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剪辑视频怎么去掉原音乐,这几招新手到大神都适用!

拿到一段绝美素材,画面、光影,哪哪儿都对,偏偏……那个BGM,土得掉渣,或者跟你要表达的情绪南辕北辙。心都凉了半截,对吧?感觉就像买了一件顶级名牌大衣,结果发现内衬是块花床单,扔了可惜,穿着别扭。这时候,剪辑视频怎么去掉原音乐就成了你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

别慌,这事儿吧,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看情况。它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系列组合拳,得看你手里的素材是什么“成色”。咱们今天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聊点实在的、能上手的干货。

剪辑视频怎么去掉原音乐

第一层境界:快刀斩乱麻,一键清净

这是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常用的法子。适用于什么情况呢?就是原视频里的声音,你一丁点儿都不想要。不管是音乐、人声还是环境音,统统给我“滚蛋”。

你想想,你拍了一段绝美的风景延时,结果录进去了旁边大妈聊天和广场舞神曲。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分离”,是“清除”。

几乎所有的剪辑软件,从手机端的剪映、快影,到电脑端的PR (Premiere Pro)、FCPX (Final Cut Pro),操作都大同小异。

  • 在手机上(以剪映为例): 你把视频拖进轨道,选中那段视频,工具栏里划拉一下,准能找到一个叫“关闭原声”或者类似名字的按钮,上面画着个小喇叭。点一下,世界瞬间清静。简直是社恐人士的福音。

  • 在电脑上(以PR为例): 视频素材拖到时间线上,你会看到它通常是“音视频”两条轨道连在一起的。最傻瓜的办法,就是直接把音频那条轨道前面的“M”(Mute,静音)点亮。好了,这条轨道就哑巴了。更彻底的,是直接把音频轨道删掉。但默认情况下,音视频是链接在一起的,你删一个另一个也跟着没。怎么办?选中素材,右键,找到“取消链接”(Unlink)。这一下,就像给连体婴做了分离手术,视频是视频,音频是音频,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音频那条选中,然后“Delete”一按,大功告成。

这种方法,我管它叫“物理超度”。优点是干净利落,绝无后患。缺点嘛,就是太“绝”了,玉石俱焚。如果你想要保留视频里的人物对话,这招显然就不灵了。

第二层境界:精雕细琢,音画分离

这才是咱们今天真正要盘的硬菜。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讨厌原视频的所有声音,我们只是讨厌那个不合时宜的背景音乐(BGM)。比如一段精彩的采访,人物说的话句句珠玑,但配的音乐吵得人脑仁疼。这时候,我们的目标就变成了:保留人声,去掉音乐

这活儿的难度,完全取决于你拿到的是个什么素材。

情况一:天赐良机,多轨素材

你走大运了。有些比较专业的视频源,它的音频是分轨录制的。也就是说,人声在一个轨道,音乐在另一个轨道,环境音可能还在第三个轨道。拿到这种素材,你简直想给前期录音师磕一个。

在PR这样的专业软件里,你把素材拖进去,时间线上会直接显示出好几条音频轨道。你只需要找到哪条是音乐轨,然后重复第一层境界的操作:静音(Mute)或者直接删除。工作就完成了,而且人声毫发无损,清晰如初。

但说实话,咱们普通人日常剪辑,能碰到这种素材的概率,比出门捡到钱还低。大部分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下面这种。

情况二:一锅乱炖,单轨音频

这就是最头-疼的情况了。人声、音乐、环境音,全被压缩在了一个音频轨道里。就像把菜、肉、汤全倒进一个碗,现在你想只把汤喝了,把菜和肉留下。难!

但也不是没办法。这时候,我们就得请出一些“黑科技”了。

方法A:EQ均衡器大法(效果有限,聊胜于无)

这是个比较传统的思路。在音频编辑里,有个东西叫EQ(Equalizer,均衡器)。它的作用,是增强或削弱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

我们的基本逻辑是:人声的频率主要集中在中频部分(大概300Hz到3.4kHz),而音乐,尤其是配器丰富的音乐,它的频率范围很宽,高频(比如镲片声)和低频(比如鼓点、贝斯)都很突出。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EQ,像切蛋糕一样,把两头给“切掉”一大块。在PR或者AU (Adobe Audition)里,你给音频轨道挂上一个“参数均衡器”效果,然后把低频和高频的曲线往下拉,拉得死死的。

  • 优点: 几乎所有专业点的软件都自带这个功能,不用额外找工具。
  • 缺点: 效果非常“凑合”。因为音乐的中频部分和人声是重叠的,你这么一搞,人声也会受损,听起来会变得很闷,像是隔着墙说话,或者像感冒了鼻子不通气。而且,如果音乐本身就很“炸”,这种方法基本等于杯水车薪。只能说,在毫无办法的时候,可以死马当活马医。

方法B:中置声道提取(有点玄学,偶尔奇效)

在立体声音频里,人声通常被放在“中间”的位置。所以,一些软件提供了“中置声道提取”或类似的功能。比如在AU里,这个工具就挺有名的。

它的原理,就是分析左右声道的差异,然后把相同的部分(通常是人声)提取出来,或者把不同的部分(通常是音乐和声场)去掉。

你可以试试这个功能,选择“移除人声”或者“提取人声”的预设。有时候,它能给你一个惊喜,把音乐去得七七八八,人声还挺干净。但有时候,它也会把所有东西都弄得面目全非,听起来像是从水下录的。效果好坏,有点看“缘分”,取决于原始音频的混音方式。

方法C:AI算法,降维打击(这才是未来!)

终于说到重点了!这几年AI的发展,简直是给咱们这些后期民工插上了翅膀。人声和背景音乐分离,这个曾经的世界难题,现在被AI工具大大简化了。

这些工具的原理,是基于深度学习。它们“听”了成千上万首歌,学习了什么是人声、什么是鼓、什么是贝斯、什么是钢琴……所以,当你把一段混合音频扔给它时,它能像个经验老到的调音师一样,把里面的元素给“拆”出来。

现在市面上这种工具非常多,有在线网页版的,也有集成在软件里的。

  • 在线工具: 你在网上一搜“Vocal Remover”、“AI音频分离”之类的关键词,会出来一大堆网站。用法基本都是上传你的音频文件,然后等它处理完,你就可以分别下载人声(Vocal)和背景音乐(Instrumental)两条轨道了。非常方便,适合应急或者处理不长的片段。缺点是可能要排队,有文件大小限制,而且隐私性差点。

  • 软件集成: 越来越多的专业软件开始集成这种AI功能了。比如最新版的AU和FCPX都有了更智能的“人声隔离”功能,效果比传统的EQ、中置声道好太多了。还有像iZotope RX这样的专业音频修复软件,里面的“Music Rebalance”功能简直是神器,可以让你像调调音台一样,分别调整人声、贝斯、鼓、其他乐器的音量,甚至可以直接静音掉音乐部分。当然,这种软件价格不菲,属于专业选手的高阶玩具。

我个人的体验是,AI分离是目前处理“一锅炖”音频的最优解。它不完美,有时候处理完的人声会带有一点点“电音”或者“流水声”的残留,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已经好到足以让你的视频项目起死回生了。

最后的几句心里话

剪辑视频怎么去掉原音乐,你看,其实是一场博弈。你得先诊断你的素材,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武器。

别总想着一步到位。有时候,AI分离之后,音乐还是有点残留,怎么办?别急,再给分离出来的人声轨道挂个EQ,稍微切一下那些残留音乐所在的极端高频和低频,效果可能就更上一层楼。

剪辑,说白了,就是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哪个工具是万能钥匙。今天你可能只需要一键静音,明天就得跟AI斗智斗勇。关键是,你的工具箱里得有这些工具,脑子里得有这些思路。

所以,下次再碰到糟心的BGM,别急着放弃素材。试试上面的方法,从最简单的开始,一步步来。多动手,多尝试,你总能找到一个让画面和声音都舒服的平衡点。这,就是剪辑的乐趣所在。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409.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2022-12-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