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剪辑视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从素材到成片的完整流程指南

很多人以为,剪辑视频嘛,不就是把拍好的几段视频,用软件咔咔咔切几刀,拼在一起,配个音乐,完事儿。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可就……太天真了。这感觉就像说做饭就是把菜扔进锅里炒熟一样,听起来没错,但魔鬼全在细节里。一个真正能看的、能让人看下去的视频,背后那套流程,那叫一个折腾。

咱们从根儿上说起。你连菜都没有,做什么满汉全席?所以,一切的开始,是素材

剪辑视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素材,就是你的命。你拍回来的那些视频片段、照片、录音,就是你全部的家当。这里的第一个大坑就是,很多人以为“拍”和“剪”是两码事。错!它们是血肉相连的。一个好的剪辑师,在拍摄阶段就应该介入,或者说,拍摄的人脑子里必须要有剪辑思维。他得知道,这里需要一个远景交代环境,那里需要一个特写捕捉情绪,转场的时候最好有个空镜……这些东西,如果你前期不拍,后期剪辑师就是神仙也变不出来,只能对着一堆用不了的废片流眼泪。

拿到素材,你以为可以开剪了?别急。打开文件夹,看到“MOV_001.mp4”、“DJI_0234.MP4”这种乱码一样的文件名,上百个G甚至上T的零碎文件,你头不头大?所以,专业流程的第一步,是素材整理和管理。你得像个图书管理员一样,把这些宝贝分门别类,比如按场景分、按日期分、按机位分,然后重命名,打上标签,甚至建立代理文件(就是给高清视频创个低清的“分身”,让电脑跑得动)。这个过程枯燥到能让你怀疑人生,但相信我,未来剪辑台上那个被烂摊子搞到崩溃的你,会穿越回来感谢现在这个有条理的自己。

好了,前戏做足,终于可以进入正题——剪辑。这才是真正的“制作”环节,一般分几步走。

第一步,叫粗剪。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剪一遍。这时候你别管什么精美的转场,别管什么花里胡哨的特效。你的唯一目标,就是把故事的骨架给搭起来。根据脚本(没错,稍微复杂点的视频都得有脚本,哪怕只是个大纲),把必要的镜头,按照顺序,扔到时间线上。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叙事”,是“结构”。把故事讲通顺了,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新手就死在这一步,一开始就纠结于某个镜头好不好看,某个转场够不够炫,结果剪了半天,视频的逻辑一塌糊涂,观众看得云里雾里。粗剪阶段,要狠,要果断,“Kill your darlings”,哪怕你再喜欢某个镜头,只要它对主线故事没帮助,就得忍痛割爱。

粗剪版本出来后,通常丑得不忍直视,节奏也是乱的。别慌,接下来才是见真功夫的时刻——精剪

精剪,玩儿的就是节奏。什么是节奏?就是视频的呼吸。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情绪推向高潮,什么时候需要留白让观众喘口气。这一切,都靠你对每一个剪辑点的精准拿捏。提前半秒切,和延迟半秒切,给人的感觉可能天差地别。J-cut、L-cut这些花哨的名词你可能不懂,但说白了,就是让声音和画面巧妙地错开,比如你先听到下一个场景的人说话,画面才切过去,这样衔接就无比顺滑。精剪,就是在一帧一帧之间,寻找最优解。这个过程,没有绝对的对错,全是剪辑师的审美和网感在做判断。这活儿,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

到这里,视频的“形”算是有了。但它还缺少“神”。接下来,就是给它化妆、穿衣、注入灵魂。

首先是调色。这才是区分青桐和王者的分水岭。你手机直出的视频,色彩总是灰蒙蒙的,平淡如水。而电影大片为什么有“电影感”?很大程度上就是色彩的功劳。调色不仅仅是把画面调亮调好看那么简单,它是为了营造氛围,引导情绪。你想表达温暖怀旧,就调成暖黄色调;你想表达冰冷悬疑,就抽掉饱和度,加点蓝色。一个好的调色,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一个平平无奇的画面瞬间充满故事感。像DaVinci Resolve(达芬奇)这种软件,就是调色界的核武器。

然后,是整个视频体验中占比50%甚至更重要的部分——声音

对,你没看错,声音就是这么重要,但它也是最容易被新手忽略的。声音设计分三块:人声、背景音乐(BGM)、音效。人声,首先得清晰,你得降噪、做均衡,让人听着舒服。背景音乐,那更是视频的灵魂伴侣。一段悲伤的戏,配上激昂的音乐,瞬间就成了喜剧。找BGM可不是随便下载一首就完事儿的,这是一场寻宝,一场豪赌。你得找到那首在情绪、节奏上都和你的画面完美契合的曲子。最后是音效,这是最能提升质感的东西。开关门的声音、风声、脚步声、键盘敲击声,甚至一些情绪化的“嗡”声、“咻”声,这些细节能让你的视频世界变得无比真实可信,让观众“身临其境”。

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

视频的“妆”化好了,“衣服”穿好了,还得加点配饰。那就是字幕、标题和包装。字幕是基本操作,保证信息有效传达。标题和一些动态图形(Motion Graphics),则是视频的“脸面”,能极大地提升专业度和观赏性。这些通常会用到After Effects(AE)这样的软件来制作。

经历了以上所有九九八十一难,你的视频终于在软件里看起来像个样子了。最后一步,也是最让人心惊胆战的一步——导出

别笑,导出真的是个技术活。你要设置对的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码率……任何一个参数选错,都可能导致画质严重压缩,或者文件大到离谱。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看着进度条一点点爬。这个过程,你最好祈祷电脑不要死机,软件不要崩溃,不然,一晚上的心血可能就付诸东流。

所以你看,剪辑一个视频,它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拼接工作。它是一场系统的工程,是一次再创作。从素材的筛选整理,到故事结构的搭建,再到节奏的把控、视听语言的雕琢,最后到技术的输出。这其中,既有逻辑严谨的理性操作,也有天马行空的感性发挥。

它更像是一场修行。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去整理琐碎的素材,有精准的判断力去取舍镜头,有独特的审美去塑造风格,还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去面对各种软件崩溃和客户的奇葩要求。

下一次,当你看到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短片时,别忘了,在那短短几分钟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剪辑师在昏暗的小黑屋里,对着屏幕熬了好几个通宵,用无数杯咖啡和鼠标上万次的点击,才最终为你呈现出的心血之作。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692.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