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聊如何自学剪辑这事儿。真的,这问题底下,藏着太多人的冲动、迷茫,还有半途而废。别把这事想得太玄乎,但也千万别以为随便看看视频就“会了”。那不叫会,那叫知道。从“知道”到“会用”,再到“用好”,是三条完全不同的鸿沟。
很多人一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用什么软件?” 完蛋,第一个坑就踩进去了。然后就在 PR、FCPX、DaVinci 甚至是 Edius 之间反复横跳,看各种评测,对比各种功能,一个月过去了,一个片子没剪,电脑里倒是装了一堆试用版软件和几百G的教程。这叫什么?典型的“工具迷信”和“信息过载”。

说白了,软件就是个工具,是你的笔,是你手里的锅铲。一个大厨用你家厨房的破菜刀,照样能切出漂亮的土豆丝;你拿着米其林后厨的神器,可能连块豆腐都切不齐。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别纠结工具,随便开始。
真的,随便。
如果你是纯小白,手机里大概率有剪映吧?就用它。别瞧不起它。现在专业做短视频的,很多主力就是剪映。为什么?快啊!方便啊!它把最常用、效果最直接的功能给你摆在了最顺手的地方。用它,你能最快速度地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一个看得见的视频,这个“正反馈”在初期比什么都重要。它能让你专注于如何拼接画面、如何配乐、如何加字幕这些最最基础,也最最核心的剪辑动作。
等你用剪映用得贼溜,开始觉得“哎,这个颜色我想调得更细致一点”、“这个声音我想处理得更干净一点”,这时候,你再升级,就有了明确的需求。
这时候,我个人,墙裂推荐——DaVinci Resolve (达芬奇)。
为什么不是名气更大的Premiere Pro (PR)?因为达芬奇的普通版,免费!而且是真免费,功能几乎没阉割,直接干活儿都没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集剪辑、调色、特效(Fusion)、音频(Fairlight)于一身的怪物。你等于在一个软件里,学了四个工种的活儿。尤其是它的调色模块,那是行业标杆。你从一开始就接触最专业的调色工具,对你未来的审美和技术上限,好处大到无法想象。PR当然也很好,生态强大,插件多,但订阅制嘛,对于自学初期,是个成本。
好了,工具的事儿就聊到这。记住,先用剪映跑起来,想进阶就上达芬奇。
接下来,是真正的“学”的部分。怎么学?不是让你去B站收藏夹里屯上几百个“教程”,然后看着它们落灰。
我的方法,叫“像素级模仿”。
找一个你特别喜欢的,一分钟以内的短片。广告、电影预告、或者某个大神做的VLOG片段都行。然后,你的任务只有一个:一模一样地把它复刻出来。
把视频下载下来,拖进你的时间线。一帧一帧地拉片。- 他这个镜头用了几秒?- 下一个镜头是怎么切过来的?是硬切,还是叠化?- 背景音乐在哪个鼓点上切的换画面?- 他这句话说到哪个字的时候,画面给到了一个特写?- 这个字幕是什么字体?什么颜色?从哪里冒出来的?
把这些细节全部扒下来,然后用你自己的素材(随便拍点什么都行,甚至用空镜素材),去模仿他的节奏、他的转场、他的音画结合方式。
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非常枯燥。你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就为了模仿一个5秒钟的片段。但相信我,做完这一个,你对剪辑节奏感、J-cut、L-cut(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切换的高级技巧)、音画同步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会比你看一百个理论教程都深刻。
因为你不是在听别人说,你是在用肌肉记忆去感受。
当你能模仿得七七八八了,再回过头去看那些理论教程,你会“噢!”地一声,原来那个让我觉得很牛的转场,本质就是这么个原理。这时候,知识才真正变成了你自己的。
完成几个模仿练习后,你就有了基本的“武器”。接下来,你要开始建立自己的“弹药库”。
素材库和音效库 :这是剪辑师的命根子。平时看到好的空镜、好的转场素材、好的音效(比如打字声、风声、whoosh飞过声、鼓点),要有意识地收藏和分类。一个恰到好处的音效,能让平淡的转场瞬间“活”过来。记住, 声音是视频的灵魂,至少占50% 。
审美库 :多看!但不是瞎看。看电影、看广告、看MV,带着“剪辑师”的眼睛去看。去分析它的 情绪曲线 ,哪里平缓,哪里推向高潮,哪里又戛然而止。思考它为什么要这么剪。把好的片子当成拉斐尔的画一样去临摹,去感受光影、构图和最重要的—— 叙事 。
技术库 :模仿阶段过后,就可以系统地去B站或者YouTube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比如,今天我就要学会“代理剪辑”是什么,明天我就要搞懂“稳定器”效果怎么用。一次只学一个知识点,学完立刻就找个小片子用上。 别贪多,用了才是你的。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开始原创,并且完成它。
自学剪辑最大的敌人,不是技术,是“烂尾”。很多人有无数个“Untitled Project”,但没有一个成品。
所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用这个周末,就用手机拍的素材,剪一个一分钟的“我的周末”VLOG。不管拍成什么样,不管剪成什么样,必须输出一个成品。这个过程会逼着你去解决各种问题:素材不够怎么办?光线太暗怎么办?没话说怎么办?
当你硬着头皮,把一个“烂片”剪完,恭喜你,你已经战胜了90%的自学者。
然后,拿着你的“烂片”,去找人要反馈。最好是找个说话比较直接的朋友,让他别留情面。他可能会说“你这音乐配得好土”、“这个地方看得我好困”,这些话可能很扎心,但都是你进步的养料。
剪辑的本质,不是在操作软件,而是在讲故事,是在控制观众的情绪。你做的所有切割、调色、配乐,最终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
所以,别再当个收藏家了。关掉那些收藏夹里吃灰的教程,打开你的剪辑软件,随便拖几段素材进去,开始切第一刀。
你的剪辑之路,就从这一刀开始。很长,很累,但当你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变成一个能让人哭、让人笑的作品时,那种创造的快感,无与伦比。
时间线,就是你的画布。去画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