幕,就是普通实拍,背景又乱七八糟,还有救吗?

有。但得做好“肝”的准备。这时候就得请出我们后期民工的看家本领了——逐帧抠像(Rotoscoping)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体力活。你得在视频的第一帧,用钢笔工具(或者其他遮罩工具)沿着人物的轮廓,一个点一个点地画出一个选区,也就是“遮罩”。然后,下一帧,人物动了,你得跟着调整你的遮罩……一秒钟24帧,一分钟1440帧,你自己算算这是多大的工程量。这活儿,在AE(After Effects)里干最合适。当然,现在AE里也有个叫“Roto Brush Tool”(动态遮罩笔刷)的神器,它能帮你半自动地追踪人物边缘,你只需要在关键的几帧修正一下就行,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但即便如此,处理一段几分钟的复杂镜头,熬上几个大夜也是家常便饭。

所以你看,剪辑背景图怎么弄,这个问题压根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取决于你前期的投入。前期用绿幕,后期笑哈哈;前期图省事,后期累成狗。

说完了最硬核的视频部分,咱们再聊聊稍微轻松一点的,比如处理图片背景,或者视频里那种固定镜头的背景

这种就简单多了。如果你的视频镜头是固定的,比如你坐在桌子前录一段口播,相机全程没动过,背景里有个碍眼的水杯。你可以截取一帧画面,把它扔进Photoshop。现在PS里的“生成式填充”(Generative Fill)简直就是神仙功能。你用套索工具把那个水杯随便圈一下,然后在提示框里什么都不用输,直接点“生成”,AI就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把那个水杯抹掉,而且补上的部分天衣无缝。然后你把这张干净的背景图导出来,回到剪辑软件里,把它垫在视频轨道的下面,再用我们上面说的“遮罩”工具,在你的人物周围画一个大致的范围,把人物抠出来,这样一来,你的人物还是动态的,但背景里的水杯就永远消失了。

这个方法,本质上是给你的视频“偷天换日”,用一张干净的图片背景,替换掉了原来视频里有瑕疵的背景。

除了去除,我们更多时候是想美化或者更换背景

最简单的美化方式,就是背景虚化。有时候背景乱,不是因为它丑,而是因为它太清晰,太抢戏了。在剪辑软件里,复制一层你的视频轨道,对下面那层轨道整体做一个“高斯模糊”效果,然后再把上面那层的人物主体用遮罩抠出来。这样,你就人为地制造出了类似单反大光圈镜头的“景深”效果。人物是清晰的,背景是模糊的,一下子整个画面的质感就上来了。很多手机剪辑APP里也有“背景虚化”的功能,原理大同小异。

至于彻底更换背景,核心还是抠像。把人物抠出来之后,你就可以在下面垫上任何你想要的背景了。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视频。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光线和透视的匹配

你的主体人物,光是从左上方打来的,脸的右侧有阴影。你找的背景素材,却是一个太阳在右下角的黄昏景象。这俩一合成,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假的,那种“贴上去”的感觉会非常强烈。所以,你找的背景,光源方向、色温、整体氛围,都要尽量和你的主体人物匹配。如果主体是室内灯光,你就找个室内的背景;如果主体是户外阳光,那背景最好也是蓝天白云。这才是让合成看起来真实可信的灵魂所在。

总结一下,剪辑背景图怎么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你愿意付出多少成本。

  • 最低成本方案 :用手机APP的智能抠像,接受它可能出现的瑕疵,适合要求不高的娱乐短视频。
  • 中等成本方案 :固定机位拍摄,利用PS处理单帧背景图,再回到剪辑软件里合成,效果不错,但适用场景有限。
  • 高成本方案 :前期使用绿幕拍摄,后期一键抠像,效果最好,最专业。
  • “肝”帝方案 :无绿幕实拍,后期逐帧Roto,用时间和精力换取结果,是大神和苦力的结合体。

别再幻想有什么能完美处理一切素材的傻瓜软件了。好的效果,永远源于好的前期规划和扎实的后期技术。与其琢磨怎么把一堆烂泥扶上墙,不如从一开始,就找一面干净的墙。在你按下录制键之前,花一分钟整理一下你的背景,可能比你后期花几个小时去补救要有效得多。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1510.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