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怎么剪辑成mp4格式”,这问题,是不是不少人刚入门视频折腾的时候都遇上过?拍了一堆素材,手机里的,相机的,甚至无人机的,一看格式五花八门,MOV、AVI、MTS……想发个朋友圈,发个B站,或者就想扔U盘里给家里人看,发现“不支持此格式”!瞬间头大。这时候你就知道MP4有多香了,兼容性好啊,文件大小也相对友好,简直是视频圈的“通用语”。所以,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到底怎么把你的那些“非主流”视频,通过剪辑的手段,最终变成人见人爱的MP4。
Alright,要干这事儿,第一步,你得有个趁手的工具,也就是视频剪辑软件。市面上软件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如果你是新手,想白嫖(免费),可以试试剪映(CapCut),电脑手机都有,操作逻辑简单到不行,基本拖拉拽就能完成基础剪辑,导出MP4简直是傻瓜式。再往上一点,达芬奇(DaVinci Resolve)功能强大到变态,而且核心版本免费!但说实话,这货界面复杂,上手得花点时间,不过一旦学会了,基本啥活儿都能干。如果你是苹果用户,iMovie也不错,免费,操作流畅,对苹果生态优化得好。当然,如果你的预算充足,或者说你打算把视频剪辑当个正经事儿来做,那Adobe Premiere Pro(PR)或者苹果的Final Cut Pro(FCPX)就是绕不开的选择,它们是行业的标准,功能全面得可怕,当然,价格也……很美丽,通常是订阅制或者一次性买断但不菲。选哪个?看你的需求和预算,还有你的电脑是Windows还是Mac,别纠结太久,先随便下个免费的用起来再说!

好了,工具选好了,或者你电脑里本来就装了一个。接下去就是实操了。过程其实分两步:先剪辑,再导出。剪辑过程我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把不要的片段剪掉、调整顺序、加点音乐、字幕、转场什么的。这些都是“修饰”部分,咱们今天重点是“怎么变成MP4”。
关键来了,当你把视频片段按你想要的顺序拼接好,画面、声音都调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导出”或者有些软件里叫“渲染”。这个按钮通常藏在菜单栏的“文件”(File)里,或者一个明显的“导出”/“分享”按钮图标(比如一个向上的箭头)。点进去,你会看到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设置选项,别慌!深呼吸。这些设置就是告诉软件,“我要把时间线上的东西变成一个独立的文件,格式是XXX,清晰度是YYY,大小是ZZZ……”
找到一个叫“格式”(Format)或者“容器”(Container)的选项,点开那个下拉菜单,疯狂寻找“MP4”或者“H.264 MP4”之类的字样。选中它!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迈出了变成MP4最关键的一步。大部分时候,只要这一步选对了,你导出的文件就能被绝大多数设备和平台识别了。
但事情还没完。选了MP4只是个开始,MP4只是个“盒子”,里面装的东西(编码方式、码率、分辨率、帧率)才是决定视频画质和大小的关键。这些设置,如果你想文件更小、画质更好,或者只是想控制最终文件大小,就得花点心思看看了。
你会看到什么“编码器”(Codec)的选项,最常见的给MP4用的是H.264,现在流行点儿的可能还有H.265(HEVC)。H.265压缩率更高,同样的画质文件更小,但有些老设备可能不支持,而且编码和解码H.265更吃性能。新手的话,老老实实选H.264,最稳妥,兼容性是王道。
然后是“分辨率”(Resolution)。这个嘛,通常建议跟你原始素材或者你想要的最终效果一致。比如你拍的是1920×1080(全高清),那就导出1920×1080。导出4K素材却只选了1080p?那你的4K素材不是白拍了嘛!分辨率缩水,清晰度自然就下来了。反过来,1080p的素材导出成4K?那是“假4K”,文件变大不说,画质并不会变好,甚至可能因为拉伸算法变差。所以,分辨率这块,量力而行,或者跟源文件保持一致通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发到特定平台(比如B站、抖音),它们可能有推荐的分辨率,照着那个设就行。
再来是“帧率”(Frame Rate)。24帧、25帧、30帧、60帧…… 大部分电影是24帧,电视是25或30(取决于制式),玩游戏视频或者运动画面多喜欢60帧,看起来更流畅。选多少?如果不是特殊需求(比如要做慢动作),跟着你素材的帧率走就行,或者选择一个常见的,比如30帧。别把24帧的素材导出成60帧,文件变大,画面还是那个感觉,没啥用,甚至可能看起来有点奇怪。
最后也是最让人纠结的——“码率”(Bitrate)。这玩意儿直接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是个权衡。码率高,画质越好,文件越大;码率低,文件小,但画质可能损失厉害,尤其是一些细节多、运动快的画面,可能会出现马赛克、色块。软件通常会给你推荐值,或者有“高”、“中”、“低”预设。刚开始摸索,可以先用软件的推荐设置或者中等码率试试。如果你觉得导出的文件太大,可以适当降低码率再导一遍看看效果;如果觉得不清晰,那就提高点码率。这玩意儿得自己多试几次,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平衡点——既要清晰,文件又不能大到离谱。别一次把码率拉到最高,你的硬盘和上传速度可能会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总会遇到点小问题。比如,点了导出没反应?进度条卡住?软件崩溃?这可能跟你电脑配置有关,尤其是处理高分辨率、高码率视频时,CPU、内存、显卡都很吃力,就像让一辆小轿车去拉货车该拉的活儿。这时候,试试重启软件或者电脑,检查软件是不是最新版,看看是不是后台开了太多吃资源的程序。
导出来的视频卡顿?除了电脑性能,也可能是你剪辑时间线太复杂,特效太多导致编码困难。或者,播放器问题?换个播放器试试,VLC、PotPlayer这些万能播放器通常兼容性更好。
导出来的文件巨!大!无!比!别问,问就是码率选太高了,或者分辨率没注意选了源文件的最高分辨率(比如你只剪了一段4K视频里的一部分,但导出设置还是按照4K最高码率来)。回去重新调整码率试试,降低一点点,可能文件大小就下来一大截,但肉眼看不出太大画质损失。
画质糊得一塌糊涂?可能是码率太低了,软件为了把文件压小,牺牲了太多画质信息。或者原始素材本来就不高清,再怎么导也变不成蓝光碟片的画质。还有一种可能,你把分辨率和帧率设置得跟源文件对不上,软件强制转换、拉伸或插帧,结果搞砸了。
其实啊,视频怎么剪辑成mp4格式,核心操作就是选对软件,然后在导出的那一刻,把格式锁定在MP4,再根据你的需要和设备性能,微调一下分辨率、帧率和码率。最重要的,多动手,多尝试。第一次可能导出个巨大的文件,第二次可能有点模糊,但慢慢摸索,你就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导出设置。别怕把设置调错,大不了再导一次呗!剪辑这玩意儿,熟能生巧,别怕折腾。当你看着自己剪辑好的视频以完美的MP4格式呈现在各种设备上,甚至被朋友点赞转发,那种成就感,嘿,你懂的!加油!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