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代剪辑

这活儿,听起来好像挺潮、挺自由的,特别适合我们这种不想朝九晚五、有点儿手艺的人。初期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在家办公,时间自己说了算,接点零活儿,养活自己总没问题。但真一头扎进来,才知道什么叫“表面光鲜,内里一地鸡毛”。

每天打交道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带来五花八门的素材和天马行空的要求。有的是真心想做内容,但没时间学剪辑软件,或者觉得自己没那个天赋。他们发来的素材通常还算规整,起码能看出主线。但更多的是那种,“我也想火,我也想做自媒体”,于是随便拍了一通,甚至都没理顺逻辑,就把一堆零碎的视频片段、几段录音、几张图片打包丢过来,然后甩一句:“大神,帮我剪成能火的!”大神?我听着都想笑。能火靠的是内容创意、选题策划、个人魅力,我只是个帮你把这些东西技术化呈现工具人啊。

短视频代剪辑

素材的质量,永远是痛。见过最绝的,是让我在一段黑乎乎、晃得人眼睛发花的夜景手机录像里,剪出“赛博朋克未来感”。还有那种,对着镜头絮絮叨叨讲了半小时,语速忽快忽慢,中间各种口误和停顿,得我一句句听下来,掐头去尾,再想办法用字幕转场掩盖剪辑痕迹,让它看起来像一段流畅的表达。别提那些背景噪音大得像在菜市场录的,或者画面糊得连人脸都看不清的。从这种素材里抠东西,简直是在沙漠里找绿洲,难度系数拉满。

然后是沟通。这是代剪辑的另一个大坑。很多客户自己都不知道要啥。他们可能随手指着某个爆款视频说:“我就要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太抽象了。是节奏快?是音乐燃?是特效炫酷?还是剪辑干净利落?我得反复沟通,去揣摩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给出初稿,修改更是家常便饭。第一版,可能说“节奏慢了,加快”。第二版,又说“好像太赶了,没呼吸感”。第三版,“音乐不对劲”。第四版,“这个转场不喜欢,换个”。有时候,一个五分钟的视频,来来回回修改个七八版是常态。每一次修改,都是时间成本精力消耗。最怕的是遇到那种,改了十次,最后来一句“算了,还是用第一版吧”。那一刻,真的想从屏幕里钻过去掐死他。

价格呢?这行价格战打得简直凶残。新手入局,为了抢单,几块钱一分钟都敢接。导致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都快崩了。那些辛辛苦苦打磨技术、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设备成本的人,不得不拉低价格,或者花更多时间去沟通、去筛选客户。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剪辑,要处理的细节太多了,可能要耗费我好几个小时,但客户一看,最终成品只有短短一两分钟,就觉得不值那个价格。他们看不到你为了处理素材的噪音、为了调色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丑、为了找那段情绪恰好的背景音乐花的心思和时间。他们只看到最终那几分钟视频,觉得“哎呀,这么短,怎么值这么多钱?”

所以,代剪辑这个事儿,不仅仅是技术活儿,更是服务业。你要有好的剪辑技术,懂各种软件和技巧。还得有好的沟通能力,能理解客户意图,能引导他们清晰表达需求。还得有好的脾气耐心,能应对无穷无尽的修改和各种奇葩要求。更得有商业头脑,知道怎么定价,怎么谈单,怎么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效率?那得看遇到什么客户、什么素材。有时候,碰到一个素材清晰、需求明确的客户,半天时间能出好几条片子,感觉自己像个高效的机器。但更多时候,效率都被卡在沟通修改、等待客户反馈上。尤其是晚上,刚准备睡,一个消息过来:“还在吗?这里突然想到个地方要改……”然后又得爬起来,打开电脑。熬夜代剪辑的另一个标签。我的作息早就乱了,白天可能在补觉,晚上才是我的“工作黄金时段”,因为很多客户也是晚上才有空看片、给反馈

我认识的一些同行,有的干脆放弃了,觉得太累太卷不划算。有的转行去做了自己的内容,毕竟剪辑是现成的技能。有的依然坚守着,像我一样,一边抱怨一边继续。为什么?或许是习惯了这种自由又带点不确定性的生活;或许是还没找到更好的出路;或许,也是真的喜欢剪辑本身吧。当你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通过自己的手,赋予它节奏,赋予它情绪,让它变得完整、流畅,甚至超出客户预期,那种小小的成就感,是能抵消一部分疲惫和委屈的。

有个客户,是做探店的。一开始发来的素材又晃又暗,声音也很杂乱。我花了很大力气去做画面声音的优化,剪辑上用了很多小技巧来弥补素材的不足。沟通也经历了几轮修改。最后成品出来,她非常满意,说效果比她想象的好太多了,发布出去后流量也很不错。她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这种正向反馈,是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动力之一。

当然,也有不那么愉快的经历。有个客户,接单前啥都说得好好的,等我熬夜赶工把视频发过去,他看完之后就玩儿失踪了。消息不回,电话不接。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还有更糟的,拿到成品,反手就说这不行那不行,死活不满意,就是不想给钱。这种时候,真的感觉自己的劳动践踏了。

未来代剪辑会怎么样?人工智能 剪辑工具越来越先进,基础的剪辑功能很多软件都能自动完成了。但情感创意节奏感、对内容深度的理解,这些可能还是人类的优势。一个优秀的代剪辑师,不仅仅是会用工具,他得是个半个导演半个编剧半个心理学家。他得能理解 客户内容挖掘素材中最好的部分,用剪辑语言放大它。

这个行业啊,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一边是源源不断的需求,一边是到极致的竞争。我们在里面浮浮沉沉,希望能抓住一些机会,希望能遇到一些客户,希望能赚到一些应得收入

屏幕上的时间线还在延伸,新的任务在催促。这可能就是我的日常吧。在无数个碎片中,寻找那个故事灵魂,然后用我的手艺,把它呈现出来。短视频代剪辑,累是真的累,但生活,还得继续。

现在,深呼吸,揉揉眼睛,再审阅一遍这个刚导出视频。希望这次,客户满意吧。

原创文章,作者:剪辑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uyin766.com/178948.html

Like (0)
Previous 1分钟前
Next 27秒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