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每次看到一些明明素材挺好,结果剪出来七零八碎、看一眼就想划走的视频,我这心里就跟猫挠似的难受。你说你费老大劲拍了,结果让剪辑给毁了,多冤枉啊!剪辑这活儿,看着好像就是把素材拼一起,点点鼠标的事儿?别逗了,那真是隔行如隔山,里头的门道深着呢。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软件操作的细枝末节,就掰扯掰扯那些真正决定你片子生死的剪辑注意事项及技巧,都是我这些年摸爬滚打,踩了无数坑、熬了无数夜悟出来的,保准实在。
首先第一件事儿,也是最最最容易被新手忽略,甚至很多拍片儿的也不太重视的——别一拿到素材就上手剪!停!深呼吸!你以为剪辑是流水线组装?把螺丝拧上去就完了?大错特错!剪辑更像雕塑,你要先看清你手里这块石头里藏着什么宝贝。拿到素材,你得先“看片儿”,不是随便扫一眼,是仔仔细细地看,看每个镜头拍了啥,情绪对不对,有没有意外的惊喜或者没发现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在你脑子里构建一个故事的骨架,甚至可以说是推翻你原有的想法,根据实际素材重新构思。我跟你说,很多时候,拍的时候想得挺好,一看素材,“哎哟喂,这怎么是这样儿的?” 或者“咦,这个镜头好妙啊,原来没打算用,现在是点睛之笔!” 不先看素材,你就是闭着眼睛走路,能不摔跟头吗?素材管理也得上来就做好,别让你的素材文件夹乱得跟垃圾场似的,找不到东西,磨洋筋,这可是大大的注意事项!文件夹分门别类,素材命名规范点,关键素材标出来,回头找起来事半功倍,不至于剪到兴头上,突然卡住找素材,一腔热血都凉了。

然后是节奏感。天哪,节奏感!如果你问我剪辑最难最核心的是啥,我肯定说节奏感。这玩意儿太玄妙了,就像是视频的呼吸,是观众情绪的引导者。一个片子是看得人昏昏欲睡,还是全程高能,节奏感占了起码一半的功劳。快切、慢放、长镜头、短片段……这些都是调整节奏的工具。啥时候该快?紧张、激烈、信息量大的时候。啥时候该慢?煽情、铺垫、展示细节、让观众喘口气的时候。这不是有公式的,得凭感觉,凭经验,还得结合内容。比如说,一个追逐戏,肯定得快速切换镜头,让你肾上腺素飙升;但到一个角色做艰难决定的瞬间,你可能需要一个稍微长一点的镜头,配上环境音甚至心跳声,让观众感受那种内心的挣扎。节奏掌握不好,再好的画面都白搭。这是个大技巧,需要多练多看,感受不同片子的节奏。
说到声音,这是另一个被严重低估的 요소(元素)。很多人觉得剪辑就是处理画面,声音嘛,配个背景音乐就得了。大错特错!声音的威力比你想象的大得多。环境音能让你身临其境,对话声是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载体,音效能增强动作的表现力,而音乐,我的老伙计,音乐是情绪的核武器!一段合适的音乐,能瞬间把观众带入你想要的情绪里,无论是悲伤、喜悦、紧张还是震撼。别小看混音,人声、环境音、音乐、音效,它们之间的平衡太重要了。人声听不清,那观众看个啥?背景音乐大过天,吵得人脑仁疼?环境音缺失,画面干巴巴的?这些都是要命的注意事项!剪辑的时候,耳朵要比眼睛更敏感。找到好的音效素材库,学会基本的音频处理技巧,比如降噪、均衡、混响,能让你的片子档次蹭蹭往上涨。还有,背景音乐不是随便找一段往那一放,得贴合视频内容和节奏。音乐高潮得出现在画面高潮,音乐的情绪得和画面一致。这个音乐选择和运用,也是个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技巧。
再说说画面之间的衔接,也就是转场。哎呀,一看到那些花里胡哨、跟PPT动画似的转场我就脑壳疼。什么百叶窗、翻页、闪瞎眼的星星…别闹了!转场是为了让画面切换更顺畅,或者制造某种特殊效果,它是服务于内容的,不是来秀你软件里有多少特效的。大部分时候,最简单、最不引人注意的硬切(cut)就是最好的转场,它符合人眼的自然感知。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转场技巧,比如L cut/J cut(声音先入或后出)、叠化、闪白/闪黑、或者一些创意转场,但它们都得有目的性。比如叠化常用于表现时间流逝、梦境或回忆;闪白可能暗示着某种极端状况或进入回忆。记住,好的转场是让你忘了它的存在,只觉得画面切换得理所当然、恰到好处。滥用转场,是剪辑一大注意事项,显得业余又土气。
颜色这东西,也是个大坑。很多新手喜欢一上来就调色,而且是瞎调,饱和度拉满,对比度拉爆,结果整个画面花里胡哨,失真得厉害。调色不是为了让画面看起来“艳”,是为了统一风格,烘托情绪,修正问题。你拍的片子,整体是什么调调?温暖的?冷峻的?复古的?未来感的?色彩得为一个整体风格服务。而且,你得知道怎么看示波器这些工具,不能光凭眼睛感觉。显示器色差、观看环境都能影响你对颜色的判断。所以,学会基本的色彩校正和色彩分级技巧,理解色温、色调、饱和度、亮度这些概念,并且保持全片的色彩风格统一,这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前期拍摄如果能控制好白平衡和曝光,后期调色能省不少力气。
还有个挺严肃的注意事项,就是版权。别以为网上随便搜个音乐、图片、视频素材就能随便用。人家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东西,是有版权的!你没授权就拿来商用,轻则被平台下架,重则可能吃官司,赔得倾家荡流。别冒险!想用音乐?去无版权音乐网站,或者购买正版授权。想用素材?找素材网站,看清楚授权范围。自己拍或者用有明确可商用授权的素材,省心省力。别因为这点小事给自己惹大麻烦。
最后想说的是,剪辑的核心是叙事。无论是记录片、Vlog、广告还是短片,你都是在通过画面、声音、节奏、文字(字幕)来讲述一个故事,传递一种信息或情绪。剪辑师就是故事的最后一个创作者。你怎么选择镜头,怎么安排顺序,怎么留白,怎么突出重点,都在影响观众对你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优秀的剪辑,能化腐朽为神奇,从一堆平淡无奇的素材里剪出意想不到的高潮和情感共鸣。这需要你对你剪辑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把素材堆砌在一起。学习叙事技巧,理解镜头语言,多看不同类型的优秀影片,分析别人是怎么剪辑的,这比学任何一个软件操作都重要。
所以你看,剪辑注意事项及技巧远不止软件操作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前期的准备和构思、对节奏和声音的把控、画面的衔接和色彩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版权的尊重以及讲故事的能力。这不是一日之功,得靠大量的练习、观看和思考。别怕犯错,每个剪辑师都是从新手一路跌跌撞撞过来的。关键是得有心,愿意去学,去感受,去打磨你的手艺。慢慢来,你会发现剪辑的魅力,它是能赋予生命、创造奇迹的魔法。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8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